在中美经贸关系的复杂棋局中,新一轮的动态变化正引发全球关注。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期向中方发出喊话,在下一轮中美谈判即将来临之际,美方宣称将聚焦一项关键事务。
然而,话音未落,中方在国际经贸舞台上迅速展开有力回应,于世界贸易组织(WTO)会议中打出一记漂亮的“反击球”。
中美关税“休战”期限理论上定于11月10日结束,在此关键节点前,双方展开新一轮对话已成必然之势。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率先释放出对中美对话的强烈期待信号。
近日,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贝森特大胆预测,在即将到来的第五轮中美贸易谈判中,双方有望实现“重大突破”。
他满怀信心地表示,相信两国能够开启对一些重要议题的探讨,其中农产品采购成为他提及的重点。
不仅如此,贝森特还借机大倒苦水,特别提及美国大豆行业当前面临的困境。
按照他的说法,美国农民如今处境艰难,根源在于中国减少了对美国大豆的采购。
而他将矛头直指拜登政府,暗示问题出在拜登政府的政策上,言外之意,希望特朗普政府上任后,中国能不计过往,加大对美国大豆的购买力度。
那么,贝森特这一说法究竟是否站得住脚?中国减少购买美国大豆,真如他所言是拜登政府导致的吗?
要揭开真相,只需深入剖析相关数据。
事实上,贝森特的说法完全经不起推敲。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稳居全球大豆最大进口国之位,多年来与美国在大豆贸易上保持着紧密合作,大豆贸易甚至成为中美农产品贸易合作的标志性领域。
回顾去年,也就是拜登政府执政期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量仍高达约2214万吨,尽管这一数字相较于以往有所下降,但依然十分可观。
然而,进入2025年,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的数量连续多月为零。
要知道,在往年同期,中国买家可是承担了美国大豆近40%的海外订单。
由此可见,中国减少对美国大豆的采购,并非如贝森特所说与拜登政府有关,而是特朗普政府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的直接后果。
面对美国的贸易限制,中国果断调整采购策略,转而从巴西、阿根廷等国家进口价格更为低廉的大豆。
特朗普政府显然对此坐立不安,此前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妄称中国停止购买美国大豆是出于谈判目的,试图将大豆问题作为谈判筹码。
但这种指责毫无根据,贸易战本就是特朗普政府率先挑起,中方针对美国的软肋进行反击,完全是合理且正当的举措,特朗普在发起贸易战时就应当预见到如今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在应对美国贸易挑衅时,不仅采取针对性的贸易反制手段,更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占据道义高地。
3号,在世界贸易组织年会这一重要场合,中方主动发起议题,深刻揭露美国政府所谓“对等关税”政策背后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本质,严厉痛斥美国的贸易限制措施对全球贸易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
在众多WTO成员国面前,中方郑重要求美方严格遵守WTO规则,并呼吁各国携手共同维护全球贸易的繁荣与稳定。
这一立场得到了印度、巴西、埃及等同样遭受美国关税打压国家的积极响应与支持。
尽管世界贸易组织目前难以直接迫使特朗普政府改变其行事风格,但中方在WTO会场上的这一有力发声,无疑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堪称在全球面前对特朗普政府的一次有力“回击”。
回顾今年全球贸易领域的一系列风波,特朗普政府无疑扮演了主要推手的角色。
若要追究责任,美国必然难辞其咎,必将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
展望未来,希望美国在即将与中方展开的对话中,能够摒弃不切实际的单边霸权主义思维,以真诚的态度与中国坐下来,通过平等对话与协商解决分歧,实现双方的共同诉求。
倘若美方执意挑起贸易战,那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手中握有众多可用的筹码。
大豆问题已然击中美国要害,但这绝非中国唯一的应对手段。
中美两国经济早已深度交融、相互依存,美国若贸然发动贸易战,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这场复杂的贸易博弈中,究竟谁能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