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主席躲进农妇家。没想到,敌人搜查时,农妇却说:“你们要找的人,在我家!”然而,就是这一句话,26年后,她收到邀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33年的黄袍山,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国民党军队正在这个偏僻的山村进行地毯式搜查,他们端着枪,挨家挨户地翻箱倒柜,誓要找出藏匿在此的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 士兵们的皮靴踏在黄土路上发出沉闷的响声,惊得村里的狗都不敢吠叫。 村民们被驱赶到村口的空地上,妇女们紧紧搂着孩子,老人们面色苍白。 有个小女孩吓得尿了裤子,却不敢哭出声来。 国民党军官恶狠狠地威胁道: "不交出毛泽东,每隔十分钟枪毙一个人!" 他掏出手枪,故意把子弹上膛的声音弄得特别响。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名叫黄菊喜的农妇突然站了出来,高声喊道: "长官,共产党就藏在我家!" 这句话像炸雷一般在人群中炸开。 乡亲们怒目而视,有人甚至破口大骂她是"叛徒"。 一个老大爷气得直跺脚,差点要冲上去打她。 国民党士兵兴冲冲地跟着黄菊喜来到她家,果然在西厢房的床底下抓到一个长相酷似毛泽东的年轻人。 他们如获至宝,得意洋洋地押着人走了,临走时还赏给黄菊喜两块大洋。 直到确认敌人走远,村民们才知道真相——被抓走的根本不是毛泽东,而是黄菊喜的亲生儿子! 黄菊喜是个苦命人。 年轻时丈夫早逝,留下五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她记得最困难的时候,家里连一粒米都没有,只能挖野菜充饥。 有年冬天,小儿子发高烧,她抱着孩子走了二十里山路去找郎中。 共产党来到村里后,她是最早拥护革命的一批人。 她的家成了地下联络站,经常深更半夜还有人来找她接头。 几个孩子也都参加了革命工作,大儿子更是当上了游击队的通讯员。 更巧的是,她的大儿子和毛泽东长得有七分像,特别是笑起来的时候,村里人常开玩笑说这是"母子缘分"。 那天毛泽东秘密回到黄袍山,国民党得到风声后立即包围了村子。 当时毛泽东正在和几个村干部开会,听到动静立即躲进了黄菊喜家。 危急关头,黄菊喜急中生智,让毛泽东藏进地窖,又让儿子穿上毛泽东常穿的灰布长衫。 她还特意让儿子模仿毛泽东抽烟的姿势。 当国民党逼问时,她"大义灭亲"地举报了自己的儿子。 这个看似瘦弱的农妇,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保护了革命领袖,自己却要承受丧子之痛。 1959年,毛泽东在回忆这段往事时,特别提到"英雄母亲"黄菊喜的名字。 他说,正是千千万万像黄菊喜这样的普通百姓,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革命的铜墙铁壁。 他们或许不识字,不懂大道理,但心里明白谁真正为人民谋幸福。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经常以此为例,教育干部要永远和群众打成一片。 在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这样的故事并不罕见。 老百姓为了保护共产党人,有的献出了粮食,有的献出了房子,更有像黄菊喜这样献出骨肉的。 他们就像暗夜里的萤火虫,用微弱却坚定的光芒,照亮了革命前进的道路。 据统计,仅鄂豫皖苏区就有三千多户群众为掩护红军献出了亲人。 如今,黄袍山的乡亲们还会说起这段往事。 那个曾经藏过毛泽东的地窖,现在成了革命教育基地。 地窖入口处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民心向背,在此一举"八个大字。 黄菊喜的后人们常常来这里,给参观者讲述奶奶当年的故事。 他们说,奶奶临终前最挂念的,是那个她亲手送进虎口的儿子,后来到底有没有逃出来。 可惜,这个答案永远无人知晓了。 每年清明,村民们都会自发到后山的一座衣冠冢前祭奠,那里埋着黄菊喜儿子穿过的一件旧衣裳。 主要信源:(咸宁市人民政府——《党史上的咸宁记忆07》——英雄母亲黄菊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