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纯属虚构创作,所有涉及的人物情节、事件发展等均为作者基于创作灵感构建的故事内容,仅为娱乐消遣目的,与现实世界中的人物、事件、组织等没有任何关联。。。
"老李,来拿你的外套。"
同学们都起身准备离开,服务员笑盈盈地捧着我的羊绒大衣走过来。
就在我伸手接过外套的那一刻,她突然说了一句让我当场愣住的话:"这桌的账单还没结呢。"
我叫李明,三十五岁,在上海一家外资公司做销售总监。
昨天晚上,我正准备下班,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一看,是大学同学群里的消息。
"兄弟姐妹们,都回上海了吧?这周六聚一聚?"发消息的是我们班的团支书赵勇。
他一直是个热心人,毕业后也一直在维系大家的感情。
消息一出,群里立刻热闹起来。
"必须的!""正好这周末有空!""提议去外滩那家新开的粤菜馆!"
看着手机屏幕上飞快滚动的消息,我突然感到一阵温暖。
毕业十三年了,大家天南海北,能有机会聚在一起实在不容易。

周六傍晚,我特意换上前不久买的深蓝色羊毛西装,打了个温莎结,又喷了点古龙水。
这段时间工作顺利,年终奖也比往年多了不少,我想着要好好在老同学面前展示一下。
到达餐厅时,已经有几个同学到了。
赵勇还是老样子,笑容憨厚,只是发际线比上学时高了些。
张晓华居然剪了短发,整个人看起来更干练了。
王强依旧瘦瘦高高的,只是眼镜度数似乎又深了。
"李总来了!"赵勇第一个发现我,热情地招呼着。
我笑着走过去:"别叫得这么生分,还是叫老李吧。"
陆续又来了几个同学,我们围着圆桌坐下。
服务员送上菜单,大家七嘴八舌地点起菜来。
"记得上学那会儿,咱们最爱去的是学校后门那家小龙虾?"张晓华翻着菜单,突然说道。
"可不是!一盘才十五块,我们几个每次都能吃三四盘。"赵勇接话道,"老李那会儿最抠门,每次都要计算着点。"
听到这话,我有些不好意思。
确实,那时候我家境不太好,每个月都要精打细算。
但现在不一样了,我在心里暗暗决定,今天这顿饭一定要我来请。
酒过三巡,话题渐渐从现在聊到了过去。
大家聊起了大学时的趣事,那些熬夜赶作业、考试作弊、暗恋班花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还记得咱们大二那年的篮球赛吗?"王强推了推眼镜,"要不是老李最后那个三分球,咱们就拿不到年级第一了。"
"那球我记得!"赵勇一拍桌子,"老李投篮的瞬间,整个球场都安静了。那个弧线,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我笑着摆摆手:"那都是运气,再说了,要不是你们给我挡拆,我哪有机会出手。"
"别谦虚了。"张晓华喝了口茶,"你们知道吗?其实后来经济学院的好多女生偷偷问我要老李的联系方式呢。"
这个我倒是第一次听说。
那会儿我整天忙着打工,哪有心思谈恋爱。
家里条件不好,学费和生活费都是借的,我得省吃俭用还债。
记得有一次,我发烧到39度还坚持去餐厅打工,就是为了不想请假扣工资。
"那时候老李特别拼。"赵勇的语气突然认真起来,"我记得他一个学期打了四份工:图书馆管理员、餐厅服务员、家教,还有校内报社的兼职编辑。"
"可不是嘛。"王强接话道,"有次我凌晨三点去图书馆自习,看见老李在馆里打瞌睡,说是前一天通宵送外卖,实在撑不住了。"
听着大家说起这些,我有些不好意思。
那些艰难的日子,我以为只有自己记得,没想到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不过你们知道最神奇的是什么吗?"张晓华突然笑了,"老李那会儿虽然这么忙,期末考试的成绩却一直是班上前三名。我到现在都搞不明白他是怎么做到的。"
我心里一暖。
其实他们不知道,每次熬夜工作的时候,我都会把课本带在身边。
送外卖的间隙看公式,图书馆值班时背英语单词,就连在餐厅打工,也会趁着客人不多的时候复习功课。
"对了!"王强像是突然想起什么,"记得有次老李在图书馆值班,碰到一个女生被变态跟踪,二话不说就冲上去制服了那个坏人。后来那个女生还特意来班里送锦旗呢。"
"天呐,这事我都快忘了。"张晓华感叹道,"那会儿咱们班的女生可崇拜你了,都说你是会读书的施瓦辛格。"
大家哈哈大笑起来。我也跟着笑,但心里却泛起一丝酸楚。
那时候的我,拼命想要证明自己,想要摆脱家境带来的自卑。
可现在想想,那些苦日子反而磨练了我的意志,造就了今天的我。
我借故去洗手间,实际上是想去前台结账。
看着账单上的数字,我心里有点发虚——七千多。
不过转念一想,这些年大家难得聚在一起,花点钱也值得。
"刷卡还是扫码?"服务员问道。
"刷卡吧。"我掏出那张金卡,在读卡器上轻轻一刷。
"请输入密码。"
我输入了密码,看到屏幕上显示"交易成功",这才放心地回到座位。
聚会进行到九点多,大家都有些尽兴了。
张晓华说自己明天还要加班,赵勇也说要回去接孩子,于是我们决定散场。
就在这时,那句让我尴尬万分的话出现了。
"这桌的账单还没结呢。"服务员的声音不大,但足以让所有人都听见。
我的脸瞬间涨得通红:"不可能啊,我刚才已经付过了。"
赵勇立刻站了起来:"老李,你付钱了?"
我掏出手机,想调出支付记录,这才发现之前的交易提示并没有收到。
再看信用卡账单,果然没有扣款记录。
原来刚才的"交易成功"只是读卡成功,而不是支付成功。
这时候,张晓华已经拿出手机要扫码。
我赶紧阻止:"别别别,这顿必须我请。就当......就当补偿大学时候的抠门。"
说完这话,我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
大学时期,我确实经常因为经济原因在同学面前感到自卑。
现在终于有能力请大家吃顿好的,这种感觉,比那七千多块钱要值钱多了。
重新结完账,我们在餐厅门口道别。
夜色中,赵勇突然说:"老李,你知道吗,其实大学的时候,我们都特别佩服你。"
我愣了一下:"佩服我什么?"
"你家里条件不好,但你从来不向任何人抱怨,还经常帮助同学。记得有一次我生病,是你熬了一夜照顾我。"
我没想到赵勇还记得这事。
那是大三的冬天,赵勇突发急性阑尾炎,我借了两百块钱才把他送到医院。
"对啊,"张晓华也说,"你知道我为什么留短发吗?因为现在工作压力大,经常要加班,想起你当年半工半读的劲头,就觉得自己必须要更努力。"
赵勇的话让我愣在原地。
那些我以为无人知晓的付出,原来都被同学们看在眼里。
一时间,我的眼眶有些发热。
"其实..."张晓华也开口了,"记得那年我妈生病,手术费不够吗?是老李偷偷把自己的助学金都给我了,还跟我说是他舅舅借的。要不是后来他舅舅来学校,我都不知道这事。"
"什么?"王强惊讶地看着我,"原来那段时间你天天吃食堂最便宜的白菜炒饭,是因为这个?"
我没想到这件事会被揭穿。
当时看到张晓华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就把刚发的助学金都给她了。
那段时间确实很艰难,但看到她妈妈手术成功,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老李啊老李,"赵勇拍拍我的肩膀,"你这个人就是太要强,明明自己也不容易,还总是想着帮助别人。"
"其实吧,"我深吸一口气,"我一直觉得,咱们这些年能一直保持联系,真的特别难得。刚才闹了这么一出,反而让我感觉更亲切了。"
"要说亲切,"王强突然笑了,"我倒想起一件事。记得大四那年,我准备考研,总是因为压力大失眠。老李知道后,每天晚上都陪我去操场跑步,说是运动能帮助睡眠。"
"后来你考上了吧?"张晓华问。
"对啊,"王强点点头,"要不是老李天天陪跑,我可能都坚持不下来。有次下大雨,我以为他肯定不来了,结果这家伙顶着雨伞在操场等我。"
听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往事,我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引以为自豪的工作成就,反而不如这些同窗情谊来得珍贵。
那些在图书馆昏昏欲睡的夜晚,在操场上大汗淋漓的傍晚,在食堂里有说有笑的午后,构成了我最宝贵的青春记忆。
第二天一早,我收到赵勇发来的消息:"老李,刚查了查,发现你昨天那张金卡好像是咱们这商圈的贵宾卡,不是信用卡,难怪刷不了。"
我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昨天服务员说"交易成功"却没有让我签字。
这张卡是公司发的商圈会员卡,确实和信用卡长得很像。
"你们笑话我吧。"我在群里自嘲道。
"笑话什么呀!"王强马上回复,"这事让我想起了咱们大四那年,你为了省钱给我过生日,特意去学了做蛋糕。虽然那蛋糕是全班公认最丑的,但也是我吃过最暖心的。"
"诶,这事我也记得!"张晓华跟着说,"后来老李的蛋糕手艺是越来越好,毕业前给我们每个人都做了一个。"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各种往事都翻了出来。那些我以为早已被遗忘的细节,原来都被大家珍藏在记忆里。
这件事后,我们的联系反而比以前更密切了。
每个月都要聚一次,有时候在咖啡厅,有时候在公园,偶尔也会去那家让我出糗的粤菜馆。
半年后,赵勇结婚,我当了他的伴郎。婚礼上,他特意讲了那次聚会的故事,逗得所有人哈哈大笑。
又过了一年,王强决定辞职创业。在他的创业酒会上,我们几个老同学都到场支持。这一次,我特意确认了三遍才刷的卡。
去年夏天,我们一起去了云南。
在洱海边的客栈里,张晓华突然说要去国外读个MBA。
大家都很支持她,还一起帮她规划留学计划。
最近,赵勇说要移民加拿大。临行前,我们又聚在了那家粤菜馆。服务员居然还记得我们,笑着说:"这次您可要检查清楚是不是正确的卡啊。"
我也跟着笑:"放心,这次不会认错了。"
付完账,我们在餐厅门口久久不愿散去。虽然赵勇要离开了,但我知道,我们的友情不会因为距离而改变。
就像那天的乌龙事件一样,有时候看似尴尬的意外,反而会让感情更加真挚。
今天,我又收到了赵勇的消息。他说下个月要回国探亲,问我们要不要再聚一聚。我立刻回复:"必须的!还去老地方?这次我请,保证带对卡。"
群里瞬间热闹起来,大家纷纷表示要参加。
我看着手机屏幕,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这些年,我们的生活轨迹渐渐不同,但那份真挚的友情,却一直都在。
就像那天的乌龙付款一样,虽然一度出现差错,但最后的结果总是温暖而美好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