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20时48分34秒
神州大地迎来清明
这是一个节气,也是祭祖的节日
古时,冬至后的第105天
曾有不生火、只吃凉食的习俗
唐时唐玄宗诏令天下,要求“寒食上墓”
并“编入五礼,永为恒式”
这期间皇家要祭祀祖陵,各地要祭祀孔子
百姓要给祖先上坟
此节名为——“寒食”
寒食节一般在公历的4月4日或5日
与清明只有1到2日之隔
由于相隔过近,又都有假期,所以最终合并
清明的扫墓习俗
实际是由寒食节“嫁接”过来的
清明踏青后,青蒿叶正当季节
可以搭配冬笋等应季食材制成青团食用
而清明原本是一个只关乎农事的节气
清明前后,大地回春
海洋洋面暖湿空气持续输送至我国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冷空气仍不断南压
形成4月上旬江南地区频繁的锋面雨
春雨贵如油
作物萌发和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的返青
都需要春雨的滋润
“清明雨纷纷”还可缓解秋冬季以来持续的旱情
减少人工灌溉的成本
所以,“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古人将农耕智慧浓缩成了“清明”这个节气
雅安 清明指纹茶园
祭扫庄重,但正如大家最近忙着
赏花、踏青、放风筝或者下扬州一样
清明也是踏青、出游的好时候
唐玄宗寒食祭扫诏令天下之后
中唐元稹《寒食日》仍写:
“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
可见其本是传统
尤其是由于寒食和清明合并
唐时清明假期足有7天
那时的打工人也希望抓住这个机会肆意玩耍
《清明上河图》
一幅珍贵的记述清明时节节令物候、节令风俗的
图画版“岁时记”
此刻开封之熙攘可见大家对于出行的兴趣
清明,南京古秦淮游人如织
清明出游的传统,其一就是风筝
清高鼎《村居》写: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当年(1863年)的农历二月就正值清明时节
《红楼梦》中黛玉、李纨、紫鹃放风筝一节
还提到清明前后放风筝有驱邪除秽消病之效
吉林 用气球帮忙放飞的风筝
清明出游的传统,其二为秋千
虽是“秋”千,却是在清明节这个春天最流行
元明清时期清明节甚至被定为“秋千节”
宫中、闺中女子游乐尤甚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是描写少女情态典范之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青梅开花的时节也在清明前后
伊犁 喀拉峻草原上的秋千
清明出游的传统,其三为蹴鞠
杜甫写《清明》:
“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可见蹴鞠与秋千同为清明游艺
王维也有《寒食城东即事》诗为证:
“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值得一提的是
蹴鞠不只是高俅升官的“终南捷径”
古代的宫廷妇女也是这项体育活动的先行者
一般采用非直接对抗的“白打场户”形式
一人或几人轮流踢,以花样繁多者为赢
王誉昌《崇祯宫词》:“宫眷喜蹴鞠之戏,
田贵妃风度安雅,众莫能及。”
清明节后,黔东南“村超”火热
按清代《燕京岁时记》转引《岁时百问》的说法
“清明”之名,源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而踏青游艺活动,也多有求新护生之意
哀恸思故人
举首望前路
衰亡与新生总是同时在场
只要不曾忘却,便是斯人未远
而我们,还需坚定向前
【参考文献】
[1]清明 半是欢愉半是伤.中华遗产.2020年01月
[2]清明时节为何雨纷纷?.中国气象局.2023年04月
[3]你不知道的古人假期.CCTV4.2016年10月
[4]诗红人不红!《村居》作者高鼎 人生“破碎”又励志.中国宁波网.2025年03月
[5]忙趁东风放纸鸢.重庆法制报 . 2021年03月
[6]古代体育丨流传千年的“飞天之戏”——荡秋千.故宫博物院.2022年04月
[7]清明节,跟着古人来一场蹴鞠大战吧!.中国作家网.2023年04月
[8]“怎么办,你已经不常来我梦里了”.央视新闻.2024年4月
本文创作团队
编辑:李长歌
设计:巍巍
图片:视觉中国、图虫
话题
讲讲有关清明的故事?
四月最应该去哪里玩?
中国“时空折叠术”,真被低估了
“馕言文”,一种很新的新疆爆火方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