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消息!
韩国总统李在明放出话:
路透社20日报道,韩国总统李在明称,将在2030年前投入超预期预算,用于国防和航空航天研究,以期打造全球第四大国防工业体系。
这话听着底气十足,可就在他表态前几天,自家价值近400亿人民币的下一代驱逐舰项目还因为两大企业互掐被迫搁浅,暴露的问题比喊出的目标实在多了。
李在明不是空口画饼,早就拿出了具体方案,计划五年砸进去九百多亿美元,还要成立一个总统直接管的“国家军工指挥中心”,把三星、现代这些财团的研发力量都统筹起来。
按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25年8月的最新数据,韩国确实在2020到2024年冲到了全球第五,和法国的差距不算太大,这成了他敢喊目标的最大底气。
但很少有人注意,韩国那点市场份额还不到美国的七分之一,而且大多靠低价走量,根本不是靠核心技术站稳脚跟。
可这钱还没落地,自家的军工巨头先打起来了。
现代重工和韩华海洋为了下一代驱逐舰的订单,从2023年底吵到现在,已经把项目拖慢了近两年。
现代重工说自己做完了基本设计,按规矩该接后续的活儿,韩华海洋却揪住对方泄露军事机密的旧账,非要搞公开招标,两边甚至互相告到了警方。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这型驱逐舰本是韩国实现舰艇国产化的关键,现在连承包商都定不下来,所谓的“完整产业链”更像是纸上谈兵。
另外,这两家还在组队竞标加拿大的潜艇大单,一边合作捞钱一边内部拆台,这样的产业生态怎么撑起大国野心。
这看似自主的扩张,其实每一步都踩在美国画的框里。
2024年美韩签的协议写得明明白白,韩国得把30%的国防订单分给美国企业,才能换来得来不易的“技术转让”。
就像被吹得神乎其神的KF-21战斗机,号称隐身性能接近F-35,实际有源相控阵雷达得从美国进口,制导系统核心技术来自洛克希德·马丁。
上个月闹得沸沸扬扬的韩华售菲导弹事件更能说明问题,韩华刚被中国制裁,转身就推销射程160公里的反舰导弹。
可这导弹的惯导、通信模块全是美国货,没有华盛顿的许可证,连海关都出不去。
美国乐见其成,正好让韩国冲在前面,自己躲在幕后操控,一张许可证就把影响力“外包”了出去。
李在明想靠军工拉动经济,可这门生意早成了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韩国武器的卖点就是便宜,K9榴弹炮单价才是欧美同类产品的五分之一,FA-50战机价格不到F-35的一半,为了抢订单还得许诺技术转让和分期付款。
波兰之前订了韩产火箭炮,就是因为美国货交不了货,韩国能快速代工才捡了便宜。
这种模式下利润薄得可怜,2024年韩国武器出口额看着有57亿美元,刨去给美国的技术授权费、零部件采购成本,实际赚的钱可能还不如民用电子产业一个季度的零头。
而且为了补窟窿,韩华这种企业只能冒险踩地缘红线,刚被制裁就去南海卖武器,万一丢了中国这个占其全球营收近两成的大市场,赚的军火钱根本填不上缺口。
资源卡脖子的问题更是老毛病难根治。
韩国90%以上的稀土都从中国进口,这两年忙着和澳大利亚合作开矿,可2025年7月首批运回来的重稀土才23吨,连KF-21战机雷达的需求都填不满。
韩国材料科学研究院3月倒是说研发出了无重稀土的永磁体,可至今还在实验室里,想量产至少得等三五年。
现在中国对稀土出口有管制,一旦供应收紧,别说造导弹,连坦克、舰艇的电机都得停工,所谓的“自主生产”不过是沙滩上建楼。
更没算明白的是地缘账。李在明一边扩军,一边说要收回作战指挥权,可朝鲜2025年已经进行了12次导弹试射,连“火星-19”洲际导弹都搞了全程试验,半岛紧张局势直线升级。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韩国越扩军,朝鲜越警惕,反过来又倒逼韩国追加国防预算,2026年的国防预算已经涨到了66.3万亿韩元,比上年增了8.2%,这么下去迟早要挤占民生开支。
韩华卖导弹给菲律宾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东盟国家要是跟着搞军备竞赛,南海这条占全球三分之一贸易量的航道迟早受影响,最后韩国的商船队反而得跟着遭殃。
网友说得实在,韩国这是把“组装”当“自主”,把“代工”当“强国”。
看似拿到了不错的出口数据,核心技术、资源供应、市场话语权却全在别人手里,砸再多钱也只是给美国军工体系打工。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上头条 聊热点#
信息:2025-10-21 10:54·财联社官方账号
李在明宣称韩国要成为全球第四大防务强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