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30年后,人们还会记得我们吗?”
1986年6月,62岁的邓稼先因为受到核辐射的影响,已经病入膏肓,可他却执意要去天安门广场看看。当时,已经隐姓埋名了28年的他,望着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禁向身旁的人问道。
然而,陪在他身边的警卫人员,听闻此言,皆沉默不语,无人敢轻易回答这个问题。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邓稼先等众多功勋人物的身份,被严格列为国家机密,不能随意公开。面对这样的问题,谁都无法给他一个确切的答案。
仅一个月后,1986年7月29日,这位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一生的英雄,与世长辞,享年62岁。
邓稼先去世后,中央军委做出决定,公开他的身份。当他的英雄事迹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各大报刊上刊登出来时,人们才真正认识了这位国之栋梁。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邓稼先没能亲眼看到人们对他的铭记,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甚至觉得这样的安排有些“不近人情”。
然而,当我们看到最近的一起惨案的时候,才知道当年我国对邓稼先等功勋人物身份的保密举措,是多么正确且必要!
2025年6月13日凌晨,以色列空军发动大规模空袭行动,目标直指伊朗核设施、导弹生产基地及军事指挥中枢。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袭击呈现出明显升级态势——不同于以往仅针对防空系统或外围设施的试探性打击,以色列战机首次深入伊朗领空,对地下核设施实施立体化摧毁。
伊朗方面公布的伤亡名单印证了袭击的毁灭性后果:革命卫队总司令侯赛因·萨拉米、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穆罕默德·巴盖里等20余名高级指挥官在空袭中丧生,6名参与核计划的关键科学家被精准清除。
而在此之前伊朗就已经发生过多起核专家被刺杀的事件。
2020年11月27日,伊朗核物理学家穆赫辛·法克里扎德在德黑兰东北部遭遇了暗杀。当天下午,他乘坐的防弹车辆行驶至阿布沙德村附近时,车队中的一辆保镖车临时脱离队伍,去检查前方路线的安全性。
就在这个间隙,法克里扎德所乘车辆突然遭到枪击。第一声枪响让法克里扎德误以为车辆发生了故障,他下车查看时,一挺预先设置在150米外尼桑车内的遥控机枪突然开火,三发子弹精准击中目标。
保镖们试图用身体组成人墙阻挡子弹,但远程操控的机枪持续射击,直到法克里扎德倒地。袭击结束后,那辆尼桑车随即爆炸,整个过程仅持续三分钟。
伊朗政府事后调查发现,这辆尼桑车的车主早在案发前一个月就已离境,而袭击中使用的武器被指带有以色列军工标记。
这并非伊朗核科学家首次遭遇不测,自2010年起,伊朗已有至少四名核物理学家死于类似袭击,手法从汽车炸弹到遥控武器不断升级。
这些暗杀与空袭背后,是伊朗核计划与反制手段的长期博弈。
法克里扎德生前主导的“反制裁战略法案”在遇刺后被加速推进,伊朗议会将其紧迫性等级提升至二级,计划将浓缩铀丰度提高至20%,并扩建离心机设施。
这种技术突破虽未直接制造核武器,却显著缩短了伊朗的“突破时间”。
而在以色列看来,每一次针对核科学家的打击,都是延缓伊朗核能力的必要手段。这种循环报复逻辑,使得中东始终游走在战争边缘。
与伊朗核专家频繁遭遇“定点清除”形成对比的,是我国对核科技人员的严密保护体系。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国启动核武器研制时,便确立了“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铁律。
在青海221基地,科研人员使用“邱小姐”作为核装置的代号,文件每页编码且需经保密审查方可销毁。
而当时极有可能冲击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王淦昌,在接到秘密任务后,便化名“王京”消失在公众视野中。在221基地,他亲自督阵原子弹冷实验,从实验方案到雷管安装事必躬亲。
十七年间,家人不知其行踪,直到国家公开,世人才知这位“王京”的真实身份。
这种保密制度甚至成为了大家默认的制度。221基地职工与外界隔绝,家属区流传着“穿一样衫,吃一样饭,知道你姓啥,却不知道你干啥”的顺口溜。
甚至在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时,基地部分职工尚不知晓自己参与的是何等伟大的事业,他们如精密仪器中的齿轮,默默运转却不窥全貌。
这种极致的保密与奉献,最终铸就了罗布泊上空震慑世界的蘑菇云,也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挺直了脊梁。
进入现代,我国对核专家的保护机制已升级为多层次防御体系。物理防护层面,科研场所配备电磁屏蔽、生物识别门禁等技术,实验区域实行分区管控,人员进出需多重验证。信息安全方面,采用“最小知情原则”,专家工作内容仅限必要人员知悉,对外交流实行内容审查与背景调查。
日常管理中,专家行程由专人统筹,避免规律性路线被掌握,重要活动配备安保团队与电子干扰设备,防范远程攻击。
尤为关键的是,我国通过立法构建起全链条保护网络。《反间谍法》《保密法》明确对泄露国家秘密行为的惩处,科研机构定期开展保密培训,强化人员政治审查与思想动态监测。这种制度设计不仅针对外部渗透,更注重内部防线建设,确保专家个人信息安全与科研活动保密性。
这种传统与科技结合的防护网,既源于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也契合当前情报战的复杂态势。当全球核专家成为暗杀目标时,我国的保密传统为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提供了独特范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