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与伊朗停战后转向约旦河西岸

以色列与伊朗刚刚宣布停战,转眼又把战火引向约旦河西岸地区。这一举动表面看起来很奇怪,但实际上并非没有原因。面对以色列的这种行为,西方国家选择了沉默不语。

战斗在凌晨打响!以色列不宣而战攻击另一个国家,西方集体沉默

以色列和伊朗这两个中东敌人打了12天战争。双方互相发射导弹,进行空袭,最后两边都无力继续战斗了。以色列城市被炸,经济受损,“铁穹“防御系统的导弹用得差不多了,国库也快见底了。所以停火是以色列先提出来的,不是因为它想和平,而是因为它打不下去了。

战斗在凌晨打响!以色列不宣而战攻击另一个国家,西方集体沉默

以色列本该休息一下恢复元气。但和平协议刚签完,以色列战机就去轰炸约旦河西岸的拉姆安拉,造成平民伤亡。

战斗在凌晨打响!以色列不宣而战攻击另一个国家,西方集体沉默

这看起来不合常理。在以色列和伊朗的冲突中,黎巴嫩真主党、胡塞武装等“抵抗之弧“成员都支持伊朗。胡塞武装还用武器攻击以色列,装备和战斗力都很强。按理说以色列应该先去找胡塞武装算账,但它却选择了攻击巴勒斯坦。

战斗在凌晨打响!以色列不宣而战攻击另一个国家,西方集体沉默

原因很简单:以色列是在精打细算。对于一个国库和武器都不足的国家来说,现在去与装备精良、战斗力强的胡塞武装交战不划算。不仅费用高,还不一定能赢,万一陷入持久战,得不偿失。

战斗在凌晨打响!以色列不宣而战攻击另一个国家,西方集体沉默

以色列就像一个刚打完架、身上带伤的人,虽然受了伤,但面子不能丢。它需要找个地方发泄怒火,证明自己还有威慑力。它选择了离得近、力量弱、没有强大后盾的对象。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组织虽然支持伊朗,但只是口头上的,没有给以色列造成实质伤害。对这样的目标动手,成本低,风险小,还能快速取得“战果“,震慑别人。

战斗在凌晨打响!以色列不宣而战攻击另一个国家,西方集体沉默

以色列每次军事行动都会找一个听起来正当的理由。他们的说法是:打击那些帮助伊朗的“抵抗势力“,这是“反恐行动“。好像每次开战都是为了保卫国家安全,每次轰炸都是被迫反击。

战斗在凌晨打响!以色列不宣而战攻击另一个国家,西方集体沉默

通过这套说辞,以色列总能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一个在恐怖主义威胁下反击的悲情英雄。

战斗在凌晨打响!以色列不宣而战攻击另一个国家,西方集体沉默

但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战争背后,是以色列几十年来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渴望。约旦河西岸不仅是以色列东部的战略屏障,更是它的生命线。控制约旦河水系,就等于控制了这片干旱土地的命脉。

战斗在凌晨打响!以色列不宣而战攻击另一个国家,西方集体沉默

以色列的计划很长远,每次所谓的“反恐“,都为另一件事铺路——建立新的犹太人定居点。炸弹过后,推土机接着来,巴勒斯坦人的家园变成废墟,以色列的控制区又向前推进一些。

战斗在凌晨打响!以色列不宣而战攻击另一个国家,西方集体沉默

现在,约旦河西岸八成以上的水资源已经被以色列控制。这次对拉姆安拉的袭击,只是这个大计划中的一步。

战斗在凌晨打响!以色列不宣而战攻击另一个国家,西方集体沉默

最值得思考的是国际社会的反应。以色列在拉姆安拉投下炸弹,但整个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却保持沉默。联合国没有召开紧急会议,欧盟没有发表谴责声明,美国国务院也没有官方评论。

这种沉默就是一种纵容。

战斗在凌晨打响!以色列不宣而战攻击另一个国家,西方集体沉默

这种双重标准已经不是秘密了。以色列攻击巴勒斯坦,世界保持沉默;巴勒斯坦人反抗,就会有人跳出来呼吁“和平“,谴责“暴力“。

这种偏袒使所谓的“国际公理“变成笑话,也给了以色列在中东肆意行动的通行证。它知道,无论做什么,总会有人支持它,或者假装看不见。

而生活在枪口下的巴勒斯坦人,家园被侵占,亲人被杀害,却在国际舞台上发不出声音,像被世界遗忘的孤儿。这次袭击,只是让他们的苦难又加深了一层。

不要把这次空袭看作以伊冲突的结束。它更像是大战后,一个精疲力竭的胜利者,为了掩饰自己的虚弱,对身边最弱小、最没有反抗能力的人挥起的拳头。

这一拳,打的不是敌人,打的是自己的面子。

战争的火种从未熄灭,只是暂时被掩盖。一旦以色列从军事和经济损失中恢复过来,一旦那些空空如也的导弹发射架重新装满——

到那时,真正的风暴,才会再次来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