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事迹改编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在豆瓣平台开出9.0的高分,是2024年度迄今国剧最高分。

去年《我本是高山》上映时遭到了全网痛骂,今年《山花烂漫时》热播却收获了好评如潮,同样都是改编张桂梅校长创建女高的真实事迹,为什么观众的评价差距如此之大?

一部《山花烂漫时》,让宋佳的演技在观众心中再次封神。

齐肩短发,老式的眼镜,变「糙」的宋佳突破以往荧幕之上精致优雅的形象,在新剧之中扮演张桂梅老师。


让很多网友大呼「认不出来」。

只是弘扬主旋律的作品,想要留住观众向来很难,因此开播之前,并没有多少网友看好这部剧会爆。

尤其在此之前,同样以张桂梅老师为原型,由海清主演的电影《我本是高山》一经上映,就因「剧情魔改」「内容厌女」直接被骂上了热搜。


如果说之前的舆论负评,都让很多网友对此不抱希望。

那么《山花烂漫时》开播以来的表现,可谓是狠狠打了一波脸。

不仅收视飙升,而且口碑爆棚,豆瓣开分9.0,拿下了今年国产剧的最高成绩。

有网友直呼:

《山花烂漫时》,比韩剧还敢拍。

《山花烂漫时》,比热血漫还燃!


电影里最大的一个争议点就在于,它的很多剧情,压根都经不起推敲。

大山里的女孩们是没有钱也没有意识去上学,可是电影里,她们却有钱翘课去上网吧;

现实中有原型的酗酒家暴的爸,到了电影里性别一变,拿来被审判的成了妈。

如果说影版的处理,难免会让人质疑电影是否试图用负面的形象,去淡化大山女孩子遭受的苦难,甚至是轻轻揭过。

那么《山花烂漫时》,彻底将这层遮羞布扯了下来。

第一集,几个镜头就还原了恶劣的山区环境:

尘土飞扬的村道,破败漏雨的老屋,土砖垒起的猪圈……

最重要的是,电视剧不再粉饰太平,还原了现实,不仅将酗酒家暴的爸拍了出来,也真真实实将女孩子的困境展露出来。

十几岁的女孩就已经是三四个孩子的妈,连牲口都不如,三万块彩礼就足以主宰她们下半生的命运。

她们被逼着嫁人,被要求生出男孩,被拿来给弟弟换彩礼,就着发霉的米饭忍受这无望的人生。

就是在这个未经开化的山村里,宋佳饰演的张桂梅老师开着电瓶车,跌跌撞撞地闯进了这里。

没有悲情渲染,没有强行神圣化,电视剧对于张老师的刻画,真实细腻又不落俗套。

诚然,张老师经受过太多苦,可这从不代表她就得被打上扁平化的悲情人物烙印。

一个没有被苦难打倒的人,她必然是坚韧的,豁达的,有锋芒的。

当学生谷雨为了生计去洗脚城上班,遭遇性骚扰,报警时却被警察反过来教育:

莫再去洗脚城那个地方,乱搅和了。

她据理力争,一句话怼得对方哑口无言。

洗脚城上班咋的了,那是她的自由,不是她被欺负的理由。

当一些村民质疑女校「光招女的,不招男的有点稀奇」,张老师也不惯着。

她望向旁边的招聘启事,毫不留情点出就业环境对于男女的不平等

没男的咋的了,你们这个招聘启事上,大鸣大放写着男生优先,有谁觉得奇怪了。

这几个片段,就拍出了女性得不到公平教育的机会,生存环境被无限压榨,女性在法律与权利中地位的缺失,也拍出了整个社会对于女性的隐形歧视。

张老师就是那个勇敢发声的人,她不卑不亢,坚定相信并维护她的每一个学生,将女孩子们的困境,遭遇到的不公,一针见血地指出来,看得人是热血沸腾。

也就是这一刻,张老师的形象彻底立住了,她从不是苦难叙事里柔软的老好人,她就像一棵小白杨,经历过风沙,遭遇过暴雨,却依旧坚韧不倒。

就算被周遭的人唱衰、质疑,她也绝不退缩,用自己的力量和行动,一个个将大山的女孩拉出了泥沼。


更难得的是,《山花烂漫时》没有以往国产剧的「谈经色变」,彻底丢开了月经羞耻,清晰明了把月经这个概念拿出来讲。

剧里的学生宁华,由于自小失去父母,被爷爷当做男孩养大。

因此她的性别意识始终模糊不清,更别提了解相关的生理知识,发育的她不知道要穿内衣,只懂得拿布带死死勒住。

来了月经,她惊恐地以为自己是得了绝症,这一幕看得人是既心酸又无奈。

张老师就像母亲一样,为女孩买了合适的内衣,教导她生理知识。

月经,也叫例假,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

宁华拿到卫生巾却像拿烫手山芋一样,只觉得羞耻。

张老师继续耐心开导她,传递正确的性别意识。

在老师的开导下,宁华这才破涕为笑,消除了所有恐慌与自我怀疑。

这样的互动,让人看到了张老师柔软细腻的另一面,也更感慨于她对女高的学生们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

不仅是传递书本上的知识,而且也是从精神上滋养着她们,告诉她们爱自己,就要从接纳自我开始。

宁华将自己扮成男孩,未尝不是源于她对女性身份带来的恐惧,身处这个环境,女孩就是弱势的那一方,永远被嫌弃忽视,也习惯了忍气吞声,就此认命。

比如女高和南中一起共用食堂,明明都有交饭费,但由于女高下课晚,往往饭菜就被打没了。

张桂梅找到校长理论,结果对方以「男孩子长身体吃得多」搪塞了回去。

为了能抢上饭,张桂梅就亲自实验,从起床再到洗漱,吃饭上厕所,每个步骤总共需要多少分钟一一计算,制定了一个详细的作息表。

每天五点天不亮,她就拿着大喇叭喊着让所有女孩起床,告诉她们:

现实就是那么残酷,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就只能要求自己。

女孩们在吃亏挨饿后,也开始动脑筋,改良了作息表,制定「错峰行动」。

一个宿舍洗漱,一个宿舍就去上厕所,将时间压缩到最大化。

她们就用这剩下来的时间,豁出劲去努力做题,疯狂学习,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这一幕,很多观众被深深感染,也被燃哭了。

学习靠拼,吃饭靠抢,这就是女高的节奏。

她们别无退路,每个人都是往后一步,就此付出断送一生的代价,就得学会靠自己去争,自己去抢,只有快别人一步,才能得到上桌的机会。

正如张老师所说:「没有人规定男孩该什么样,也没有人规定女孩该是什么样,只要不危害社会,不伤害他人,这是你自己说了算的。」

大山的女孩,困住她们的不只是环境,更有这无形之中的思想牢笼。

没有人告诉过她们,女孩除了嫁人生子,还有别的路可以走。

所谓的性别标签,就是要用来打破的,女孩从来不该被轻易定义,如果非要被定义,就也得她们自己来感受,去主宰,实现她们的自我价值。


《山花烂漫时》的燃,不光体现于张老师的奋斗史,女孩子的学习氛围,也在于你总能时刻感受到女性互助的力量有多么强大与可贵。

张老师为何坚定创办女高,从不是影版的模糊处理,不止一次,作为共产党员的张桂梅强调:

一直支撑我的是信念,是对党的信仰。

剧里的张桂梅时刻佩戴着党徽,也毫无保留地,大大方方将张老师的原话拍了出来。

当有老师因为条件艰苦,选择离开的时候,她发觉留下的老师,有六名都是党员,心里一下子就有了底气。

她带领着老师们,重温了一遍入党誓词,所有人都湿了眼眶,坚定了死守女高这块阵地的决心。

在张桂梅的心底,支撑她走下去除了信仰,也有华坪妇女给予她的无限力量。

那个时候的她来到华坪教书,没多久就患上了子宫肌瘤,由于给去世丈夫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就想放弃自己的生命。

华坪的妇联主席得知后,严厉批评了她,告诉她:

钱的事情,党组织会想办法。

她们一百多个人东拼西凑,为她筹集了手术费,就连山里的妇女阿丽得知她生病后,一个人走了很远的山路,就为了给她送钱。

在剧里,有很多这样细微而又动人的时刻。

当谷雨辍学想要重返校园的时候,一直和她在学习上较劲争第一的蔡桂芝,嘴上说着「不欢迎叛徒」,却还是转头把自己整理的笔记给了谷雨,和她一起在楼梯里学习。

当张老师为办女校四处筹钱,一些说好要投资的大老板却食了言,结果一个街边卖豆花的老板娘,悄悄留下了零散的三十块钱。


当张老师去北京开会结束,无人问津时,也是一个女记者敏锐捕捉到张老师的故事,第一个将话筒举向了她,这才有了女高被媒体曝光的机会。

这部剧里的每一个女孩,都鲜活生动,有血有肉,大家就像一起升级打怪的战友,不雌竞不互撕,有的是女性与女性之间的互帮互助,以及惺惺相惜。

电影为何备受诟病,就在于整个作品太过傲慢,让人看不到对女性困境的共情,他们似乎无法理解大山女孩对于知识的渴望,理解不了张老师有自己的信仰,而不是将男人当做全部寄托。

而这一点,才恰恰愈发凸显出剧版主创团队的用心,正是「全女编剧、女导演」的班底,才会第一次有一部剧,如此贴切真实,如何大胆直白,去诉说女性遭遇的困境,女性遭遇的隐形歧视,她们又是如何艰难而坚定去追求女性本该有的权益。

《山花烂漫时》之所以能成为爆款好剧,收获9.0的豆瓣评分,离不开宋佳对于张桂梅老师的演绎,也在于不仅仅只着眼于张老师一个人的奋斗史、成长史。

而是以群像叙事,让我们看见了与张老师怀揣同一个理念,默默坚守的一群人,能看见每一个人的闪光点,更看见了无论何时,坚韧强大的女性力量同样可以突破一切,创造奇迹。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撰文丨宜然

编辑丨qko

主编丨眠去

出品丨麦子熟了工作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