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东方630亿元的豪赌,到TCL华星295亿元的“转向”,再到维信诺550亿元的另辟蹊径,面板巨头们在中尺寸IT面板领域的布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激烈态势。
然而,在这看似一致的战略方向背后,却隐藏着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与风险考量。
有的押注成熟工艺以求稳健,有的孤注一掷探索新技术实现“换道超车”,还有的选择暂避锋芒、固守优势阵地。
在技术路线分化、市场信号尚存分歧的背景下,究竟哪种策略才能真正抓住中尺寸OLED爆发的历史机遇。
中尺寸 IT 屏投资热潮兴起
当今的显示面板行业,而中尺寸 IT 屏领域已然成为了焦点所在,一场投资热潮正汹涌来袭。
京东方、维信诺、TCL 华星等行业巨头纷纷下场,豪掷千金,京东方一出手就是 630 亿元。
维信诺不甘示弱投入 550 亿元,TCL 华星也紧随其后拿出 295 亿元,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在第 8.6 代 OLED 生产线的公开投资计划总额竟高达约 1500 亿元之巨。
它们如此大规模投入,目标直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中尺寸高端显示屏的市场主导权。
可为何它们都对这块 “蛋糕” 志在必得?原来,背后是中尺寸 OLED 市场展现出了巨大的吸引力。
据相关预测,到 2030 年,笔记本电脑 AMOLED 面板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33%,车载显示器、桌上型显示器等的增长数据也十分可观。
在这样的前景诱惑下,巨头们自然不愿错过,都想在这片充满潜力的市场中占得先机,于是便有了这热火朝天的投资景象。
不同厂商的技术路径抉择
在这场围绕中尺寸 IT 屏的激烈角逐中,各厂商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每一种选择背后都蕴含着它们的深思熟虑与权衡利弊。
京东方与三星显示,它们坚定不移地踏上了 “蒸镀” 工艺这条道路。
“蒸镀” 工艺在行业内可是有着极高的认可度,毕竟它已经在 6 代线上经历了反复的验证,已然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了。
京东方为此投入 630 亿元巨资,三星显示折合人民币也超过 200 亿元,足见它们对这一工艺的信心与决心。
它们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凭借此工艺在未来的高端 IT 产品领域,尤其是瞄准苹果下一代产品,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这看似稳妥的选择也并非毫无阻碍,“蒸镀” 工艺的核心设备蒸镀机,全球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能够提供。
其产能早在之前就被预订得满满当当,这就导致其他厂商想要引进设备入场,恐怕得等到 2026 年之后了,这无疑给这条技术路线的后续发展增添了不少变数。
反观TCL 华星,它独辟蹊径地选择了 “印刷 OLED” 技术。
这一技术仿佛给中尺寸 OLED 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它有着诸多令人瞩目的优势。
比如说,它能够有效解决长期困扰中尺寸 OLED 的 “高成本、低良率” 等难题,通过类似喷墨打印的独特方式,将发光材料精准地喷涂到玻璃基板上。
使得材料利用率可以达到 90%,相较于蒸镀工艺仅有 30% 左右的材料利用率,优势极为明显。
而且,印刷 OLED 技术所呈现出的画质效果堪称一流,画面清晰锐利、细腻无比,让显示效果更上一层楼。
TCL 华星投资 295 亿元建设相关产线,虽然规模上不及京东方,但也有着自己清晰的发展规划和节奏。
同时,TCL 华星在 OLED 领域深耕多年,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
全球布局的 OLED 专利超过 9700 件,其中印刷 OLED 专利就超过 1200 件,这为其技术的落地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维信诺同样不走寻常路,大胆押注自主研发的 “ViP” 技术。
这一技术创新性地运用半导体光刻工艺,巧妙地替代了传统的精细金属掩模版(FMM),成功绕开了主流工艺中存在的设备和材料瓶颈问题。
在合肥投资建设的 550 亿元产线,建设速度飞快,早在 2025 年 8 月就完成了主厂房封顶,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势头。
这一新技术能够顺利实现大规模量产,并且保持较高的良品率,那么维信诺就极有可能凭借成本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
不过,任何新兴技术都面临着风险,“ViP” 技术目前尚未经过 8.6 代线规模的市场检验,这也让维信诺的发展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
还有深天马和 LG Display,它们选择了相对稳健的策略,暂避锋芒、固守优势阵地。
LG Display 的情况较为复杂,其营收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尽管亏损在逐步收窄,但仍未彻底摆脱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其首席财务官认为市场信号还不够明确,尤其是在 OLED iPad Pro 的实际销量不及预期之后,更是谨慎地将相关投资计划推迟到了 2026 年。
优先保障现有产线的盈利能力,以维持企业的稳定运营。
而深天马则依靠成熟的 LCD 业务,特别是车载显示这块全球出货量第一的 “王牌” 业务,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
它没有盲目跟风去投资 8.6 代 OLED,而是把 330 亿元投向了 8.6 代的 LCD 产线,继续巩固自身在中尺寸领域的既有优势。
同时,在 OLED 领域,深天马选择在现有的 6 代线上进行技术升级和品牌突围,通过发布高端 OLED 技术品牌 “天工屏” 等举措,试图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力。
但这种相对保守的策略也存在风险,一旦中尺寸 OLED 市场的爆发速度远超预期,它们就很可能错失抢占第一波市场份额的最佳窗口期,在未来的发展中陷入被动局面。
总之,各厂商不同的技术路径选择,就像是在棋盘上落下的不同棋子,每一步都关乎着未来的胜负,究竟谁能在这场中尺寸 IT 屏的较量中脱颖而出,还需时间来给出答案。
TCL 华星 “突袭” 印刷 OLED 的缘由
在众多厂商各展身手的中尺寸 IT 屏战场上,TCL 华星选择 “印刷 OLED” 技术绝非偶然,背后有着诸多深层次的缘由。
传统 OLED 领域中,关键材料与核心设备多被日韩厂商把控,像蒸镀机市场基本被少数企业垄断。
而印刷 OLED 技术可巧妙绕开这一困境,让 TCL 华星有机会建立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与供应链,摆脱对外部的过度依赖,这对于企业长远发展而言意义非凡。
再聚焦于显示效果优势,印刷 OLED 依托独特的 Real RGB 排列方式,能够真正做到无彩边,为用户呈现出稳定可靠的广色域画面。
哪怕是在低亮度模式下,它依旧可以展现出艳丽全彩的显示效果,还采用了光谱移动的解决方案,具备出色的低蓝光护眼功能,极大地契合了当下市场对于高品质显示以及健康护眼的双重需求。
印刷 OLED 技术在生产环节展现出了强大的降本能力,通过简化设备架构,减少了繁杂的设备投入,使得整体占地面积更小,设备布局更为紧凑合理。
同时,其高材料利用率,相比于传统蒸镀工艺,能大幅减少材料浪费,而且在能耗方面也表现卓越。
一年下来设备能耗能节约 3 - 4 亿度电,这些优势综合起来,使得产品在成本上更具竞争力,能在市场中以更亲民的价格吸引消费者,从而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正是基于这些多方面的考量,TCL 华星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印刷 OLED 这条充满希望却也布满挑战的道路,期望借此在中尺寸 IT 屏的竞争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TCL 华星印刷 OLED 的发展规划与挑战
TCL 华星在印刷 OLED 领域有着清晰且宏大的发展规划。
TCL 华星计划与广州市政府携手,共同投资 295 亿元打造一条第 8.6 代印刷 OLED 显示面板生产线,也就是备受瞩目的 t8 项目。按照规划。
该项目预计在 2025 年 11 月正式动工,建设周期为 24 个月。
这条产线一旦建成,其主要产品将覆盖平板、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多个热门应用领域,有望为市场提供大量高品质的显示面板,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产品研发与合作上,TCL 华星也在积极进取,尤其重视印刷 OLED 在电竞显示领域的应用拓展。
当前,它已经与知名的 MSI 微星达成合作,共同启动了 IT 领域中小尺寸电竞产品的研发工作。
双方精心筹备,相关产品预计会在 2026 年下半年正式推向市场,这无疑将为电竞爱好者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也有望在电竞显示这一细分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必须正视的是,8.6 代印刷 OLED 产线目前仍处于行业探索的 “无人区”。
无论是设备的适配,还是材料的选用,都需要 TCL 华星与众多配套厂商紧密联合、共同开发。
这意味着在推进 8.6 代印刷 OLED 量产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未曾预料到的难题。
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摸索、去攻克,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但 TCL 华星依旧怀揣着坚定的决心,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结语
在这场围绕中尺寸 IT 屏的激烈角逐中,各面板巨头各施其法,都在为了未来的市场主导权而拼搏。
TCL 华星凭借印刷 OLED 技术走出独特发展路径,虽面临诸多挑战,但其规划清晰、优势明显,令人期待。
这场科技领域的较量无论结果如何,都将推动显示行业不断创新与进步,相信未来会绽放出更璀璨的光彩,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