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街头一撞,两个家庭的破碎,三次责任认定的反转,真相究竟在何方?

2025年3月31日凌晨4点49分,西安雁塔区雁南二路一片寂静。32岁的厨师罗某远如往常一样,驾驶摩托车前往工作的餐饮店。突然一声巨响——他撞上了一辆违规停放在主干道上的黑色汽车。尽管佩戴头盔、时速仅36公里,这位年轻厨师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个昏暗的凌晨。

事故车辆在此已违停近8小时。车主姬某,派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干部(警方通报特别强调非民警),因“附近无车位”将车停在了禁停路段。两个多月后,这起案件因责任认定争议被推上风口浪尖,更因最新通报中“适用法律错误”的结论引发全国关注。

西安违停致死案三次认定反转!法律适用错误背后,细节令人心惊


01 凌晨悲剧,争议初现

事故发生后,雁塔交警大队迅速展开调查。5月30日,首份责任认定书出炉:摩托车驾驶员罗某某承担主要责任,违法停车的姬某承担次要责任

认定书描述“夜间有路灯照明,视线良好”。然而家属调取的监控视频却显示一个关键细节:涉事车辆正上方,两个路灯明显熄灭

更令人质疑的是,姬某停车位置前方几米处就竖立着醒目的禁停标志,整个路段明确禁止停车。这一重要事实在最初的事故认定书中竟被完全忽略。

西安违停致死案三次认定反转!法律适用错误背后,细节令人心惊

02 程序疑云,身份敏感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程序问题浮出水面。负责此案的三名交警中,只有侯某具有事故处理中级资格。但在事故现场图和勘验笔录上,均未出现侯某的签名

与此同时,姬某的特殊身份引发公众疑虑——派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干部。尽管警方通报特别强调其“非民警”身份,但家属和公众仍担忧调查公正性。

面对质疑,当事民警侯某仅回应:“这个事情上级单位已经出具复核结论,以复核结论为准。”姬某律师则表示不便发表意见。

西安违停致死案三次认定反转!法律适用错误背后,细节令人心惊

03 三次认定,法律争议

6月9日,罗某远家属正式提交复核申请。三周后,西安交警支队作出关键裁定:原事故认定“适用法律错误”,责令雁塔大队重新调查。

法律界对此展开热议。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指出:“摩托车驾驶员未超速行驶,亦没有酒驾。事故发生时正是深夜,同时涉事车辆上方两处路灯没有正常照明……此事故责任为同等责任较为合理。”

类似案例中责任划分存在差异。2024年河南灵宝和广东江门案例中,违停方均承担次要责任;而同年西安新城区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违停方与行驶方最终被判同等责任

西安违停致死案三次认定反转!法律适用错误背后,细节令人心惊

04 关键细节,生命之重

重新调查中,多个被忽略的细节成为焦点。除熄灭的路灯和禁停标志外,事故发生在凌晨4:49分,正值 人体生理机能最低迷时段。罗某远虽未超速,但36km/h的车速在黑暗环境下仍存在风险。

姬某车辆停放位置处于主干道,且停放时间长达近8小时。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六条,在禁停路段长时间停车已构成严重违法行为

目前,西安交警支队已安排事故大队、法宣大队介入调查,承诺将“尽快依法依规作出结论,相关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


法律复核的结论——“适用法律错误”六个字,不仅推翻了原有认定,更点燃了公众对公正裁决的期待。如今事故大队和法宣大队已介入调查,最终结论将如何衡量生命价值与违法成本?

程序瑕疵能否修补?熄灭的路灯会否被计入责任考量?禁停标志的存在能否改变责任天平?这些问题答案,将考验执法者的智慧与勇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一次公正的裁决,都是对生命最好的告慰。

#西安交警通报“民警违停致人死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