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象娱乐

文丨栗子酒

短剧《盛夏芬德拉》爆火之前,主演刘萧旭正式签约为艺粲影视的全约艺人。在其签约两天后,由刘萧旭主演的《幸得相遇离婚时》在红果上线,累计观看量迅速突破20亿,随后《盛夏芬德拉》趁热打铁,将累计观看量拉至30亿以上,刘萧旭也随之成为短剧行业炙手可热的新星,其抖音粉丝量在7天内上涨超100万。

类似的短剧造星故事在今年频繁上演。从年初凭借《好一个乖乖女》爆火出圈的柯淳、余茵,到李柯以借助《十八岁太奶》系列站稳短剧一线、陈添祥因《月满西楼》中的白发造型火爆一时,再到刘萧旭如今掀起新的热潮……短剧造星的能力一次次得到验证。

期间的变化在于,短剧造星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产业化过渡,短剧演员艺人经纪的迅速发展加快了这一进程。要知道,从电影诞生到行业孵化出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电影明星,用了约100年的时间,后来借助影星拉高票房上限的思路延续至今。剧集产业从打造内容到构建起完善的艺人经纪链条,也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而如今,化用影视行业长期沉淀的造星思路,短剧只用了三年左右就建立起完整的造星体系。

短剧造星

加速迈向产业化

犹记得今年年初,市场讨论更多的还是短剧演员何时上桌的问题,而现在,行业的造星能力已然不容忽视。

在短剧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两个特点值得关注,一个是CP流量驱动下,演员N搭的动作非常频繁,另一个是系列化的发展趋势下,演员对内容呈现出持续的号召力。这两点都指向演员之于行业的价值,同时在另一边,一些更具体的事件也在影响行业转向。

首先是听花岛成功地做出更高的爆款率。事实上,无论是在内容创作还是公司运营上,听花岛都沿用了不少长剧思路,其负责人在公开场合也多次提到这一点。受此影响,听花岛也是最早一批着力于短剧演员艺人经纪的公司之一。

在产出《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家里家外》《念念有词》《十八岁太奶》系列等多部爆款剧的过程中,听花岛也将王道铁、曾辉、赵佳、韩雨彤、李柯以等17位演员纳入麾下,很快,以剧养人、以人带剧的策略在公司实现正向循环。截至目前,在红果演员榜TOP50中,听花岛的艺人就占到8个席位。

其次,柯淳的爆火成为更多公司布局演员经纪的契机。《好一个乖乖女》带来泼天流量之时,柯淳在机场被一众粉丝围堵拍照,人们恍然发现,接机、应援、代言这些明星“专属”待遇,开始发生在短剧演员的身上。

从头部公司验证,到短剧演员走向明星化,短剧造星逐渐显现出更多想象力。基于此,短剧公司与内容平台开始尝试与短剧演员加深绑定,布局自己的演员经纪业务,刘萧旭所在艺粲影视也是其中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刘萧旭原本签在星链无限,后者运营的马厩制片厂,也就是《盛夏芬德拉》的创作公司。如今,星链无限已经将艺人经纪业务摘出,专注于内容出品,旗下的马厩制片厂和赤兔制片厂负责短剧创作,而着力艺人经纪的艺粲影视也有该公司的投资,除了刘萧旭,艺粲影视还手握王格格、兰岚等多位艺人。换句话说,星链无限已然通过进一步的业务细分,构建起出品、承制、艺人经纪的完整链条,这也是短剧造星走向产业化的直观表现。

发力艺人经纪

更多公司选择以量取胜

不过,无论是听花岛,还是坐拥马厩制片厂的星链无限,它们的艺人经纪建立在自身不俗的短剧创作能力之上,这一点相对难以复制。相比之下,更多短剧公司在发展演员经纪这条路上,选择的打法类似于之前培养练习生的思路,不少公司都通过扩大签约演员规模,以量取胜。

自MCN机构起家的麦芽传媒,目前已经签约了200多位艺人,其中仅在今年,公司签约艺人数量就达到60多个。点众科技也在今年6月成立艺人经纪公司河马星驰,成立后仅在一个季度内,便签约了刘博洋、赵冠宇等30多位短剧演员。

一方面,短剧市场的明星效应愈发凸显,《折腰》《夫人她专治不服2》等红果预约量破百万的短剧,几乎都由头部短剧演员主演,其中,“全明星”阵容的《十八岁太奶3》预约量冲破600万。这使得短剧创作团队在码人的过程中,对头部演员的争夺愈发激烈,从这个角度来说,短剧公司布局自己的艺人经纪业务,也是为了在高产的短剧市场拥有相对稳定的演员供给。

另一方面,当下的短剧市场,演员迭代速度非常快,一部爆火的剧集就能迅速带出一个甚至多个爆火的演员,这意味着在短剧上新规模如此之大的当下,公司签约更多的演员就意味着押中下一个爆款的概率更大。

基于此,越来越多传统影视公司也开始看向短剧演员的艺人经纪业务。今年以来,欢瑞世纪继续通过“新生计划”招募演员,三年来,公司已经收到24000名新人演员的报名表,该计划也成为欢瑞世纪发力短剧演员艺人经济的重要方式。截至目前,其针对短剧和互动剧推出的艺人服务平台星链ArtLink,已经签约100多位新人演员。

长剧头部选角团队CD HOME也在今年2月成为面向短剧赛道的新部门“横竖有戏”,目前,该部门已经签约上百位短剧演员。除此之外,欢娱影视、唐人影视,柠萌影视与壹心娱乐创立的心心传媒等,也在短剧艺人经纪上持续发力,此外,黄晓明也尝试入局短剧艺人经纪,其相关的炳璨文化自8月创立至今,已签约柴慧欣等五位短剧演员。随着更多公司入局,围绕短剧演员的“抢人”大战还将愈演愈烈。

平台尝试新打法

艺人独立发展越来越难

除了各大公司下场“抢人”之外,面对短剧演员不俗的发展势头,内容平台在与演员的合作模式上也开始尝试新的玩法。

前不久,红果短剧发布“演员合作计划”,通过在固定片酬之外引入分账机制、灵活预约演员未来档期、帮助演员筛选具备不同优势的专业机构等方式,将平台与演员的合作拉至更紧密的维度。同样,掌阅发布的“掌阅聚星短剧演员全国招募计划”也提出,将为短剧演员提供专属经纪与发展规划、全方位个人IP打造,定期演技系统化提升。

不过,就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平台的扶持玩法,更有利于已经有一定影响力的短剧演员的个人发展,公平的扶持机制也很难给所有演员以同等的机会。此外,在短剧造星加速迈向产业化的过程中,腰尾部艺人及新人演员独立发展的空间也变得越来越窄。

在过去,短剧市场更多的情况是“爆剧不爆人”,观众看过一部短剧,更多的是关注角色而非演员本身。正因如此,短剧创作也会更大胆的给新人机会,这一阶段让不少短剧演员选择独立发展,而非签约公司,比如柯淳、刘念、王小亿等。但在短剧造星逐渐完善之后,这样的现象已然很难再出现。

其一,新人入场的门槛拉高,无论是接洽短剧资源,还是宣推造势、长线的发展规划等,个人单打独斗都很难比得上专业的公司运营。二来,围绕短剧造星的核心思路,公司与演员之间的绑定加深,公司资源也会优先推给自己的演员。听花岛总制片人赵优秀就曾提到,公司计划在今年Q4实现自家艺人完全担任自制短剧主演,形成彻底的闭环。河马星驰也有类似的布局思路,公司当前的目标是签约演员在Q4能完全支撑起自制剧的主要角色。

三者,短剧演员普遍周期更短,即便出演过爆剧,若没有持续的内容产出,相关演员也会很快淡出观众视野,这也是短剧造星走向产业化的一个助推因素。相比之下,签约公司至少能够保证相对稳定的内容产出。在这样的局面下,短剧演员独立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之前一直没有签公司的刘博洋,最近已经成为河马星驰的一员,未来,签约公司或将成为更多演员的选择。

除此之外还需关注的是,伴随短剧造星如此迅猛的势头,相应的隐患也已随之埋下。围绕造星可能引发的天价片酬、各家资源内部消化可能带来的审美疲劳、核心演员流失可能形成的反噬等都是被长剧市场验证过的潜在隐患。如今,短剧造星固然释放出新的想象力,但如何在借鉴的基础上,走出更适合短剧演员长久发展的成长之路,也是短剧艺人经纪必须解决的课题。

镜象娱乐(ID:jingxiangyuler)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署名,违者必究

━━ 已入驻平台 ━━

━━ 视频号 已入驻平台 ━━

合作、投稿、应聘可添加微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