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怕什么来什么”。美国政府正愁着怎样才能让中国购买更多农产品的时候,美国再被盟友背刺。近日阿根廷农业部悄然提升高粱出口标准,其中的细则几乎是按照中国饲料加工厂的生产手册专门定制的。阿根廷是真的宁肯得罪美国,也要把百万吨高粱运往中国?


阿根廷为何要为中国改高粱出口标准


当所谓的盟友关系遇上真金白银,米莱用行动告诉世界:主义是嘴上说的,生意才是心里装的。香港《南华早报》10月6日报道称,这一举措可能会给阿根廷与美国的关系增加新的压力。


南美供应商发力


不难看出,阿根廷政府这次之所以细化对高粱出口的要求,看似是技术调整,实则是向中国展示诚意,希望中国买家能够送来更多的订单。


新的标准不仅将出口高粱细化为三个等级(每百升72公斤、70公斤和67公斤),以满足国外饲料和加工要求,同时还对破碎粒和非谷物杂质作出严格的限制,不符合标准的货物将失去出口认证资格。


阿根廷农业秘书处在文件中毫不避讳地提到,这样的调整旨在“提高国内生产质量,有助于避免货物被拒收,巩固阿根廷作为供应商可靠性”。 虽然措辞官方,但这些新标准几乎复刻了中国饲料加工厂的生产手册,所谓的“主要贸易伙伴”,实际上指的就是中国。


总结下来,阿根廷农业部门的潜台词再明白不过了——新标准就是为了满足中国市场对谷物质量及品质稳定性的期望。而此前因品质不稳定,阿根廷高粱还曾遭中国买家退货。

阿根廷为何要为中国改高粱出口标准


作为全球最大高粱进口国,中国从2021年开始就已经是阿根廷高粱的主要买家,只不过进口量一直不算大,但现在情况变了。今年1月至8月,阿根廷总共出口123万吨高粱,其中有122万吨被运往了中国。


对阿根廷而言,中国市场意味着实实在在的外汇流入,也意味着生产体系的稳定预期,对一个在金融市场动荡、货币贬值、财政赤字高企的国家而言,这是一根能托住经济底线的“稻草”。


这件事本来并不大,阿根廷想要对华出口更多农产品,为此更改农产品出口标准来,向中国大买家展示自己作为供应商的诚意,但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看到这一幕,恐怕又会很不高兴。


原因很简单,在特朗普掀起关税战之前,中国高粱需求的90%来自美国,随着中美贸易关系紧张,中国大大减少了对美国高粱的购买,南美供应商迅速填补了市场空缺,在而阿根廷还不是速度最快的那一个。


去年11月,巴西与中国签署合作文件,中国同意向巴西高粱开放市场后,巴西农业部立即敦促农民提高玉米和高粱的产量。


美国陷入了自己挖的坑


想当初米莱竞选阿根廷总统时,高喊着绝对不会和社会主义国家做生意,成功博得了特朗普的好感。今年9月,米莱领导的阿根廷执政联盟在地方选举失利,引发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比索货币大幅贬值。特朗普政府随即表示将考虑施以援手,计划通过200亿美元货币互换与债券购买方案支持阿根廷经济。


但这个援助计划藏着苛刻条件:要求阿根廷逐步远离中国,特别是要限制使用中国在2023年提供的180亿美元货币互换额度。 这个中国额度在当时是阿根廷稳定经济的重要工具,理论上华盛顿这笔资金援助可以稳定米莱政府,也能让美国重新绑定阿根廷的金融路线。

阿根廷为何要为中国改高粱出口标准

然而上个月,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收到的一条私人短信说明了米莱政府的后续选择。短信内容直指阿根廷打乱了美对华大豆出口节奏“我们帮了他,但他却让中国拿到了更多筹码”。


没错,阿根廷拒绝了美国的“好意”。 他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出口收入,而不是附带着政治条件的援助。


9月末,正值美国大豆出口旺季,但是9月22日阿根廷突然宣布大豆出口税从26%直接降到0%,直接让美豆失去价格优势。随后中国企业反应神速,以迅雷之势从阿根廷进口了65万至130万吨大豆。短短几天,南美市场的出口格局再次重排,美国农民眼看着一个丰收季变成“失落季”。


特朗普现在的处境很尴尬。如果仅仅是高粱也罢,更让美国政府担忧的其实是阿根廷的大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占到全世界大豆进口的一半以上,第二名日本每年进口量只有300万吨。换句话说,除了中国没有任何国家能吃下美国产的大豆。


但说了这么多,事情走到这一步完全是特朗普政府自作自受,他们希望通过强硬的关税政策迫使中国在贸易谈判中让步,却忽视了市场会自动寻找替代供给。当美国退出,中国的进口转向巴西、阿根廷,而一旦新供应链形成,再想重回市场,就没那么容易了。

阿根廷为何要为中国改高粱出口标准

阿根廷的逻辑其实很简单:钱从哪来,就往哪去。美国援助有附加条件,要求削减与中国的金融合作,包括限制中阿货币互换额度;而中国的采购则是即时兑现的真金白银。


面对财政空缺、通胀飙升、国际储备不足的局面,阿根廷没有太多选择。对中国市场开放标准、提升谷物品质、确保出口可追溯性,这些动作既迎合了中国的进口要求,也为自己争取到了持续的外汇来源。


总之,美国如今面临的,是一个必须重新定义竞争与合作边界的时代,阿根廷的选择、巴西的崛起、中国的市场导向,都是新时代格局的体现。


而面对农业州的压力,特朗普在10月1日提出打算在本月底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和中国领导人见面,大豆问题会是“中美对话”的主要讨论的议题之一。此举其实就是在承认现实:没有中国,美国的农业难以持续繁荣。



对此中国驻美大使谢锋明确表示,农业合作不应被政治化,农民不应为贸易战买单,中美在农业领域各有优势,可以实现互补与共赢。这种表态体现了中国坚持合作开放的基本立场,贸易战没有赢家,而对话才可能带来共识,中国并没有对谁关闭大门,阿根廷、巴西、美国都可能是合作伙伴,但前提是建立在平等与理性的基础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