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 作者:丰羽
据南华早报11月19日报道,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发布年度报告,报告系统写入了今年五月印巴冲突中中国先进武器大规模参战的情况,并把巴基斯坦在四天冲突中取得军事成功列为关键观察点。
这样的表述很罕见,因为它意味着美方不仅承认巴基斯坦在短暂交火中取得胜利,还承认中国武器在真实战场上表现突出。
报告重点强调了霹雳-15、红旗-9和歼-10C这些关键装备的成熟度。
按照美方的说法,这些系统在五月冲突中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首次实战验证,让中国军工从参数领先进入经战场验证的阶段。
这是美国一直不愿看到的节点,因为它标志着中国武器从理论性能变成实际战斗力。
过去美方可以靠缺乏实战经验来抹杀中国产装备的竞争力,现在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了。
美国判断,一旦中国的武器体系形成既能打又能卖的循环,就会产生飞轮效应,迅速侵蚀美欧在亚非市场的传统优势。
正因如此,美国试图用这份报告为未来的出口限制、技术封锁和预算扩张提供理由,它需要国会相信:中国的军工行业已经进入高速推进期,美国必须想办法压制。
(港媒报道截图)
相比之下,印度在这份报告中,成了被羞辱的对象,虽然没有直接说印度什么难听话,但报告中直接使用“military success(军事胜利)”给印巴冲突盖棺论定,这属于白纸黑字认定巴基斯坦战胜了印度。
之前,特朗普说自己叫停了印巴冲突,巴斯基坦迎合特朗普的说法,印度则坚决否认。
美方一些声音透露,后来特朗普对印度加税,逼着印度放弃购买俄罗斯石油,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莫迪不承认特朗普叫停了冲突,这让特朗普感到很没有面子,直接对印度下了重手。
现在美方采取了进一步的行动,直接判定印度输给了巴基斯坦,相当于在国际上给莫迪贴上嘴硬,但输了的标签。
这样的定性直接就把印度战后采取的一系列洗白措施,全部给否定了,属于“公开处刑”。
要知道,这是国会的报告,是要写进档案,留下记录的,未来甚至会成为各国军事分析与政策研究引用的依据,这将让印度遭到长期的羞辱。
(莫迪和特朗普)
更关键的是,这份报告把中国武器的表现和巴基斯坦的胜利绑定在一起,又构建了一个对印度极其不利的叙事:印度不只是输给了巴基斯坦军队,还输给了中国的武器。
美国在报告中承认巴基斯坦在这次冲突中取得实际战果,可它又刻意把战术优势归因于中国装备优势。
美方似乎想要构建这样一种叙事,即巴斯基坦是“成功使用中国武器获胜的用户”。
这等于变相告诉其他国家:如果你买了中国装备,你就能在实战中打败印度这种级别的对手。
对印度而言,这不仅仅是军事层面的受辱,更是战略地位的坍塌。
长期以来,印度一直试图把自己塑造成区域安全提供者,甚至想在印太框架里以大国身份与美国并肩。
但现在,美国用官方报告的方式告诉世界:在关键时刻,印度连自己的保护不了。
(中国战机)
当然,美国可没那么好心给中国武器带货,这凸显了美国真正的不安,即全球军火市场在这次军事冲突后,发生了结构性转变。
尤其是歼-10C击落多架阵风这样的案例,会直接成为未来军购谈判中的关键参考,使得美欧军火企业在亚非市场的优势因此受到挑战。
对美国来说,这才是最要命的部分,它不是在担心印度的面子,而是在担心自己的生意。
一旦性价比高,无附加条件,还能打赢仗这些标签被中国装备牢牢贴住,那么传统西方武器体系最核心的卖点——经过实战验证——就会被动摇。
而这,也正是美国试图在报告中抢先塑造舆论的原因。它必须先把中国武器的威胁描述得更吓人,才能向国会要预算、向盟友施压限制采购,甚至把任何国家选择中国产装备都贴上破坏地区平衡的标签,为未来的制裁与封锁预留空间。
(美国国旗和印度国旗)
因此,总结来看,这份美国国会报告用心还是相当险恶的,不过逻辑并没有变,还是在炒作“中国威胁论”。
美国借这一场印巴冲突,把中国军工包装成“迫在眉睫的全球性挑战”,再把巴基斯坦的战果当成示范案例,证明自己“有理有据”,而不是瞎胡说。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是国会涉华小圈子搞出这么个一个报告,完全就是冲着中国来的。
真正尴尬的其实是印度,没想到美国为了反华,反手把五月冲突的真相原样呈现出来,等于是告诉国际社会:印度的所谓大国叙事不过是一层纸,一碰就破。
这就是美国奉行的丛林法则的逻辑,你足够强,它才会认可你,你不够强,就只能当做反面教材被羞辱,并被用来衬托别人的强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