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16日),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电新能”)正式在上交所上市,发行价格为3.18元/股,开盘大涨124%,盘中市值一度超过3500亿,截至发稿市值回落至3000亿。

此次IPO,华电新能以181亿元募资额位列今年A股第一。

背靠中国华电,华电新能总部位于福建福州,系中国华电旗下新能源业务平台,主营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曾于2012年成功赴港上市,后主动私有化回归A股,期间引入13家战略投资者,融资金额达150亿元。

如今,这家新能源巨无霸再次敲响上市锣声。放眼望去,今年A股又热闹起来。

诞生于福州

刚刚,一个千亿IPO敲钟

这并非华电新能第一次上市敲钟。

将时间拨回到2004年,中国华电对福建省内发电资产进行重组,全资设立华电福建发电有限公司。公司最初主营福建省水电站及煤电厂,逐步将重心转向全国范围内的风电等清洁能源领域。

六年后,公司进行重组,华电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电福新”)成立。2012年,华电福新成功在港股上市,成为中国华电旗下一家多元化清洁能源上市公司。这便是华电新能前身。

今年A股最大IPO诞生

华电新能海上风电项目

然而到了2020年,受估值偏低、再融资功能受限等因素影响,华电福新以190亿元估值完成私有化,正式从港交所退市。

很快,回归A股的号角随之吹响。退市一个月后,中国华电开始对旗下新能源资产进行腾挪。而资产承接主体是华电福新的全资子公司——华电福新发展,其前身为福清风电。

2020年11月,中国华电、华电福新旗下139家新能源发电企业控股权、11家分公司或风光电项目资产、2家核电企业和1家新能源发电企业参股权,通通注入华电福新发展,作价逾181亿元。

次年,中国华电、华电福新、华电国际旗下57家新能源发电企业控股股权、18项新能源发电项目资产、81个新能源项目前期费用,注入华电福新发展。

至此,华电福新发展几乎整合了中国华电的全部新能源业务。而中国华电公开表示,要打造千亿市值新能源航母。

2022年3月,华电福新发展正式更名华电新能,并向上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历经三年,这个新能源巨无霸又站到了IPO舞台中央,成为中国华电旗下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一年卖电300亿

背后股东方浮现

翻开招股书,华电新能一再强调自己的角色定位。称其是中国华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业务最终整合的平台。业务全面覆盖了几乎新能源所有类型,还是国内仅有的数家拥有核电参股权的公司之一。

作为国内最大新能源公司之一,公司主要资产遍布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发电项目装机容量为6861.71万千瓦,其中风电3202.45万千瓦,太阳能发电3659.26万千瓦,分别占据市场份额6.15%及4.13%,位于行业前列。

回看华电新能的财务数据,2022年至2024年,华电新能营收从246.73亿元升至339.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6%,公司毛利率长期保持在50%以上,盈利能力突出。

今年A股最大IPO诞生

然而,2024年归母净利润下滑8.2%至88.31亿元,招股书将其归因于弃风弃光率上升、市场化交易电价下降以及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

具体来看,风力发电业务是华电新能主要的收入来源,过去数年间每年为华电新能贡献约70%至80%的营收,太阳能发电业务是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营收占比在20%至30%。

背靠五大电力集团之一的中国华电,华电新能可谓含着金汤匙出生,并收获了一众国资青睐。

根据招股书,华电新能的直接控股股东为华电福瑞,实际控制人为中国华电。进一步来看,中国华电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华电福瑞间接控制公司52.40%的股份,通过其控股的华电国际间接控制公司31.03%的股份,合计控制公司83.43%的股份。

期间,华电新能开放了一轮公开融资。2021年12月,公司引入中国人寿、中国国新、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南方电网等13家战略投资者,合计持股约16.57%,融资金额达150亿元。以此计算,公司对应估值达到了905亿元。

今年A股最大IPO诞生

本轮战略入股最低门槛为5亿元,有8家机构出资均不低于10亿元:中国人寿增资20亿元,国新建源、国新中鑫和山东发展分别增资16亿元,影响力基金增资15亿元,南网双碳绿电增资10.51亿元,国家绿色基金、特变电工分别增资10亿元。

其他5家机构中,福建海丝、浙能投资分别增资9亿元,农银投资增资8亿元,平安人寿增资5.5亿元,诚通工银增资5亿元。

如今,身后投资人迎来了收获时刻。

A股开始热闹

巨无霸轮番登场

放眼望去,今年A股市场有些热闹起来。

就在上周,屹唐股份正式在科创板上市,开盘大涨超200%,市值一度突破770亿。此次IPO,屹唐以24.97亿元募资额位列北京地区第一。

印象深刻的还有今年6月,影石创新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智能影像第一股”,总市值超700亿元。

当天,34岁的创始人刘靖康(JK),手持Insta360全景相机X5敲响了上市锣声。从南京大学宿舍一路走来,刘靖康联手同学率队杀入全景相机行业,如今旗下Insta360相机卖遍全球,背后集结一支长长的投资人队伍。

还有中策橡胶,上个月成功在上交所敲锣。IPO当天市值一度接近500亿元,成为杭州今年至今最大IPO。

脱胎于杭州海潮橡胶厂,如今中策橡胶已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轮胎制造商:一年卖出2亿条轮胎,年销售额超过390亿元。身后掌门人是63岁的浙江人——仇建平,早年先后在北京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求学,回到杭州工作后下海创业,至今坐拥四家上市公司。

悄然间,还有更多超级独角兽向A股发起冲击。

估值约1400亿元的芯片大厂长鑫存储启动上市辅导、百亿独角兽紫光展锐已办理辅导备案登记、拟在深交所IPO募资245亿元的华润新能源……

一级市场苦退出久矣。而IPO向来是主要退出渠道,上市通道变窄导致一级市场退出“堰塞湖”,VC/PE面临巨大压力。如今,这一局面似乎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犹记得6月30日晚,A股三大交易所上演了一场IPO大爆发——一夜之间新增受理41家IPO企业,其中北交所受理32家,科创板受理5家,深交所受理4家,当中不乏沐曦集成电路、摩尔线程等超级独角兽。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77家企业A股IPO获受理,较去年同期增加145家,同比增幅约4.5倍。如此盛况,令人期待。

经历了周期沉浮,尽管很难回到往年的IPO盛况,但弥足珍贵的窗口期已让不少投资人感慨看到了希望,“信心在恢复,预期在好转。”

谁都不想错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