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又要换人,很多日本人嘴上说习惯了,心里还是没底。过去十一个月,石破茂表现软绵绵,镜头冷清,政策也不见动静。七月大选,自民党惨败,大伙儿先想着止血,再说别的。现在党总裁改选,一票决定谁来当下任首相,等于重新发车。舞台上真正能冲线的就两个人,小泉进次郎和高市早苗。一个年轻能说,镜头缘好,另一个资历老,作风硬,态度冲。

很多上班族关注的不是谁长得好看,而是换人后钱包会不会受影响,房贷利率会不会窜,高价蔬菜能不能降。退休老人更直接,想知道养老金能不能按时打进卡里,诊所还看不看得起。换首相没有用,解决不了这些,大家一样烦。

市场眼里,小泉比较稳。他说要让工资跟着物价走,说政府和央行要配合,语气温和,债市和汇率就不怕忽然翻船。高市却要撒钱再放水,听着带劲,可债市一抖,日元往下掉,企业融资成本一次就得冒汗。投资人求的就是别出怪招,先活下去再谈未来。


日本迎来亲华首相?小泉、高市争夺首相之位,越反华,越竞选不上

日本首相平均不到两年换一位,派系拉扯,国会算计,把首相座椅变成旋转门。想动大手术,国会里就能卡到你没脾气。国家债已经堆到天花板,央行从十二年前就一直灌水,市场早养成依赖。宽松久了,痛点麻木,再想砍肉动骨头,谁都抬不起刀。小泉如果当选,多半继续维稳,做个最不坏的驾驶员。高市想踩油门,却可能把车冲进沟里。对普通人来说,维稳听着平淡,可最少能让生活别再被折腾。

外交上,两人都不算亲华。高市鹰派属性明显,常说要和中国拉开距离,还愿意去靖国神社敬香。小泉没有那么高分贝,但基调一样重视日美,同样提防中国的廉价竞争。现在对华问题不是亲不亲的题,而是稳不稳。外部冲突一旦激烈,自家市场先抖。上班族的饭碗和老人养老金就跟着抖,能不怕吗。

“市场要的是稳字“

这一句在东京投行里天天被念。债券交易员头疼的是利率一下跳两格,企业财务头疼的是日元忽高忽低。只要首相不出奇策,他们就能喘一口气。

“普通人要的是别再更差“

石破那段日子太沉,大家心里明白,新的不一定更好,但差也不能再差。小泉的优势就是他不是石破,这句话不好听,却是实情。

“改革刀子钝了“

二十年前小泉纯一郎砍过邮政和银行,痛得人跳脚,后来首相换个不停,没人敢再用那么硬的刀。今天问题更复杂,工具箱也早变了,大招剩不下几样。

“首相换了日子还得过“

菜要买,房要供,病要看。不管谁坐在首相官邸,街角超市照旧关灯打烊,公交车还在准点开走。大部分日本人只求别让物价飞,别让养老金拖,别让孩子的学费涨到天上。

小标题 选举里的求稳心理

小泉的粉丝多是年轻人,看重他的镜头感和亲和力。年轻群体在意工资和房租,温和政策意味着工作机会不会突然蒸发。高市支持者年龄层稍老,喜欢她的决绝和强势,觉得日本需要一剂猛药。但更多人心里清楚,猛药配不好会死人。追求刺激容易,熬过去难。

小标题 经济旧病缠身

日本债务比国内生产总值还高出一倍多,利率却几乎贴地,靠央行拼命买国债才撑着。通缩阴影笼罩三十年,人们消费习惯保守。银行把钱停在央行拿利息,不敢冒险放贷,企业缺勇气扩产。新首相要让机器重新转,得先让人们相信未来能变好,可光说没用,市场要看实际动作。这一步向来最难。

小标题 日常生活里的感受

东京的三明治再小也要五百日元,京都的公交一天涨一次,北海道的牛奶因为饲料贵悄悄缩了瓶。包里工资条没涨,税单却再添一行。老人去医院拿药,发现自付额上浮。电视里新首相挥手,日子依旧算计。大家对政治热度不高,但谁都知道政策转一下,可能直接砍到自己饭桌。

有人说日本社会像水面结了一层薄冰,看似光滑,下面却是冷水。首相更迭就像在冰上换鞋,鞋再新,冰的温度不会立刻变。有没有办法慢慢加热水,谁都说不准。

最后聊一句,小泉也好,高市也罢,他们手里握的卡不多。有卡想打又被国会拦,有政策想推又被债务拖住。普通人能做的是盯住自己的收支,用好自己的每一张卡。国家有国家的节奏,生活有生活的步子。如果这次换人能先把情绪按住,已经不错。真想大改,还得等更大的风。

你怎么看这一次换首相,是期待新气象,还是只想别再折腾工薪和养老金,留言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