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故宫里的宫猫火了!白天当网红,晚上做保安,背后还有600年编制
234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故宫里除了古代留下的建筑和文物外,还生活着一群猫猫们。
你以为它们只是在故宫里晒太阳、蹭游客抚摸的普通流浪猫吗?
别天真了,这200多只“猫主子”,个个身份不凡。
它们白天是坐拥百万粉丝的“顶流网红”,晚上是守护国宝的“带爪侍卫”。
背后可能还藏着一份长达600年的“世袭编制”。
如今去故宫,除了看宫殿、赏文物,寻访“宫猫”已经成了一项隐藏的打卡任务。社交媒体上,甚至流传着详细的“撸猫攻略”:下午三点后,珍宝馆、景仁宫是最佳偶遇地点。
这些猫个个都是天生的明星,有高冷霸气的“多尔衮”,只可远观;有亲人憨厚的“如意”,任人抚摸。它们自带流量,甚至拥有自己的粉丝后援会和“跟拍师”。
故宫官方也乐于将它们打造成超级IP,官微上“宫猫记”系列更新不断,以它们为原型的文创产品,从摆件到笔记本,样样都是爆款。
最有意思的是,猫圈也有“塌房”,橘猫“帕帕”凭着一副楚楚可怜的萌样火速出圈,结果被故宫工作人员无情“打假”,揭露其“猫霸”本性,经常抢别的猫的口粮。
但这种“塌房”无伤大雅,反而更显真实。毕竟,谁能拒绝一个生活在北京核心地段,工作时间自由,还有专人伺候,粉丝遍布全国的“天选之猫”呢?
这些猫,凭什么这么“横”?因为人家可能有背景。
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这些猫,很可能是明清两代宫猫的后代。这一下,它们的身份就从“流浪猫”变成了“皇家后裔”。
这并非空穴来风,古人爱猫,尤其是皇室,爱得痴狂。明朝嘉靖皇帝就是个顶级“猫奴”,专门设立“猫儿房”,让太监伺候他的爱猫,甚至给猫“加封官职”。
他最宠爱的一只叫“霜眉”的猫,死后悲痛欲绝,不仅为它打造金棺,还将其葬在万寿山。
从那时起,猫就在这座宫殿里繁衍生息,它们见证了王朝的兴衰,如今这些在红墙下踱步的身影,与几百年前它们的祖先,几乎一模一样。
如果说“网红”和“后裔”只是身份光环,那“带爪侍卫”,才是它们真正的“岗位职责”。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对于木头房子来说,最大的天敌是什么?老鼠。600年来,故宫180多万件文物,无数珍贵的书画典籍,能完好保存至今,鲜有鼠患,这些宫猫功不可没。
白天,它们是慵懒的萌物;当夜幕降临,游客散去,它们的“第二轮班”就开始了。巡视宫殿,追捕老鼠,守护着每一根梁柱,这才是它们最朴实无华,也最核心的价值。
民间甚至流传着明朝万历年间,一只外国进贡的白色狮猫,智斗一只体大如猫的硕鼠,最终将其斩杀,保卫皇宫的传说。故事真假已不可考,但它说明,用猫来守护故宫,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智慧。
当然,也有人担心:200多只猫,会不会破坏古建筑?卫生问题怎么解决?
关于这点,故宫早就给出了一套堪称“模范单位”的管理方案。这些猫享受着“编制内”待遇:故宫在非开放区设了喂食点和猫窝,工作人员定期清理猫粪,还会给宫猫做绝育,避免繁殖过剩……
如今,宫猫早已不只是 “猫”,更成了故宫的 “活遗产”。它们踩着祖先走过的路,在红墙黄瓦间连接古今,让严肃的历史多了份烟火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