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个宝妈买到了一瓶写着“新西兰酸奶”的酸奶刺客,仔细一看成分表傻了眼:排第二的就是白砂糖,蛋白质才1.2克,“根本不如喝水”。结果有关部门查下来,市面上好几个热销的大牌子都中了招,几乎都是挂羊头卖狗肉。

已下架,七大著名酸奶全军覆没,实为科技糖水,以后别再被骗了

现在逛超市,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很多酸奶瓶子上的“风味”俩字,印得特别小,藏在包装底部角落里,像蚂蚁写的一样,不仔细找根本看不见!真正的酸奶(发酵乳),必须是用生牛(羊)乳或乳粉发酵制成的,成本高,价格自然也贵。而那些“风味发酵乳”就是打着老酸奶名号的“乳酸菌饮料”,几乎是直接在水里掺糖、奶粉、添加剂勾兑而成,成本低廉,却卖到和真酸奶差不多的价钱。

已下架,七大著名酸奶全军覆没,实为科技糖水,以后别再被骗了

有市场监管人员私下透露,这类“假酸奶”产品查处难度不小,往往是这边刚下架,那边换个包装、改个名字又上架了。尤其在县城、乡镇的小超市里,部分老年消费者对包装和品牌有信任感,但不太习惯或看不清细小的配料表,容易被漂亮的包装和“酸奶”、“益生菌”等字样吸引 买了就中招了。 我就亲眼见过一位阿姨,兴冲冲买了一瓶包装上打着“升级版”字样的“酸奶”,结果回家仔细一看,还是老配方——水、糖、香精排在前列,明显就是糖水

已下架,七大著名酸奶全军覆没,实为科技糖水,以后别再被骗了

避开“糖水陷阱”,买到货真价实的酸奶,其实很简单,关键看两点:

1. 看蛋白质含量: 翻到产品背面的“营养成分表”,蛋白质含量必须 ≥ 2.9克/100克(或毫升)。那些“风味发酵乳”的蛋白质要求则低一些(≥ 2.3克/100克)。如果蛋白质含量低于2.3克(特别是低于2克甚至1点几克),那基本就是含乳饮料或者糖水了,营养价值大打折扣。 新闻里宝妈遇到的1.2克,就是典型的“糖水”标志。

已下架,七大著名酸奶全军覆没,实为科技糖水,以后别再被骗了

2. 看配料表顺序: 配料表是按照成分含量从高到低排列的。真正的酸奶(发酵乳),排在第一位的必须是“生牛乳”、“鲜牛奶”或“乳粉”。如果第一位是“水”,或者紧随其后的是“白砂糖”、“果葡糖浆”,甚至还有“食用香精”等排得很靠前,那基本可以断定,这就是一瓶披着酸奶外衣的“含糖饮料”或“风味饮品”。

已下架,七大著名酸奶全军覆没,实为科技糖水,以后别再被骗了

如今不少产品标签设计“很有心机”,故意把关键信息(比如“风味”、“饮品”、“蛋白质含量”、“配料表首位成分”)用极小的字号、与背景色相近的颜色印在不显眼的位置。现在才明白,这些厂家“换马甲”的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监管和消费者都在和他们“斗智斗勇”。

已下架,七大著名酸奶全军覆没,实为科技糖水,以后别再被骗了

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有人喝了几年“酸奶”才发现真相,结果全家直接戒了;更有人后怕地说,“一直给孩子喝的原来是糖水”!其实,完全没必要因噎废食。酸奶本身是健康食品,关键在于学会辨别,选对产品。真正的无糖或低糖纯酸奶,是富含优质蛋白和益生菌,对健康大有裨益。

已下架,七大著名酸奶全军覆没,实为科技糖水,以后别再被骗了

对于价格明显低于市场同类产品的所谓“酸奶”,更要提高十二分警惕! 花了真酸奶的钱买回一盒子糖水,这“便宜”占得真不如喝白开水健康。

已下架,七大著名酸奶全军覆没,实为科技糖水,以后别再被骗了

正如网友所言:“下次买酸奶,先翻过来看成分表就对了,少踩坑!”确实,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自己多一分留意,就少一分被套路的可能。掌握“看蛋白质”和“看配料顺序”这两点核心技巧,挑选真酸奶,其实简单得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