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台湾问题,这事儿在美国战略圈子里闹腾了好多年,大家都知道这是中美之间最棘手的疙瘩。简单点说,中国大陆一直把台湾当成自己领土的一部分,早晚要统一,而美国呢,从冷战时候起就把台湾当做遏制大陆的棋子,提供武器和支持。
到了2025年,美国专家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越来越趋同,他们觉得如果中国大陆真要统一台湾,美国没法硬扛,只能选择接受事实,然后继续跟中国大陆保持战略上的来往。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军事、经济到政治,各方面算下来,美国介入的代价太大,赢面太小。
1949年大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退到台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美国一开始就插手,冷战高峰期把台湾当成亚洲对抗共产主义的桥头堡,送钱送枪,帮着建基地。1950年代,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搞出岛链战略,第一岛链就把台湾卡在中间,当成封锁大陆海军的关卡。
1954年签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美军直接驻扎台湾。1958年金门炮战,美国第七舰队开过去护航,差点擦枪走火。1971年联合国2758号决议把中国席位给了大陆,台湾国际空间越来越小。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1979年正式建交,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把外交关系转到北京,但又通过台湾关系法,继续卖武器给台湾,保持非官方联系。
这些年台海局势起起落落。1990年代两岸有过短暂缓和,谈过和平统一,但台湾民主化后独立声音大了。
1995到1996年大陆导弹演习,美国派航母震慑。冷战结束后,美国一度松懈太平洋部署,但大陆经济起飞,海军现代化,美国又紧张了。2011年奥巴马推亚太再平衡,在日本菲律宾增兵。特朗普时期贸易战打响,顺带军售台湾上百亿。
美国专家为啥觉得只有一条路?说白了,是因为大陆军力今非昔比。兰德公司和战略国际研究中心的报告反复说,大陆在台海附近有绝对优势。台湾离大陆130公里,离美国本土上万公里。美国从关岛或冲绳出兵,后勤线拉得老长,容易被切断。
大陆东风导弹射程覆盖这些基地,开战头几天就能饱和攻击,美军航母群生存率低。2023年CSIS兵棋推演跑了24次场景,大多情况下美国日本台湾联手能挡住入侵,但美国损失几艘航母、上百架飞机,伤亡惨重。
2024年国防部中国军力报告承认,大陆空军战机数量和导弹库存够打几个月,制空制海能力本土占优。专家像米尔斯海默,他是芝加哥大学教授,早就在书里写过,美国不该为台湾跟大陆拼命,太不划算。
斯坦福的马斯特罗也说,美国最好支持台湾自卫,但别指望速胜,得帮台湾建不对称防御,像豪猪一样,让入侵者扎手。
中美是全球头两大经济体,2024年贸易额超7000亿,美国超市货架一半是大陆产的。台湾是半导体重镇,台积电垄断高端芯片,一旦打起来,供应链断,美国苹果特斯拉波音全歇菜。
高盛预测,冲突爆发,美股短期跌20到30%,全球经济倒退几年,比2008危机还狠。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这样的经济学家警告,台海战争会引发金融核冬天,美国债务危机爆棚,失业率飙升。
桥水基金的瑞·达利欧说,中美经济捆绑得像相互确保摧毁,谁动谁倒霉。专家们算账,保台湾得砸万亿军费,国内反战声浪大,盟友不齐心。
2025年兰德报告说,台海冲突升级核风险高,美国最好用远程打击拖时间,避免本土挨炸。
政治上,美国老百姓对台湾没啥感情。皮尤研究中心民调显示,45%的人对协防台湾犹豫或反对,大家更关心自家通胀和就业。伊拉克阿富汗打了几十年,美国人早烦了。政客知道,发动不受欢迎的战争,仕途就完了。
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华盛顿邮报写过,台海是全球最危险引爆点,美国得冷静。盟友日本韩国菲律宾嘴上支持,但真打起来,他们离战场近,怕成炮灰。日本靠台湾海峡航线,但更怕战争升级。法律上,台湾关系法只承诺卖武器,不强制出兵。
2025年外交关系委员会报告建议,重塑亚太部署,投资远程导弹和潜艇,但预算紧,国会吵架。
2025年4月华盛顿季刊文章说,台湾应采用不对称策略防卫,拖垮入侵者。6月德克萨斯国家安全评论评估,大陆控制台湾后,第一岛链断,美国空中投送掉一半。
7月CSIS封锁战棋报告,模拟大陆围岛,美国干预成本高,容易升级。9月国防优先组织调查,专家对美国回应分歧大,但多数倾向避免直接战争。米尔斯海默2024年预测短期无战,但如果打,美国不该卷入。达利欧强调经济代价。
外国事务杂志2025年7月文章分析,北京把台湾当核心利益,美国选项有限,要么硬刚核升级,要么退让保霸权形象。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5年1月报道,美国防部官员说,若两岸和平统一,美国不会反对。环球时报2021年引弗朗茨·盖尔观点,美国介入无胜算。
2025年10月焦点台湾报道,专家担心大陆核讹诈,美国得权衡是否限响应于非军事援助。
查塔姆研究所3月评论,大陆军建显示认真准备,美国应放弃战略模糊,明确承诺防卫,但得有实力背书,否则平衡向大陆倾斜。
统一后,美国得调整。退守第二岛链,关岛扩建,2025年国防预算亚太拨款涨15%。全球芯片链重组需十年,短期停摆。专家推动理性退让,避免溃败。戴维森退休后还警告硬拼代价高。整体,美国接受事实,维持平衡,这条路最现实。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