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美药霸权大曝光!“全球爆款”原料均在海外生产,小企业恐遭灭顶
1331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读者们请看,全球最赚钱的美国畅销药,其实大多“出生在外国”。令人咋舌的是,诺和诺德(Novo Nordisk)一举成名的糖尿病和减重新药Ozempic、Wegovy,其核心原料全在丹麦生产;Eli Lilly(礼来)王牌GLP-1药物Mounjaro,关键环节却藏在爱尔兰。几乎每一款全球爆款药背后,都织着一张跨国工厂网。彭博社(Bloomberg)调查显示,头号畅销药Johnson & Johnson(强生)免疫新药Stelara在瑞士制造,癌症药Darzalex产自丹麦。Bristol-Myers Squibb Co.(百时美施贵宝)肿瘤免疫药Opdivo主要依赖爱尔兰与瑞士工厂,Novartis(诺华)明星药Cosentyx和Entresto也从瑞士发货。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核弹”,全球巨头们不得不疯狂“筑巢”美本土。Novo Nordisk高管自信宣称:“北卡罗来纳工地上吊塔林立,41亿美元扩建已过半!”AstraZeneca(阿斯利康)发言人则称公司“对关税免疫”,靠本土生产支撑。50亿美元的新工厂即将在弗吉尼亚动工,一切只为在美国市场立于不败。
但德国Merck KGaA(默克)却仍在观望,既未宣布大型美厂计划,也只能被动“和美国政府沟通”,试图摸清新政策底细。一时间,全球药企陷入了疯狂抢地建厂的“暗战”,谁先动手,谁能活命。
更令人揪心的是,那些日本企业也未能置身事外。Chugai Pharmaceutical Co.(中外制药)生产的Hemlibra用于血友病,Daiichi Sankyo Co.(第一三共)名下新药Enhertu专攻乳腺癌——这些创新药恐也将遭遇新关税劫难。亚洲药企专家Tony Ren(Macquarie Securities)坦言:“日本药业或许只受情绪冲击,基本面影响有限。”毕竟中印韩等国在美卖品牌药的很少,暂时无大碍。
这场全球制造业迁移大潮,背后却是无数小型美企的悲歌。生物技术创新组织主席John Crowley痛斥:“关税立刻生效,谁没有美厂,谁就被判死刑!”大公司在美国疯狂砸钱,小企业却只能在资本浪潮中挣扎,成为政策的牺牲品。
读者们如同窥视一场跨国制药权力的深夜交易,巨头们挥金如土,小企业被边缘化,全球药品供应链的隐秘内幕,正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下赤裸裸展现。
这场 “筑巢竞赛” 的代价,正沿着供应链层层转嫁,最终砸在美国患者身上。数据显示,即便巨头斥巨资迁厂,美国本土药品生产成本仍比海外高 150%-200%,而 100% 的关税叠加,已让部分进口抗癌药价格直接翻倍,从 1 万美元 / 疗程飙升至 2 万美元。更讽刺的是,美国本土生产的药品中,超三成原料依赖进口,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根本无法通过迁厂完全规避。
小企业的绝境正在加速行业洗牌。新建符合标准的制药厂需数亿美元投资,多数初创药企无力承担,只能沦为巨头的并购目标,今年已有多家美国 Biotech 选择与外资企业合并求生。而乡村医院成了最脆弱的一环,432 家机构已因成本激增面临关门风险。
特朗普口中 “重振本土制药业” 的口号,实则酿成了 “牺牲创新、推高药价” 的困局。当巨头靠资本卡位垄断市场,患者为关税买单,这场政策豪赌的输家,终究是普通美国民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