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一位班主任的大实话:长大有本事的孩子,大多都出生在这些家庭
36428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其实很多时候,决定一个孩子命运的,并不是天赋,也不是机遇,而是家里的灯光,凌晨的饭香,以及父母看孩子的那种神情。
当我们一次次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优秀时,很少有人真的问过:他们是怎么变成现在这副模样的?
我是一名中学班主任。
这么多年,从青春期的犹豫、叛逆,到高考的冲刺、决胜,我见过太多孩子逐渐成长为大人,步步走向各自的星辰大海。
说实话,每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班里那些眼睛里闪着光的孩子,有一种熟悉的温柔从他们身上跃然浮现。
但到了家长会、家庭走访,看到他们背后的家庭,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每个孩子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有这样一个男孩,叫林涛。
他成绩算不上顶尖,但每次做事情都很投入。
运动会上,他总是最卖力的那一个;美术课,他画的画总能让老师点头称赞;哪怕只是记录黑板上的作业,他也写得一丝不苟。
让我印象更深刻的是,林涛总能和同学们相处得极好。
无论谁有什么困难,他都愿意伸出手帮一把;遇到不懂的问题,他耐心地讲解,没有丝毫的不耐烦。
后来某一天,那是毕业前的一天,我终于见到了他的父母。
他们穿着朴素,讲话声音不大,始终带着微笑。
临走时,妈妈轻声对我说:“老师,孩子在学校要是给您添麻烦了,您只管说,让他学会承担,我们支持。”
我终于明白,林涛那种稳重和温和,都是家庭一点一滴滋养出来的。
再比如班里的女生小艾,一直是年级第一。
每次考试结束,她总能安慰身边表现不如意的同学,她的字典里没有“炫耀”和“骄傲”。
不过她也有失落的时候。有次数理化没考好,午休她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
傍晚放学后,她的爸爸来接她。
她一开口就哭了,语气焦急,“爸,对不起,我考砸了……”
爸爸淡定地摸摸她头:“没事,回家吃块西瓜,你已经很好了。你努力的样子,比分数更宝贵。”
我站在一旁,忽然觉得,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孩子根本不怕失败。
这两件小事,看似平常却无比真实,它们就是千千万万渴望孩子有本事的家庭里最应该看到的答案。
孩子成长为有本事的样子,其实都是那些“细水长流”的点点滴滴铸就的。
我越来越觉得,决定一个孩子宽广度的,不是家里有没有名车豪宅,不是爸爸妈妈学历多高,而是父母给孩子提供了一种怎样的精神环境:
是尊重与包容。
是把孩子当成一个正在长大的“人”,而不是“成绩的机器”。
是允许他们犯错,却不会冷言冷语;
是鼓励他们尝试新鲜事物,不拿别人的光环绑架自己的孩子。
这样的家庭,有慈爱的父母,有庇护的臂弯,有无言的理解与等待。
就像有人说过:“好的家庭,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灯塔。”
我曾经带过一个女生,起初性格怯懦,不敢表达自己。可几年过去,性格顽强又勇敢,最后还竞选上了学生会干部。
有家长好奇问我,是什么让她改变这么多?其实我觉得答案就在生活的点滴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