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这个黄金周,将会成为整个中国酒店业的噩梦。
国庆假期还未结束,但关于旅游方面的数据我们已经可以做一个大致的预期了,在出游人次和旅游总收入上,国庆档会延续今年旅游市场火爆的盛况,继续刷新历史极值,但在人均消费上,我认为大概率是会回落的,不信的朋友可以插个眼,等节后数据公布了再来看看。
对中国的酒店业而言,这个假期必然是客流爆表忙到飞起的,但这种短暂的辉煌仍然无法扭转其全行业所遭遇的寒冬危机。
对于酒店行业来说,由于客房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高达60-70%,因此能够反映客房收入的每房收入数据(RevPAR)就被业内普遍视为行业兴衰的关键指标。
2024年,行业平均每房收入为118元,同比下降9.7%。今年一季度,在多个假日档期的出游人数与消费总量刷新历史新高的同时,行业每房收入再度出现了5%的同比降幅。
每房收入数据的衰落,所带来的结果就是酒店营收的断崖式下降,根据迈点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的上市酒店集团中,有超过半数酒店出现了营收下降。
而上半年过后,酒店业的日子并没有随着暑期旺季的来临而有所缓和,反而陷入了更深的泥潭,暑期第一周后,行业每房收入与入住率开始出现大面积下滑,本该持续两个月的旺季在短短一周内就走完,以至于有从业者在接受媒体时采访时表示:今年的暑假,是疫后三年来生意最差的一年。
在旅游数据屡创新高的2025年,酒店的生意本该越来越好才对,为什么反而还会成为最差一年?
答案有点反常识,那就是中国的酒店业其实并不靠旅游赚钱。
中国的旅游消费是以节假日为档期集中分布的,这带来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游客们的住宿需求往往只在节假日前后的两三天内集中释放,假期过后就会迅速衰退乃至消失。
而我国法定节假日仅13天,即使把前后二天都算上,撑死了也就30来天,对于全年都在营业的酒店来说,这30多天的订单最多只能算是赚笔外快,还远没有到成为营收支柱的地步。
再加上近两年虽然每个档期的出游人数和总消费都在刷新历史记录,但人均消费却不及疫情前的2019年水平,整体的消费降级趋势也让旅游生意给酒店带来的营收越来越少。
对整个酒店业来说,其营收的真正关键的是商务差旅需求!
然而,受近两年经济情况影响,各大企业集团都不约而同的执行了降本增效举措,商务差旅的出行频率和标准都下降了不少,不少单位以前出差的标准都是五星酒店和行政套房,如今都换成了标间大床房。
阿里前段时间就搞了一个所谓的史上最严差旅令,直接明文要求16级以下员工不准出差,每月出差不得超过5天,对差旅成本前10%的员工进行审核等等。
北京的商务差旅需求在国内应该算高的了,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前不久公布的1-6月份住宿与餐饮业主要经济指标数据为例,1613家住宿业单位加在一起的经营利润只有5900万,同比爆降92%!
连北京的酒店都活成这样,其他城市是什么情况可想而知。
除了需求的波动以外,行业供给端的竞争和价格内卷,也更进一步加剧了酒店业的经营困境。
2022年,三年特殊时期导致整个酒店行业出现了大范围的倒闭破产潮,全国酒店客房数出现骤降,由2019年的1762万套锐减至1347万套(口误),出行限制放开后,我国出现了报复性出游、消费等情况,短期内住房需求的迅速飙升再加上房源减少,让酒店的单房价格飙涨到了一个夸张的地步。
以北京为例,即使是如家、宜尚这种均价在100-200元区间的快捷酒店,那段时间在非节假日的情况下都涨到了800元/晚。
疯狂的行情让资本开始疯狂挤入酒店赛道,短短三年间,全国酒店客房数由21年的1347万套,增长到了24年的1764万套,平均每年新增139万套客房。
而这还仅仅只是酒店行业的数据,如果把民宿之类的住宿业全部考虑进来,24年底全国客房总规模已达1927万之巨,其供应量较三年前增长超过50%。
一边是商务需求的大面积减少,一边是房源供给的爆发性增长,供求失衡之下,酒店为了将房源卖出去,必然会走入价格内卷的旋涡,这也是行业每房收入数据不断走低的原因。
更致命的是,这种困境在短期内是无解的,由于投资和建设的滞后性,即使今天酒店行业已经走入供给过剩、价格内卷的漩涡,但依旧有新的酒店在不断的开业。
截止25年二季度,我国在建及规划的酒店项目总数仍然高达3733个,算上今年新开酒店,整个2025年我国的酒店业客房数预计将突破1800万,刷新历史记录。
同时由于民宿业近两年也在快速的增长膨胀,他们的兴起也会更进一步的分润走酒店业在旅游板块的生意。
中国酒店,在国庆假期后只会更难。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