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轰-20会在九三阅兵亮相吗
10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很多网友军迷很关心轰20是否会在九月三日出现在天空。近期在国内外军事论坛的相关讨论也持续升温。
(1)从现有信息综合研判,这款国之重器的研发进程应该是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空军副司令员王伟中将向《南华早报》透露,所有关键技术瓶颈均已突破,项目"即将迎来重大节点"。这种话不是随便讲的空话,必须认真对待。值得注意的是,西安的试飞院在2025年初发布的基建招标公告中,特别提及了"某型大型航空器保障设施"建设要求,其跑道承重指标与美制B-21轰炸机相当,这种细节性的披露被业界很多评论视为轰20首飞进入倒计时的关键信号。
(2)国内外研究机构对研发项目进展的评估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2030航空装备发展预测》显示,轰-20可能在2025年末完成首飞,2030年前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照这说法那肯定也就可以在2030年前服役了。而美国国防部《2024中国军力报告》则推测轰20的首飞可能推迟至2030年,认为其隐身涂层、全向宽频雷达散射截面优化等关键技术仍需时间来验证。但值得玩味的是,该报告在2024年发布的修订版中又删除了此前关于"发动机依赖进口"的表述,这种微妙调整暗示项目实际进展可能超出西方预期。
我个人认为不要轻视了技术验证过程,因为在研发轰20的同时,中国还在为歼20、歼35升级,并致力于开发歼36和歼50等六代机,有一些技术和设备是在这些先进武器间可以通用和分享的,至少是可以相互启发和借鉴的。既然如今大型化的六代机都有不少技术进展,可以试飞了,轰20的研发很可能是需要稳重一些,不断吸收改进,因此慢一点效果却更佳当然可以理解。
(3)从技术迭代的角度来看,轰-20的研发正与我国航空工业整体升级形成良性互动。
其采用的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智能蒙皮传感器(据说歼36也有这一技术)等创新成果,已通过歼-20B的矢量推力验证机进行实战化测试。而正在试飞的歼-36原型机搭载的"太赫兹-红外"复合探测系统,很可能与轰-20的态势感知体系存在技术共享。这种跨代际、多平台的协同研发模式,既解释了项目周期较长的客观原因,也预示着最终亮相的产品可能集成更多前沿技术。正如中航工业首席科学家王海峰所言:"战略装备的研发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需要精确控制节奏的马拉松。"因此,综合技术成熟度与装备体系建设规律分析,2025-2026年实现首飞、2030年前后形成战斗力的时间节点,既符合航空装备研制客观规律,也可能因技术突破出现"惊喜性提前"。
(4)结论
所以,综合判断的话,笔者觉得在2025年到2026年之间,轰20出现首飞的可能性极高,正式服役可能于2030年前后实现,这可能是比较合理的,也可能是保守的。感兴趣的网友可以通过关注官方渠道获取最新消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