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中国民间的“手搓飞行梦”有多狂野

本文作者:符亚威|前媒体记者、现财经自媒体人

官方这次要大力整治泛滥的民间“野生飞机”了。

11月23日,中央电视台《财经调查》对山东滨州邹平市魏桥镇“三无飞机”问题进行了4分多钟的报道。

中国民间的“手搓飞行梦”有多狂野

随后,邹平市第一时间成立由发改、市场监管、公安、工信、交通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连夜赴现场对曝光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同时,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排查,发现问题严肃整改。

民间“手搓飞机”,现在已经成为一门生意。

这类“野飞机”,主打一个敢造,一个敢买,卖了还敢飞。

短视频平台上,可以看到“农民造飞机”这类内容吸引眼球。“飞机”往往在院子、车库等场地生产,配件多为自行改装,评论区常见网友求购。而在二手平台,此类“手搓飞机”售价可达数万至数十万元。

中国民间的“手搓飞行梦”有多狂野

有河北干“手搓飞机”的告诉记者,他的“手搓飞机”,买家除了有个人,还有公司,甚至被买去用于“观光研学”。

为了规避法律风险,卖这类“手搓飞机”时,会在合同里加上“只供展示”,但无论买家还是卖家,都心知肚明买回去就是开上天的。

中国的民间飞行爱好者,一直有着野蛮而顽强的生命力,到今天终于发展出一套“地下产业”。

中国民间土法“自制飞机”历史源远流长。第一个被公开报道“手搓飞机”的农民,是四川的曹正书。他是个文盲,从1984年开始造飞机,花了两年时间,到1986年总算造出第一架,不过试了好几次都没飞起来。他没文化,全靠自己摸索——比如去量鸽子的身体比例,照着做模型。二十年间,他前后造了十架飞机。但也正因为他的飞机从来没真飞起来过,1941年出生的曹正书,反而平平安安活到了晚年。

中国民间的“手搓飞行梦”有多狂野

但很多其他爱好者,就没这么幸运了。

广东潮汕的赵斌,十一年里折腾出两百多架飞机。有一次他坐一位飞友新研制的飞机试飞,结果出了大事:飞机被风吹歪,撞上水泥电线杆。赵斌腰椎粉碎、盆骨断裂,全身打满钢板,腿部的神经也受损,右腿彻底没了知觉。

浙江丽水的金绍智,64岁才开始造飞机、学飞行,八年里自己改造和制造了五架飞机。2013年,他在试飞朋友的自制飞机时发生意外,小腿骨折、肠道破裂,昏迷了整整一天。

最出名的一起事故,是今年飞行主播“唐飞机”遇难。

2025年9月27日下午4点左右,55岁的“唐飞机”在飞行中突发意外,他驾驶的超轻型飞行器从几米高的地方坠毁并起火,人不幸遇难。

对男人来说,“机械”自带一种莫名的浪漫。而能飞上天的机械,更意味着无拘无束的自由。就算“非法”,他们也想过把飞行的瘾——哪怕要花很多钱、耗很多时间,经历一次次失败和危险,甚至还要面对周围人的嘲笑。

广东潮州的农民苏桂滨,觉得自己应该能造出一架飞机,遭到家里反对,妻子说:你不要拖累我了,干脆离婚算了!

中国民间的“手搓飞行梦”有多狂野

有一次飞行出了意外,飞机撞上电线杆后坠落,他神经受损,下半身没了知觉。即便这样,苏桂滨仍计划康复后第一件事就是继续开飞机。他说:“我躺在床上度日如年,我家门口有座山,我做梦都想开飞机飞到山上去看风景。”

6年里,苏桂滨建造了50台旋翼机,飞行1000小时,飞行高度达到4850米。

笔者聊几句。

尽管“手搓飞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间探索精神,但它与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创新存在本质区别。

从根本上说,这类行为大多只是对现有飞行器的低层次模仿,所生产的“三无产品”并未带来任何新的技术知识或工程突破,反而因其缺乏规范而潜伏着巨大隐患。不仅飞行者自身面临巨大安全风险,更包括因飞行器失控或坠毁对公共安全构成的严重威胁。

当创新探索脱离科学规律、安全标准和法规约束,便容易退变成一种危险的狂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