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50位老太太众筹买楼

中国有句古话叫:老有所养,幼有所依。

还有一句话叫“养儿防老”,这是中国普遍的习俗,养儿子就是为了防老,但是人真正的老了之后,很多老人都不习惯,和自己的子女生活在一起,老人也渴望有自己的空间。

当前的很多年轻人,都幻想着,和闺蜜有一个自己的房子,老了之后两个人生活在一起,不用为家庭的琐事而烦恼,每天吃吃喝喝,开开心心的旅旅游,是最好不过的了。

上海的一位名叫浦逸敏老人,在1997年的时候,就已经这么干了。

当时老人和50多个姐妹众筹,买下了一栋二层小楼,并且好姐妹都生活在这里,但是最后都因为一些特殊原因离开了,这栋小楼后来也已经市值500多万。

大家都离开后,这栋小楼怎么处理了?50多个人又是如何划分的?

老人也想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浦逸敏老人年轻的时候,是一个中医,但是老了之后,就去到了乡下,和儿子生活在一起,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是等到真正老了的时候,就会发现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就会有诸多的不方便。

比如很多老人,比较喜欢清淡的口感,吃菜什么的,也都比较清淡,但是年轻人不这样,很多年轻人口味比较重,年轻人的牙口也好,但是老人的牙口不好,吃饭就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年轻人普遍比较喜欢夜生活,但是老人不行,老人年纪大了之后,不能熬夜,加上睡觉比较轻,外面有一点动静就会清醒过来,但是年轻人很难适应早睡。

浦逸敏老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比较心疼儿子,因为儿子家中面积不是很大,为了老人能得到一个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环境,于是就把床和一个单独的空间腾了出来,但是儿子和儿媳就比较委屈了。

睡觉的地方比较小,儿子有时候甚至要睡在沙发上,浦逸敏老人实在是很心疼儿子这样,于是他一直都很想要有一个自己的空间,但是这个问题,一直都得不到解决的办法。

老人家并不是什么富裕家庭,所以积蓄也不是很多,自然是不可能单独再给老人买一栋房子,就算是能买,老人单独住的时候,子女们自然也是不放心的,于是浦逸敏老人的这个愿望,一直都没有得以实现。

上海老太召集50位老闺蜜众筹买楼

直到1997年的一天,老人在闲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则房屋出售的通知,上海嘉定外冈葛隆村132号,有一栋二层小楼出售。

这个二层小楼的前身,是一个农村信用合作社,出于一些其他的原因,他们现在不得不搬离这里,所以就打算将这栋小楼出售。

因为是在乡下的原因,加上房子时间也长了,于是出售的价格也是比较便宜的,5万元钱人民币,虽然相对来说比较便宜,但在那个年代,5万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浦逸敏老人从这看到了希望,但即便如此,她们家依然是拿不出来这么多钱的,这时的她开始陷入到了烦恼中。

本来想着买下这栋小楼居住,但是现在家中的条件,实在是买不了这栋小楼,一切又仿佛回到了原点。

因为距离家中并不是很远,浦逸敏老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去这里转转,后来她想到这栋小楼房间众多,自己一个人自然是住不完了,可以找自己的老姐妹,商量一下一起买下这栋小楼。

浦逸敏找到好友的时候,大家都很赞成这个事情,因为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想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于是他们敲定了买房的事情。

但是接下来面临的就是资金问题了,浦逸敏家中的闲钱不多,加上老闺蜜们,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家庭,所以大家手中的闲钱都不是很多。

后来她们想到了众筹的办法,毕竟房间这么多,也可以住很多人,到时候大家都可以来住。

后来有人出几千,有人出几百,也有的人可能出了几块,大概众筹了50个姐妹,才众筹得来了这栋楼。

每个人出了多少钱,浦逸敏那里都有自己的账单,很快他们就把这栋楼给买了,买下这栋楼之后,他们立即就开始装修修缮的事情。

他们把原先的水泥地换成了木地板,并且还增加了一个厨房,居住这么多老人,自然是需要厨房做饭的,他们还把房间,给修缮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房子很快就修缮完成了,他们把这个取名叫慈舟养老院,因为达不到普通养老院的标准,所以不能直接挂名养老院,后来就在养老院后面加了筹建办两个字,改名为了慈舟养老院筹建办。

装修好了之后,很多老人直接就搬了进来,他们太喜欢这个二分层小楼了,很多老人在这里居住得非常舒服。

老闺蜜们的快乐生活

不过因为都是不同家庭的老人,所以生活习惯什么的,都是不一样的,后来为了长远考虑,他们制定出了一些规则,每个在这里生活的人,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则。

首先是费用问题,因为大家都是自愿过来的,但是大家吃饭什么的都得花钱,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每个人每个月上交100元钱,作为养老院的开支。

不过因为大家都是老人,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开销,主要就是吃饭的问题,所以这些钱都被用来当做生活费,其实这些老人的生活费,其实也花不了太多,因为这些老人们,利用这栋小楼后院的空间,种了很多的菜。

这些菜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所以他们在生活上,花费的也并不是很多,他们还在小院中凿了一个井。

并且浦逸敏老人,本身就是一个比较节俭的人,所以在浦逸敏老人的影响下,老人们的生活都过得比较的节俭。

老人们在养老院的用电用水都非常节省,他们只要是外出的话,养老院的空调,和电视机什么的都会关闭。

他们的养老院,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了,社会上的人,定期的也会给他们一些资助,这样一来,他们花费的也就更少了。

对于剩下来的这些钱,养老院的人,都给捐了出去,都用于重建灾区,或者是帮助患病的人来治病。

如果手中有闲钱的话,他们还会拿着这些钱,去附近的地方旅游,不过都是一些比较近的地方,不至于去太远。

除去吃饭和经济方面的,浦逸敏对于老人们的作息,也是有严格的规定,他们要在规定时间吃饭,规定时间休息,到了休息时间,大家都要休息,不能在看电视,或者是聊天了。

即便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不愿意,但后来大家也都习惯了这样的节奏生活,并且在远离子女,单独生活之后,老人们的心情也愉悦了不少。

在这里,他们每天都是无忧无虑的,包括老人有生病的话,都是浦逸敏看病,因为她以前是一个中医,后来退休才来到的乡下。

浦逸敏把药开好之后,就会交给其他人,去诊所中抓药,剩下的人,则会轮流地照顾着生病的老人,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抱团养老”吧。

有的老人就是附近的,但有的则是其他地方的,都是听说这里的故事,才来到这里的,对于这些老人,一开始的时候,村民们都是不太愿意的,因为害怕打扰到自己,但后来发现这些老人,都是很心善的,并且很多老人都是高知分子,或者是教师,退休工等。

老人们的素质都是比较高的,慢慢的大家也就接受了这些老人。

并且因为附近好多人打工,家中的人又都忙着地中的劳作,所以养老院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还肩负起了,附近居民托儿所的职务,小孩子们放学的时候,家中的大人,可能都在田地当中劳作,孩子们就会去到养老院,之和这里的爷爷奶奶一起玩耍。

这些老人们,不仅没给家庭造成困难,也不麻烦国家,反而是靠着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地把日子给过好。

在他们的一步一步完善之下,养老院的规模也是越来越好,越来越大了,不过这个养老院,并不是营业性质的,也不是政府的,来这里生活,都是自愿的,不过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来的,但是时间长了之后,一系列问题也都出来了。

慢慢地不少老人,也相继离开了这里。

后续问题不断,老人们慢慢离开小楼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老人们之间也是有经济纠纷的,有的老人就是当地的,本身家里条件就一般,来到这里也是为了图个心静,图个舒服,他们本身在家中也就习惯了节俭,所以来到这里,也能很快的习惯这里的生活。

但是有的老人,并不是这里的,只是听说有这么一个养老院,这些老人有的来自城市的,有的则是机关单位,或者是领导退下来的,这些人都是有着高昂的退休金的。

他们想要日子过得好一点,但是都被浦逸敏老人拒绝了,她觉得老人们就该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一个人,就坏了这里的规矩,慢慢的这些老人,还是想要过好一点的生活,所以这些老人也就离开了。

还有就是有一位义务帮忙的老人,名字叫做刘彩珍,是葛隆村的村民,她曾在养老院中,义务为老人做了两年的饭,但是在这期间,也有过不少的争吵。

刘彩珍在做饭的时候,一旦油倒得多一点,浦逸敏老人就会说,表示这样太浪费了,刚开始一次两次还好,后来时间长了之后,刘彩珍也会觉得很尴尬,后来也就没有再来做饭了。

除去金钱上的争议之后,时间长了之后,老人们年纪也就大了,身体上的毛病也就出来了,这里毕竟不是系统性的养老院,各种医疗设施是不配套的。

刚开始购买这栋小楼的时候,老人们的身体都非常健康,并且都不是很老,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大家身体都是比较健康的,所以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随着时间的增长,老人们的年纪越来越大了,身体机能也随之下降了不少,所以有的也不适合长期居住在这里。

有之前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家属说,之前不太愿意老人住在这里,但是家中老人觉得这里比较自由,非要住在这里,后来家人拗不过也就答应了,但是后来老人在这里,出现过摔倒的事情,再下来他们就把老人接走了,毕竟这里没有专业的人员照顾,所以一旦出现状态,是很难能及时处理的,好在后来老人没有什么大碍。

2004年的时候,浦逸敏老人的老伴去世了,这个时候,之前一起入住的那些老闺蜜们,一个个的也都慢慢离开了,老人的内心此时也是十分难受的。

随着时间的增长,这里的很多老人,也都慢慢离开了,很多老人年纪大了之后,被接回到了家中看护,也有的老人,被送到了专业的养老院,这样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直到最后,只剩下了浦逸敏老人,一个人居住在这里,此时儿子和儿媳也来照顾过一段时间,但总的来说还是不方便。

尤其是老人的儿子和儿媳,身体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儿媳更是心脏做过手术,也没办法再照顾老人,后来索性直接把老人,送到了专门的养老院。

尽管浦逸敏老人,现在年纪越来越大了,精神头也大不如以前了,但总得来说,还是不错的。

人都离开,小楼处理成了问题

2017年的时候,浦逸敏老人彻底离开这栋小楼,虽然所有人都已经离开了,但是这栋小楼还是完好的,并且浦逸敏老人觉得,房子就已经住人,长时间不住人的话,这里只会越来越荒凉。

2017年的时候,这栋小楼已经市值500万以上,因为是众筹购买的,所以老人不能一个人做决定,尽管当时留得有账本,但当时出钱的这50个姐妹,有的已经去世了,有的已经神志不清了。

价值500万小楼送人

她后来给所有人能联系上的,都打了电话联系,最后经过大家的决定,这栋价值500万的小楼,被赠送给了当地政府。

出于对这些老人的感谢,最后政府承诺他们,这栋小楼,后续会修缮成为一个真正的养老院,到时候里面的设施之类的,都是完善出来。

慈舟养老院这次是真的成为了养老院,养老一直都是我国的一个难题,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的老人越来越多,有的甚至是两个年轻人,需要照顾4个老人,年轻人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了。

很多年轻人也因此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孩子,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真正地做到幼有所养,老有所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