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王楚钦和爸妈过中秋,爸爸透露一家三口在一起过中秋节还是18年前
25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18年没一起吃过月饼”——这句话从王楚钦爸爸嘴里说出来的时候,旁边记者愣了两秒,镜头里老爷子手指无意识地搓着一次性桌布,像要把那些年缺席的团圆都揉回来。
北京大满贯决赛结束那天,王楚钦把奖杯直接塞进老爸怀里,说“拿得动,你们拿回家”。
老爷子后来发朋友圈,照片里奖杯比他半个身子还高,配文只有四个字:沉,但稳。
底下队友留言:叔,您再抱会儿,我们排队合影得加钱。
很多人以为三连冠是中秋彩蛋,其实赛程表早就写好,只是恰好撞上了。
王楚钦自己说,如果半决赛输外战,这个节他照样一个人过,队里惯例——输球加练,节假日翻倍。
所以那天他赢了,全队放假,教练才点头让他回家吃顿晚饭。
机会不是奖励,是打赢了才配有的喘息。
饭桌上妈妈把螃蟹剥成八瓣,腮去得干干净净,像小时候替他挑鱼刺。
爸爸偷偷把最大那只蟹黄搛到他碗里,被镜头逮个正着,老爷子嘴硬:“我痛风,不吃。”后来有营养师出来科普,运动员中秋也不敢放纵,王楚钦只吃了一条蟹腿,剩下的全进爸妈肚子。
团圆的仪式感,有时候就是互相撒谎:你多吃点,我不饿。
有人算过,从七岁进先农坛到上周回家,王楚钦在队里过了20个中秋,其中17次在封闭训练,2次在机场转机,1次在奥运村。
国家队食堂的月饼是低糖紫薯馅,吃不出蛋黄味,他以为早就忘了家里月饼什么样,结果第一口咬到妈妈买的双黄莲蓉,甜得皱了下眉——味觉比记忆诚实。
网上一片“心酸”刷屏,可老爷子不接受怜悯。
他说当年送儿子去体校,班车开走那刻就告诉自己:别回头,回头就舍不得。
体校门口贴着大标语:今日少一个团圆,明日多一枚金牌。
话很硬,却真实。
中国乒乓的江山,就是靠无数家长把七岁的孩子推上大巴,然后回家把中秋月饼放进冷冻层,一年一年,冻到过期。
有记者翻出2005年《北京晚报》的小块报道,先农坛选拔营30个娃娃站成三排,镜头最边上那个剃锅盖头的就是王楚钦。
当时记者写:“但愿十年后还能在赛场看见他。”现在十八年过去,报纸发黄,小孩成了世界第一,而父母学会用微博看直播,比赛结束第一时间不是打电话,而是刷新国际乒联官网——怕打扰他采访。
很多人问,值不值?
老爷子回答得朴素:国家把娃培养成材,娃把国家扛在肩上,我们老两口就是把娃送来的人,没啥伟大,就是守信用。
一句话把“牺牲”这个词压扁,变成最普通的履约。
听完忽然明白,所谓家国情怀,不过是普通人家把“一起吃顿饭”的愿望推迟了六千多个日夜。
巴黎奥运不到一年,王楚钦还得回队。
离家那天妈妈把没拆封的月饼塞他行李箱,低糖版,怕影响体重。
爸爸送他到电梯口,像当年体校班车前一样,挥了下手,没回头。
电梯门合拢那刻,老爷子冲儿子喊了一句:“下次回来,咱们不赶节,赶周末。”
电梯下去了,楼道灯暗掉。
老爷子站在原地,小声补了一句:周末也行,只要不用通过电视看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