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韩国突然宣布了! 8月26日,韩国宣布向美国投资约1500亿美元。这1500亿美元将主要落地于芯片、电池和电动车三大领域。芯片方面,三星和SK海力士计划在美国新建芯片制造厂。电池和电动车方面,LG和现代汽车还在继续扩建各自在美国的电池基地。 此外,三星生物制剂也计划将第5、第6工厂搬到美国。这些企业集体动身,美国真的是太开心了。但是,这些企业集体出征背后的故事,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韩国企业集体出征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美元强势,韩元疲软。众所周知,近段时间美元一直处于强势状态,而韩元则是跟美元表现不佳的主要货币之一。在这种情况下,韩国企业赴美投资,可以用更少的美元获得更多的人民币或其他货币,这在短期内是赚的。 第二,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给出了最高35%的投资税收抵免。这个法案出台后,对美国本土企业给予了极高的优惠政策。虽然短期内这些韩国企业赴美投资的资金未必能享受到,但是,先赴美投资,再把工厂搬回韩国,韩国企业显然是看得出来的。 第三,中美科技战迫使韩国寻求在美安全保障。随着美国和东方大国在高科技领域竞争加剧,美国对韩国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开始的拉拢,到现在的有保留支持,甚至某些方面已开始对抗。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选择就是贴身抱美国大腿,成为美企的二当家。这些原因,确实能够解释为什么韩国企业集体出征,但是,集体出征真的对韩国有利吗? 短期来看,确实有利。韩国企业赴美投资建厂,可以享受到大量补贴,还可以获得大量订单,这些都是眼前利益。但是,从长期来看,就不一定了。 在长期来看,关键技术和供应链掌握在美国手里才是最重要的。你韩国企业集体出征,美国给你了补贴,给你了订单,但关键技术和供应链都在掌握在美国手里,那么,你韩国企业集体出征还能全身而退吗?显然不能。 如果不能全身而退,那么,韩国企业集体出征的原因就变成了助长美国对抗中国高科技的实力。这是一个小小的利益法则,也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法则。 我感觉韩国这波操作啊,有点像“为了眼前糖,把自己绑在别人船上”。你想啊,企业去美国建厂,短期看确实能捞着好处,美元值钱、有税收优惠,还能靠上美国的“大树”,但长远看真不一定划算。 毕竟核心技术和供应链主动权在美国手里,到时候人家要是收紧点政策,韩国企业怕是进退两难。 说白了,这更像被当前局势推着走的无奈选择——既想赚补贴拿订单,又想在大国博弈里找个“保护伞”,但最后会不会变成替别人“打工”,还得看后续发展。 反正这种把宝全押在别人身上的事儿,总觉得有点悬。你觉得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