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的“924行情”点燃了A股沉寂已久的热情,也拉开了新一代股民过去入场的序幕。一年来,行情依然在震荡中前行,而这群曾满怀信心冲进股市的年轻人,如今有人的累累结局却各有千秋——靠着一波行情则赚了80万,有人在杠杆套牢中的货架上。
A股这波牛市,从2023年9月低点启动,上证指数一年涨超40%,近十年来新高。AI、医药、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概念层出不穷,频频霸榜热搜,吸引了大众95后、00后入场炒股。
但市场红火,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赚钱。这届年轻股民,有人靠定投基金估值增值,也有人在高杠杆、高频交易中跌得头破血流。今年面对“冰火两重天”的成绩单,有人后悔似的,有人已在学习中成长。
谁在赚钱:有人靠定投、有人靠前景
“50万本金,半年赚了80万”,这样的战绩看起来相当段子,但在上海工作的95后白领暖暖身上真实发生了。
她没追涨杀跌,也不碰“妖股”,而是选了一批低市盈率、低市净率的蓝筹股,长期存在不动。“我不懂技术分析,但共通‘便宜就是硬道理’。能拿得住,比什么都重要。”她说。
另一边,深圳某互联网公司的张雯,用基金“曲线炒股”。她坦言工作忙,没时间盯盘,选了几只科技主题基金做定投,收益知道稳定在10%左右。“我本科是金融专业,自己能力边界在哪,林炒股,不如信托专业机构。”
和上一代炒股靠“听消息”不同,这届年轻人是互联网原住民。炒过鞋、抢过盲盒、玩过虚拟币,他们对风险一向不陌生。炒股对他们来说,是一次“实战式学习”。京东金融显示数据,截至2025年7月底,平台上25岁以下基金投资者将接近近20%,25-35岁增幅超过一半,成为基金投资主力。
他们更倾向于用基金“试水”,通过定投、ETF等方式慢慢了解市场逻辑,再决定是否转向个股操作。
谁亏了钱:立即加杠杆,一夜回到解放前
但并不是每个年轻人都保持稳定的心态,尤其是在行情火爆的时候。
2024年初,刚工作的00后李想看到朋友炒AI股赚得盆满钵满,肚子也入场。他把攒下的积蓄全部砸进了几只热门科技股,前期确实已经到了甜头。但随着板块调整,股价跳水,他没来得及止损,不仅盈利瞬间归零,本金也大幅缩水。
更惨的是95后张达。他一开始在短视频平台看“荐股博主”推荐某ST股,觉得“重组概念”能翻倍,结果借钱买入后两个月亏了38%。本金50万几乎全部亏光,还是靠银行援助才填了窟窿。
但他没有汲取教训。2024年“924行情”但启动后,他又借了近80万尝试“翻身”,结果还是跌进挽深深渊。“行情好的时候,你根本停不下来,一直想加仓加杠杆,跌起来就像自由落体。”他说,“现在彻底清仓了,接下来的几年都要还债。”
他的经历不是个例子。 首先指出人士,许多新股民在牛市中被“财富自由”的神话迷住了眼睛,加杠杆、追热点、绝缘交易,最终陷入追涨杀跌的死循环。
去年总结:不是牛市坑了人,是太多人不懂怎么玩
2024年的“924行情”,确实让热闹的人赚到了钱,但也让很多人交了学费——有时间,有本金,还有信用。
行情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只看短期上涨、不懂基本面、盲目加杠杆”的操作方式。炒股不是买彩票,更不是赌博,靠一时的激情冲进去,最后往往被市场教育得最狠。
从数据上看,A股和港股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优质蓝筹股的减肥率甚至超过债券也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但前提是,你得看得懂、拿得住、承担得起。
如果说这一年行情给了年轻人什么启示,那就是:市场不会永远涨,也不会永远跌,真正赚钱的不是“冲得快”,而是“活得久”。
结语:
牛市从来不是“全民狂欢”,而是又一次的筛选器。
有人被选中,有人被淘汰。
有人在回血,有人在还债。
有人在暴涨暴跌学会中进行了理性投资,也有人还在幻想下一次“抄底翻倍”。
但是,最终能走得远的,永远是那些知道自己在身边的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