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多极世界加速而来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恩格斯曾说:“每一次历史的灾难都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战后国际秩序的确立和沿革给人类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甚嚣尘上或困兽犹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不断加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任重道远。

习近平主席5月应邀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前夕在《俄罗斯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我们要以史为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值此重要纪念时刻,本刊通过圆桌讨论、单独访谈等形式,采集了国内11位骨干学者的观点,形成特辑,对“战后国际秩序向何处去”这一历史命题、时代命题作出响应。以下是第七篇:《把塑造中美关系和国际秩序的“剧本”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编者手记

刁大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外交学系主任):

美国作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创建者之一和长期主导者,其对现行国际秩序的态度已经发生重大改变。有人说美国放弃了战后国际秩序,也有人说美国谋求对战后国际秩序进行修正,我认为两者兼有。一个基本背景是,美国共和、民主两党均已意识到现行国际秩序日益不符合美国利益的最大化需求,日益不利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维系。但具体到特朗普,其首任受制于建制派,不能为所欲为,对国际秩序要素的修正多于放弃。到了二任,特朗普被他亲自挑选的忠诚者环绕,有了比较充分的行事权,对国际秩序要素放弃多于修正,当然也仍做不到全然放弃。

专家:把中美关系剧本握在自己手中

“飞虎队精神”代表着中美捍卫和平的勇毅担当,是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图为2024年9月3日,“铭记英雄——飞虎队主题历史图片展巡展”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开幕,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格林等人向英烈碑献花。

今天的美国乐见什么样的国际秩序?特朗普眼中可能没有国际秩序,只有世界中的美国。他再度上台以来的一些做法,显然是想把美国带回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状态。特朗普所崇拜的麦金利总统执政期间(1897至1901年),美国成为世界上创造财富最多的国家,并且通过美西战争等开疆拓土。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历了“柯立芝(1923至1929年任总统)繁荣”,号称“人均GDP跃居世界首位”,至少按可查资料也是进入世界前五之列。那时的美国,“门罗主义”已经提出约100年,对美洲保持着绝对控制,同时对当时的世界政治中心欧洲的事务参与有限,没有承担过多国际责任。

如果共和党长期执政,美国可能会对现行国际秩序的原则和肌理做更多放弃,推动世界进入或者回到弱肉强食的丛林式多极化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世界分为多个地缘政治板块,在美国利益不太攸关的板块,哪个国家实力最强、拳头最硬,就去负责这个区域的秩序,而美国在其利益至为攸关的板块,会竭尽所能发挥主导作用,以确保其利益最大化。而如果2028年后民主党“归来”,美国则可能会对现行国际秩序做更多修正,恢复通过所谓“冷战叙事”来塑造对手,强化世界的对抗性特征。

那么,美国有没有能力推动国际秩序按照其所期许的方向变化?答案应该是否定的,除非美国可以调动其他力量帮助它按照其所设定的“剧本”演绎未来国际秩序。从内部看,美国能不能就保守主义正在推动的政策方向达成一个基本共识,还需要一个过程。从外部看,世界会对美国推动的议程做何回应,仍是巨大未知数。地缘政治层面会不会发生更多冲突,从而羁绊美国战略调整的步伐?概率是很大的。众多欧洲国家会心甘情愿走上保守路线配合美国放弃国际责任吗?这又是概率不高的事情。还要看体系性的共振效果,世界体系内有众多参与者或曰“玩家”不大可能允许国际秩序因美国之变而彻底变化。

在未来国际秩序中,美国到底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期那个短暂的以单极霸权为基本特征的“世界新秩序”是不可能再现了,但美国也不会成为一个完全“内顾”的国家。我个人认为,美国更有可能向一个相对比较“正常”的国家演变,这个“正常”也有“普通”的意味。

美国即将迎来立国250周年。回看美国历史,特别是与世界互动的历史,其前125年基本上是一个只关心自己、不怎么考虑与自己无关的世界应向何处去的美国,后125年则真正成为一个“两洋国家”,利益全球化,更多同欧洲互动,更多参与塑造甚至主导国际体系。美国希望通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来证明自己的国内治理路径选择是对的,慢慢地生成了美国自己的全球主义理念,成为登顶世界的国家。今后的美国,可能不再热衷于向世界证明自己的所谓“正确”和“例外”,不再自诩为所谓“天选之国”“山巅之城”,而是变得更加务实,处理国际问题的出发点是切实维护自身利益,像其他大国那样在世界上有所为有所不为,特朗普在今年5月访问沙特期间宣布美国放弃干涉主义就是一个迹象。

这样的美国,用特朗普手中的“剧本”向其他国家特别是大国发出了“邀请”,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权力的诱惑”。

面对美国的此种变化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中国当如何自处?近期看,机会大于挑战,我们可以在世界上获得更广阔的空间,承担更多符合中国利益的国际责任。中长期看,我们必须深入思考,保守主义美国希望实现的带有浓重“大国决定论”色彩和“丛林法则”意味的“世界分工”,在多大程度上与中国的理念和价值是背道而驰的,并且基于这种思考,自觉抵制某些“权力的诱惑”,坚持住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方向,不断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和抱负。

如果美国真的按照特朗普推动的方向演变,中美之间未必会再像特朗普1.0和拜登时期那样快速坠向“新冷战”的深渊,反而可能在双边和全球层面上面临一些协调合作的新机会。最近美国一些学者在讨论,如果说特朗普1.0时期开启了新的大国竞争时代,那么在特朗普2.0时期会不会从大国竞争转向大国协调?我觉得在这方面是有想象空间的。

特朗普2.0的美国也开始把“多极化”这个词挂在嘴边,它口中的“多极化”和我们倡导的多极化不是一回事,但至少比坚持两极对峙、零和对抗的“新冷战”思维强一些。对我们来说,可能意味着要抓住机会,尽可能地稳定中美关系,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领域继续坚决斗争,在两国拥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尽量协调合作,而不是因在核心领域的博弈发生系统性垮塌。同时,按照我们自己的“剧本”塑造国际秩序,使其朝着中国倡导的多极化方向发展。

中国有句古话:“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美国对华竞争战略现在就处于“再而衰”的状态,特朗普及其政府正在重新审视自己和思考中国,相对于其首任时的胡作非为不得不有所调整。特朗普领导的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在对外战略意义上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改变世界来改变美国自己,不能说就是完全针对中国的,涉及中国的议题更多是特朗普手中的工具。中国现在更有自信、经验和章法,日益能够娴熟应对和驾驭来自美国的挑战,正在把中美关系的“剧本”掌握到我们自己手中。

(来源:世界知识微信公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