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的第一个考验出现了,中国正在看他是否吸取了前任的教训。

美韩贸易谈判进行中,韩国这边主动放出风来,说美国正催促李在明政府,采取措施限制中国造船业。

所以外界都很在意,中国对此作何反应。

中国对李在明的第一个考验,看韩国的新总统,有没吸取前任教训

【李在明上任一个月后,第一个两难抉择出现了】


我方外交部当天就回应说,一向支持各方以对话协商方式,妥善处理经贸问题,但任何协议,都不应当损害第三方的利益。

这是我们在相关议题上的一贯立场,也是对其他打算与美国谈判的国家划出的一条红线,韩国这里也不例外。

换个角度来看,美韩经贸谈判,是我们观察韩国新政府外交政策的一个窗口。李在明上台至今,也就一个月出头,虽说他在民调上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支持率的变化,还不足以评判他的内政外交能力,最后还是要取决于他如何解决韩国当下的各种实际问题。

具体到外交层面,就是修复中韩关系,同时稳住美韩同盟,而且还得撑过特朗普的关税攻势,再具体一点,就是看李在明如何答复美国“限制中国”的要求。

中国对李在明的第一个考验,看韩国的新总统,有没吸取前任教训

【这是我们的一贯立场】


中国造船业,为何会出现在美韩经贸谈判中?美方抛出这个议题,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首先,特朗普已经喊出了重振美国造船业的口号,可美国的造船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能搞一些歪门邪道,首先就是动用行政手段,滥收“港口费”,以自己的市场为赌注,不遗余力地打压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优势。

与此同时,利用中韩在造船业上的竞争关系,以及韩国对中国的失衡心理,对美韩关系的路径依赖等等,在经贸谈判期间推波助澜,为的就是让韩国心甘情愿地吞下这个饵。

其次,中美关税战虽然告一段落,双方也接近达成协议,但美国并未放弃构建“关税同盟”的想法,执意要拉长战线,日韩这两个在亚太地区的传统盟友是一定要拉拢的。

只是日本这边态度十分顽固,韩国这边又赶上政治动荡期,之前是临时政府在和美国谈,李在明上来以后,又得从头开始。

中国对李在明的第一个考验,看韩国的新总统,有没吸取前任教训

【李在明既要修复中韩关系,又要维系美韩同盟】

不过美国可没多少耐心等下去,特朗普的关税信就照发不误,在加大施压力度的同时,顺势要求韩国配合自己打压中国。

特朗普政府自认为,自己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已经显著打击了中国造船业,只要韩国积极配合,会取得更多成效。

考虑到韩国原先的造船业,早些年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结果被中国后来居上,双方的市场份额差距大到不成比例,韩国这边累积了不小的怨气。

所以美国相信,对于自己的要求,韩国没有不答应的道理,甚至会有很配合的动力。

中国对李在明的第一个考验,看韩国的新总统,有没吸取前任教训

【之前一直是临时政府在和美国谈】


在经贸议题上,特朗普对日本的穷追猛打,对越南的言而无信,韩国可都是看在眼里,李在明凭什么认为,自己比这两个国家更特殊?

何况韩国自身体量有限,消化不了那么大的造船市场。他们在经贸议题上一味配合特朗普,最后也只是为后者的“美国优先”做了嫁衣,免不了要被美国“巧取豪夺”。

美方提出的条件,韩国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接受了,势必得罪中国,李在明改善中韩关系的政治承诺化为泡影。

如果不答应,就触怒特朗普,甚至搅黄美韩经贸谈判,连带着辐射到美韩政治关系与军事合作。这一结果同样是韩国不可承受之重。

如何在两者中取得平衡,这就很考验韩国新政府的外交手腕了。

而残酷的现实是,美国可能只留给韩国“二选一”的空间,就看李在明有没有本事跳出这个框架,真正做到从国家利益出发的“平衡外交”。

韩国这边的应对,就有些取巧,没有一口答应下来,而是把消息捅给外界,其实就是为了试探中国的口风,更进一步的意图,是想以此制造讨价还价的筹码,斡旋于中美之间,看谁能开出更高的条件。

中国对李在明的第一个考验,看韩国的新总统,有没吸取前任教训

【李在明需要尽快给美国一个答复】


不得不说,算盘打得很刁钻,但想要驾驭这一布局,未免超出了韩国自身的能力,擅自卷入中美博弈,觉得能左右逢源,大概率是给自己招来无妄之灾。

韩国那些待价而沽的小九九,我们心里再明白不过,但美韩之间如何谈,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们不会过多干涉,但只要打起了中国的主意,反制起来也不含糊。

我们也在看,韩国新总统该如何处理这一难题,这将决定往后几年,我们与韩国打交道的基调。

李在明如果成功化解了美国的攻势,我们或许会对韩国新政府高看一眼,觉得对方确实吸取了前任的教训,有望给中韩关系带来一些新气象,若他到头来还是妥协让步,那么对于韩国后续的外交政策,大致可以盖棺定论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