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这招真管用!乌克兰议员:很多外国雇佣兵上战场后转投了俄军顿巴斯的火光还在烧,战壕里不止乌克兰士兵,还有尼泊尔、美国、古巴来的陌生面孔。可这两天,乌克兰最高拉达传出来的一个消息,比炮声还扎心:不少外国雇佣兵,扛了枪上前线,最后却拎着行李跑去投奔俄军,连情报都顺手带走。乌军留不住人了,俄军的钱袋子才是真正的“杀手锏”。打不过、留不住、还发不起工资先说数据。乌议员伊夫琴科自己上电视承认:雇佣兵招募资金,三分之二都没着落。也就是说,招来的人,工资发不出来;想招新的,根本没人敢来。对比一下俄军——直接甩出 2000美元月薪 + 一本俄罗斯护照。你要知道,尼泊尔、古巴来的那些小伙子,家里年收入也就三四千美元,这一下子翻了几倍。拿命拼的活儿,谁还真跟你讲情怀?更要命的是,这不是新鲜事。早在2023年,一个叫麦金太尔的美籍雇佣兵,带着乌军情报“跳槽”去了俄军,还顺嘴爆了个料:乌军里头极端分子横行,还拿平民当“人盾”。这话一传出来,乌克兰在国际上的“正义光环”直接掉了一半。德国《世界报》做过统计:战争初期,乌克兰吸引了超过 两万名外国雇佣兵,现在呢?只剩几千人撑场面。大部分不是跑了,就是换了阵营。反观俄军,倒戈加入的外籍兵多达 1.5万人,硬是被打造成了一个“国际纵队”。抗不住、守不住、不想再死钱是一方面,命才是关键。谁都不想当炮灰。2025年8月,红军城北的多布罗皮利亚一天之内被俄军推进 18公里。乌军弹药告急,远程火力跟不上,士兵平均存活时间只有 4小时。你没听错,就是半天不到。更糟的是,乌军新兵大多是强征来的“菜鸟”,连枪都没捂热,就被赶去前线。结果,外籍雇佣兵反倒成了“督战队”,天天盯着不想打仗的新兵。可问题是,他们自己心态也快崩了。再加上俄军的新玩法。比如无人机投放的微型温压弹,能炸地面,还能“挤爆”地下坑道。高温高压一来,人根本没处跑。很多外籍兵说,光听到那玩意的声音,就想直接撂挑子跑路。补给呢?更惨。乌军指挥混乱,命令跳票、粮草断线,士兵居然被迫 吃马肉充饥。红军城的补给线被俄军无人机全天候盯死,连夜路都走不动。这样的队伍,谁愿意替它卖命?俄军三板斧:钱、舆论、技术俄军可没打算遮掩,反而拿雇佣兵倒戈当成宣传工具。第一板斧:钱给到位。2000美元、护照、承诺,一张张白纸黑字,比基辅那边一句“为了自由”更实在。第二板斧:舆论造势。红军城战役里,俄军公开播“雇佣兵转阵营”的视频,还用Deepfake伪造乌军将领投降画面,群发短信给前线,说什么“末日倒计时”。直接把乌军士气打穿。第三板斧:技术压制。俄军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靠“人海战术”的部队了。2025年6月,第98空降师渡河作战,先用电子战干扰瘫痪乌军,再放无人机制造假目标。结果,乌方部队被耍得团团转。再看第聂伯河战役——俄军一次性放出 273架无人机,分波次轰炸,压制掉乌军 73%的防空能力。乌军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乌军的系统性崩溃乌军的问题,不只是兵少弹缺,而是整个系统快塌了。红军城防线,每公里不到100人防守,第155旅的兵力甚至只有编制的 60%。而这些残余部队,还得在全天候无人机监控下打仗,连运输都要靠夜路和假车皮。西方呢?口头承诺是天花乱坠,欧盟说要给4000亿美元军援,结果真正到位的炮弹不到三成。美国给的F-16、远程导弹,还在培训里泡着,没法上阵。所以乌军现在就是:吃马肉 + 打旧弹,硬抗俄军的高科技。输得不冤。忠诚可以标价看到这里,结论其实已经很明白:这场战争最残酷的真相,不是枪对枪,而是钱对钱。一开始被包装成“志愿军”的外籍兵,慢慢变成了“打工人”。谁给钱,谁就买到忠诚。俄军开高薪、给身份、给盼头,乌军却只能递一张前线的单程票。当兵开始自己找退路的时候,这仗基本就没法打了。倒戈的不是兵,是信心。崩掉的不是前线,是系统。俄军这招——不光彩,但真管用。外籍兵的选择,只是乌军命运的缩影。乌克兰要是还解决不了兵源和资金问题,未来可能丢掉的,不只是阵地,而是人心。而一旦“忠诚”变成标价出售的商品,这场战争的结局,也就离尘埃落定不远了。参考文献:俄军这招真管用!乌克兰议员:很多外国雇佣兵上战场后转投了俄军 中华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