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证券认为,阿里巴巴正不惜代价地在即时电商和人工智能两大未来战场上进行重金投入,以换取长期的增长和市场主导地位。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8月30日,野村证券研报指出,阿里巴巴正在对即时电商和人工智能进行巨额的、甚至可以说是不计成本的投入。短期利润将为此承压,但长期增长的想象空间也由此打开。
阿里本季度资本支出高达380亿人民币,环比增长57%,同比增长2.2倍。而即时电商方面,阿里预计9月所在季度的亏损可能达到峰值,约为220亿人民币。
这场豪赌的代价是巨大的短期利润侵蚀。仅一个季度,公司新成立的中国电商集团(CEG)的息税摊销前利润就因此下滑了100亿元人民币。
但初步回报也同样惊人,即时电商不仅自身快速追赶竞争对手,更意外地为核心电商(淘宝App)带来了25%的月活买家增长。同时,AI业务需求强劲,推动阿里云收入增速远超市场预期。
野村证券强调,这场“以利润换增长”的战役已经打响,阿里展现了“干到底”的决心,投资者需要评估其短期阵痛与长期价值。
不惜代价的投入:巨额亏损换取市场份额
野村证券指出,阿里巴巴正在通过“不计成本”的投入,强攻AI和即时电商两个未来高地,其投入规模之大,直接体现在了财务报表上。
根据财报数据,阿里新成立的中国电商集团(CEG)在2025年6月季度(2026财年第一季度)的经调整利润同比大幅下滑21%,减少了整整100亿元人民币。
造成这一巨大缺口的核心原因,正是对即时电商业务约110亿元人民币的巨额投资。
这还不是终点。阿里管理层明确表示,预计即时电商业务的亏损将扩大至220亿元人民币。这笔巨额资金将主要用于配送团队的扩张、抢占用户心智以及推动订单量增长。
与此同时,在AI领域的投入也毫不手软。
为应对强劲的AI需求,阿里云在本季度的资本支出(Capex)高达380亿元人民币,环比暴增57%,同比更是激增2.2倍。这一数字清晰地表明了阿里对AI未来前景的坚定信心。
为了给这两大战略性投资让路,公司甚至暗示可能会放缓股票回购的步伐(2025上半年回购了14亿美元,仍有193亿美元额度),将资本优先用于抢占新的增长机遇。
电商基本盘惊喜:即时电商反哺核心业务
野村证券认为尽管投入巨大,但这些投资已经开始带来令人惊喜的初步回报,尤其是在拉动整个生态系统增长方面,其效果超出了市场预期。
首先,在竞争激烈的即时电商领域,阿里的追赶速度惊人。
截至8月份,其日均订单量已达到8000万单,与市场领先者美团(据估算超过9000万单)的差距在过去三个月内“显著缩小”。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与低价引流相关的饮品类订单占比不到30%,显示出其订单结构的健康度正在改善。
更关键的惊喜在于即时电商对核心电商的强大反哺效应。
根据阿里披露,得益于即时电商的推动,其旗舰应用淘宝在8月的前三周,月度活跃买家数实现了25%的同比增长。
这种用户活跃度的提升,直接转化为核心电商业务的强劲表现。本季度,阿里的客户管理收入(CMR)同比增长了10%,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更令市场意外的是,管理层对未来几个季度的CMR增长表达了信心,认为将维持类似的增长率。
这一积极指引无疑是一大利好,因为在此之前,市场普遍因高基数效应而预计未来两个季度的CMR增长将会放缓。
阿里要“干到底”:“烧钱”背后的长期主义
研报指出阿里当前的战略抉择,本质上是一场着眼于未来的长期主义豪赌。
阿里管理层在电话会中清晰地勾勒了这两个新引擎的未来图景,展现了坚持到底的决心。
对于即时电商,阿里给出了一个极其宏伟的目标:到2028年,该业务将为公司直接贡献约1万亿元人民币的GMV,这相当于在其现有电商规模上再造一个约10%的增量市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司并非盲目“烧钱”。阿里预计,通过优化运营效率和规模经济效应,未来两个月内每单亏损将收窄50%,这表明其已在同步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型。
对于AI和云业务,管理层同样表达了乐观预期,认为云收入在未来将继续加速增长。高达380亿元人民币的单季资本支出,正是这种信心的最有力证明。
总而言之,阿里正在用一份“失血”的利润表,向市场宣告其战略转型的决心。
通过在即时电商和AI领域的巨额投入,公司不仅在追赶竞争对手,更意外地激活了核心业务的增长潜力。
野村证券认为短期内,利润承压和回购放缓可能带来股价波动;但从长远看,若这两个新引擎能够成功点燃,阿里的增长天花板将被彻底打开。野村证券维持其“买入”评级和152美元的目标价。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