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印度消息
11月24日,印度政府正式宣布,全球所有使领馆全面恢复给中国护照办旅游签,不再只限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四个地点。今年10月底加尔各答到广州首航落地,两国断了五年的飞机和签证大门一起重新打开。
常出国的人都知道,这五年想从中国去印度,堪比闯“九曲十八弯”。2019年那阵多热闹?北京飞新德里、上海飞孟买的航班天天满座,每周42个往返航班跟通勤班车似的,当年两国互相串门的就超百万。转折点在2020年,先是疫情把每月五百多趟航班全摁停,紧接着边境局势的微妙变化让签证政策进一步收紧,别说旅游玩了,连谈生意的商务签都得把材料备成“砖头”,层层审核能耗到你没脾气。
这五年里,真有执念去印度的人,都得走曲线救国路线:先飞迪拜或新加坡转机,原本5小时的直飞路程,硬生生绕成15小时的长途跋涉,机票价格也跟着翻番,一趟下来光路费就比旅游预算还高。游客只是麻烦点,做生意的简直是“渡劫”。2024年中印贸易数据里,光电子元件、原料药这些刚需品,就有上百亿美元的货得靠第三地中转,深圳做手机屏幕的厂商老板说过,“以前货发新德里3天到,现在绕一圈要10天,客户催单催到半夜,成本还多掏20%”。
好在僵局从今年开始松动,而且一步比一步实在。7月印度先松口,宣布恢复中国公民旅游签申请;8月中印外长见面,直接把“恢复直航、简化签证”写进共识;10月底,加尔各答飞广州的首班复航航班落地,机舱里一半是带着样品的商人,一半是举着手机拍视频的游客,有人落地就发圈:“五年了,终于不用在迪拜机场睡板凳了”。现在11月全面放开签证办理点,等于把两国人员往来的“最后一道闸”彻底拉开了。
说白了,打开签证大门不是人情账,全是实打实的需求账。首当其冲的就是旅游产业,印度旅游业早就盼中国游客盼疯了。2019年中国游客给印度旅游业带来的收入占比近15%,泰姬陵门口的中文导游、瓦拉纳西河边的中文指示牌,全是那会儿配套的。这五年没了中国客人,阿格拉的不少旅行社倒闭,那些小店老板,见着东亚面孔都要凑上来问“是中国人吗”,就盼着生意能回暖。
比旅游更迫切的是经贸合作。中国的钢铁厂需要印度的优质铁矿,印度的纺织厂离不开中国的纺纱设备;咱们手机厂商的零件要卖到印度,印度的仿制药原料也得靠中国供应链。之前航班和签证卡壳,不少合作都卡在见面上——线上聊十次,不如当面碰一次。中国网统计,今年是中印建交75周年,双方都想借着人员往来的热度,把双边贸易再往上推一把。
除了钱和生意,更深的是俩文明古国的羁绊。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早就连一块儿了,玄奘取经的故事传了千年,中国的造纸术帮印度记录了文明,印度的佛教、瑜伽也融入了中国的生活。
而且这波政策是真·双向利好,不是单方便宜。对普通人来说,旅游、学习、探亲全方便了。武汉开瑜伽馆的老板,之前为了去印度学正宗阿斯汤加,光办签证就跑了三趟广州,现在在武汉本地提交材料,一周就拿到了签,收拾行李下周就出发。对印度来说,除了赚旅游钱,还能借着中国游客把本土好东西卖进来,比如阿萨姆的红茶、喀拉拉邦的香料,之前靠代购层层加价,现在游客直接带回来,小商家能多赚不少,带动一堆民生岗位。
更关键的是,这两年双方都在递橄榄枝,不是一头热。今年4月,中国同意恢复印度香客去西藏神山圣湖朝圣的通道,要知道这也是印度信众盼了好几年的事;紧接着印度就放宽对华签证,现在又全面放开办理点,一步比一步实在,互相给方便才是长久之道。
从五年前的绕路都难走,到现在的家门口办签,这变化里藏的不只是旅游便利,更是两个大国握手言和的诚意。说到底,不管是做生意还是逛景点,合作共赢总比互相折腾强。照这个势头,用不了多久,北京飞新德里的航班可能会像飞成都一样密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