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道,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一直讲究的就是君臣、父子和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也向我们表明了老师在中国社会当中的重要地位。尊敬师长,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老师是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他们对我们整个人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丝毫不亚于我们的父辈。 不仅每一个民间的读书人尊师重道,封建社会最至高无上的君王,也同样要做到尊师重道。只有皇帝尊敬师长,他才能够给天下读书人做出一个好表率,才能够维持好属于他的统治秩序。清朝时,康熙就曾经亲自去到孔庙之前,跪拜孔子,拉拢汉人学子。

当时康熙看见了孔子的碑文,迟迟没有下跪。直到一个大臣遮住了其中一句话,康熙这才终于跪下去。康熙皇帝为什么会突发奇想去跪拜孔子呢?大臣又遮住了怎样的一个描述?今天这篇文章,就来告诉你康熙的这段故事。 康熙刚刚登基的时候,他的统治秩序并不十分稳定。中原土地一直以来都是汉人的天下,如今满族人入侵,汉族人民肯定是无法接受的。因此也有许多汉人学子上书,反对康熙皇帝的统治。这些文人还挺有骨气,为此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虽然几个文人并不成气候,但是康熙皇帝清楚地明白,只有控制了这些文人学子,才算是控制了整个社会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使大家思想统一,才能维系社会的稳定。所以拉拢这些汉人学子,是康熙皇帝不得不做的事情。 对于康熙皇帝来说,维护稳定还因为他刚刚才经历了一场平定三藩的动乱。此时清朝朝廷也是元气大伤,所以他也经受不起汉人再一次的反扑。因此,如何让这些汉人学子归心,成为了康熙首要考虑的问题。

这时候一位大臣向他建言献策,从汉朝以来,儒家学说一直在中原学子当中占据统治地位。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将孔子视为老师,康熙皇帝要想让这些文人从心底里认同他,那他便也要将孔子视为老师才行。 于是康熙皇帝计划了一次出行,他要亲自前往孔庙去跪拜孔子。他这么做并不是因为自己多么尊重孔子,而是出于一个政治家的统治需求。所以当康熙皇帝到达孔庙的时候,他的内心也并没有多少的虔诚和尊敬。

他来到孔子的像前,看着威严端坐的孔子,意识到自己必须要跪拜。可是康熙皇帝就这么一直凝视着孔子,并没有跪拜的打算。他身边的大臣看着都很惊奇,明明已经早就说好了的事情,为什么康熙皇帝临到头突然不这么做呢?他是打算反悔了吗? 就在大家惊疑不定的时候,康熙皇帝身边的一位重臣知道了原因。他于是默默走上前,来到了孔子碑文的附近。

大家看到这位大臣上前,还一脸莫名其妙,完全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只有康熙皇帝看出了他的意图,对这位大臣投去了赞赏的目光。看到康熙皇帝的肯定,大臣也知道自己的猜想没有错,便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了行动。 大臣用袖子把碑文上的一句话给轻轻遮住了,这句话就是“大成至圣文宣王”,这是孔子获得的嘉奖,是封建帝王对他最大的认同。

孔子本就是儒家先师,在思想界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尤其是儒学体系在中原占据主导之后,孔子就更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为了巩固思想统治,历代封建帝王也都对孔子尊敬有加。元朝的时候,皇帝为了表达民族统一的决心,就给了孔子这个至高无上的称号。 可是看到这样的一行字,就意味着康熙这位皇帝需要向前朝存在的王跪拜。对于清朝的皇帝来说,这是绝对不可以发生的事情。所以康熙皇帝才会犹豫,迟迟不肯下跪。毕竟他身上有着整个清王朝的尊严,他也代表着一种帝王的体面。

也正是因为想通了这个环节,所以这位大臣才上前将“王”字遮住了。看到大臣的做法之后,康熙皇帝就再也没有犹豫,向着孔子缓缓跪下叩拜,给足了自己的尊重。大臣遮住汉字之后,孔子就不再是文宣王了,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那么作为学生,对着老师叩拜,自然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这一举动,康熙皇帝赢得了天下学子的心,他最初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并且康熙皇帝还开了一个先河,从他之后,皇帝都有了向老师行礼的传统。

为什么要拉拢汉人学子,康熙就一定要去跪拜孔子呢?这当然是因为儒学地位的独一无二,也是因为孔子地位的独一无二。 孔子本身就是老师,春秋战国时期,他收了很多弟子,因材施教。并且,孔子也一直在云游四国,把讲学的事业进行到底。

孔子将儒学发扬光大,而到了汉朝,汉武帝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以后,儒学就成了思想界的王者。甚至每一次科举考试之中,各类试题几乎都出自四书五经。由此可见,儒学在思想文化界的地位有多么崇高。 而康熙皇帝一旦与孔子牵扯上关系,他的行为就一定会受到天下学子的关注。他跪拜孔子,其实也就是让大家知道,他本人是非常尊敬汉族文化的,他也有意收归天下学子,为大家创造一个更有价值的政治环境。

康熙皇帝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他的任何一个行动都一定具有深刻的意义。比如说他跪拜孔子,并不只是表面上的尊师重道。 孔子在天下文人心中的地位,一直都非常崇高。康熙皇帝正是因为熟知这一点,才会用类似于心理战术的方式取得大家的信任与尊重。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