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美称对俄制裁所有选项都会考虑
11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9月2日,中俄元首会晤刚落幕,就甩出了一串“重磅合作清单”——20多项协议横跨能源、航天、人工智能等近十个领域,谈了五年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输气管道终于有望落地,中国还官宣对俄免签新政。这波密集联动,不止是双边合作的升级,更藏着大国互动的新节奏。
据新华社报道,此次会谈中,中俄签署了20余份双边合作文件,涉及的领域说出来能让人眼前一亮:
• 能源领域敲定天然气供应加码,航天领域或将推进联合项目,连人工智能、科研这类“高精尖”领域都要深化对接;
• 农业、检验检疫、卫生、教育、媒体这些和民生、人文相关的领域也没落下,从技术到民生,合作几乎“全链条覆盖”。
中方明确表示,愿同俄方密切高层交往,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及时协调立场;普京也直言,俄中关系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高层的默契,成了这20多项合作落地的“定盘星”。
合作里最受关注的,当属能源领域的“大动作”。
俄罗斯天然气公司(Gazprom)与中石油刚签完协议就官宣:经“西伯利亚力量”管道输往中国的天然气,年供应量将从380亿立方米增至440亿立方米;远东管道的输送量也从100亿立方米提至120亿立方米。这意味着,中国能拿到更稳定的天然气供应,能源安全又添一层保障。
更关键的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输气管道——这笔谈了五年的合作,曾因价格问题数次陷入僵局,如今终于“破冰”,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俄气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米勒透露,双方已同意修建这条管道,同时还敲定了过境蒙古的“联盟东方号”管道。
为啥这次能谈成?背后其实是市场格局的变化:俄乌冲突后俄罗斯欧洲油气市场缩减,能源出口重心转向亚洲;而对中国来说,多一条输气管道,就能多一份能源供应的“底气”。米勒直言,这条管道的供气价格会低于欧洲市场,核心原因是运输成本降低——对双方来说,这是一笔“各取所需”的双赢账。
合作不止有“硬核基建”,还有“软联通”的暖心举措。
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官宣:自2025年9月15日起,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为期一年。不管是来经商、旅游观光,还是探亲访友、过境,只要不超过30天,都不用办签证。
这波操作可不是“小打小闹”。此前中俄民间往来就挺热络,免签新政落地后,俄罗斯朋友来逛长城、吃火锅更方便,咱们去贝加尔湖看蓝冰、去莫斯科逛红场也少了手续麻烦。人文互动的“无门槛”,只会让两国关系更有“温度”。
值得一提的是,9月2日上午,中俄蒙三国元首还举行了第七次会晤。从双边合作到多边联动,从能源安全到人文往来,这波密集动作其实在说:中俄合作不是“短期试探”,而是朝着更深入、更立体的方向走。
接下来,就等着看西伯利亚二号线开工、免签新政落地——这些合作的“果实”,或许很快就会走进我们的生活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