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单亲妈妈凌晨5点起床跑10公里,年轻人却连3公里都嫌累,这差距到底从哪开始拉开的?

北京体育大学2023年发布的《大众跑步行为报告》显示,35岁以上跑者占比高达62%,其中40-50岁群体单次跑步距离集中在8-12公里。

跑步十公里,正经跑步的都是中年人,年轻人基本都是玩玩而已

而18-25岁跑者中,73%的人单次跑步不超过5公里,配速普遍在7分半以后。

数据背后藏着扎心真相:真正在跑步这件事上较真的,都是背着生活压力的中年人。

体育场里最常见的是三种人。

第一种是穿着褪色运动T恤的大哥,手机绑臂包里循环播放着90年代老歌,配速稳定在6分10秒。

第二种是头发花白的大姐,从快走进阶到能连续跑40分钟,用了整整8个月。

跑步十公里,正经跑步的都是中年人,年轻人基本都是玩玩而已

第三种是穿着限量跑鞋的年轻人,跑两圈就蹲在场边刷手机,配速表上的心率曲线像过山车。

中年人跑步像上班打卡。

46岁的会计张姐每天5点50分准时出现在跑道,跑前热身动作十年不变:左脚踝绕圈15次,右脚踝绕圈15次,压腿时永远数够20秒。

她手机里的跑步APP记录显示,过去三年累计跑量4876公里,相当于从广州跑到莫斯科再折返。

配速从最早的8分半提升到现在的6分20秒,靠的就是每天比昨天快3秒的执念。

跑步十公里,正经跑步的都是中年人,年轻人基本都是玩玩而已

年轻人跑步像发朋友圈。

26岁的小李买了价值1899元的碳板跑鞋,第一次穿就跑了800米,剩下的9.2公里全靠电动车完成。

他的朋友圈文案写着突破自我,配图是跑鞋特写和5.20公里的截图,实际跑步时间只有18分钟。

评论区里都是大拇指表情,没人注意到他第二天就挂闲鱼卖鞋。

真正拉开差距的是时间管理。

跑步十公里,正经跑步的都是中年人,年轻人基本都是玩玩而已

中年人把跑步写进日程表,和接送孩子、还房贷、加班开会并列成每日必做项。

年轻人把跑步当成情绪消费,今天失恋跑3公里,明天升职跑5公里,后天游戏更新直接鸽了。

前者用跑步对抗生活失控,后者把跑步当成生活调味剂。

跑步装备店店长透露个细节:来买专业跑鞋的顾客里,中年人直接报尺码付款,年轻人要试三个颜色拍十张照片。

前者计算每公里成本,后者计算每张照片点赞数。

跑步十公里,正经跑步的都是中年人,年轻人基本都是玩玩而已

前者鞋底磨平了才换鞋,后者鞋面脏了就想换新款。

体能恢复能力也在分化。

运动医学研究表明,35岁后人体肌肉量每年流失1%,但持续跑步的中年人通过力量训练能把流失率降到0.3%。

年轻人仗着底子好肆意挥霍,25岁后突然发现自己爬五楼开始喘,才慌慌张张下载跑步APP。

最残酷的是心态差异。

跑步十公里,正经跑步的都是中年人,年轻人基本都是玩玩而已

中年人知道跑10公里省不下30万房贷,但能换来3小时不焦虑。

年轻人以为跑3公里就能抵消熬夜的损耗,结果体检报告上的尿酸值还是飙红。

前者把跑步当药吃,后者把跑步当糖吃。

体育场看门大爷总结得精辟:早晨6点的跑道属于背着生活的人,晚上8点的跑道属于逃离生活的人。

前者越跑越清醒,后者越跑越迷茫。

跑步十公里,正经跑步的都是中年人,年轻人基本都是玩玩而已

当年轻人还在纠结要不要买运动手环时,中年人已经用三年跑量兑换了体检报告上消失的脂肪肝。

跑步这件事,中年人赢在把平凡日子过出了刻度。

配速表上的数字不是炫耀,是每天打败懒惰的证据。

年轻人输在把热血当成了实力,把装备当成了勋章。

生活最后会奖励那些把跑步当成刷牙洗脸般自然的人,惩罚那些把跑步当成烟花表演的人。

现在刷到这条的你,鞋柜里的跑鞋落灰了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