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火车上那句“这里原来是我们的地盘”——你说,多少人听了这话会有种莫名的心酸?贝加尔湖外,冬天冷得能把人骨头里的乡愁都冻出来。历史这东西啊,就是你明明想抓,手伸过去,却只摸到一片冷风。
有些地儿,咱的老祖宗真是走过、流过汗、甚至流过血。苏武在这儿牧羊,诗人写过“北海牧羊,何日归家”。一千年光阴打过去了,到了1949年,毛主席坐火车奔着苏联,心里头都还装着那个地方。谁说领导人就没私人心情?那个时刻,他或许也跟咱们普通人一样,心里翻腾,是不是还能有哪一天,旧土能归来?人嘛,谁没点念想。
其实外蒙古这事,跟咱每家饭桌上说的“分家”、“团聚”,多少有点像。清朝一完蛋,五族共和的旗号一挂,大家都以为这地是自己家的。可你看,北洋政府紧张兮兮地找俄国谈判,差不多算是在“请客人吃饭”,结果饭桌上的位置还要人家同意——这尴尬吧,有点像办喜事请了个不太熟的邻居,还要问他意见。
说起徐树铮,满世界征伐,雷厉风行,大刀阔斧收回外蒙。那几天风头一时无两。可惜呢,他还没在那儿坐热板凳,转眼又掉头回北京了。权力场里风云变幻,一着不慎,英雄也只能饮茶叹气。背后的苏联老大哥还在暗中拱火,外蒙又蠢蠢欲动。哎,说到底,家门口这点地,总被隔墙的邻居看着。
其实国民政府眼巴巴地盯着外蒙,也不是不知道利害——只是那会儿国内一天一个麻烦,外头的事只能先放一放。蒋介石压力山大,儿子蒋经国跑去跟斯大林聊,希望还有转机。斯大林话说得不多,意思却很实在:你现在跟我谈地儿,我考虑的是“后院和大门”。大地本来连着铁路,矿藏,兵马,粮食,苏联想的可比咱多。
话说回来, 1946年一纸条约下来,外蒙就这样成了“别人家孩子”。你说普通人心里能不郁闷?秋海棠变瘦鸡,不光是地形图上的折损,还是人心深处的隐痛。你要是现在问旁人:外蒙要是还能回归,咱是不是又能硬气一把?不少人点头:“中国如果再添块地,和美国拼,还用怕啥?”
地理上说,外蒙古土地广阔,一望无际,比七个湖南还要大——但人口稀稀拉拉,不到350万。资源呢,多得吓人,铜矿、黄金、煤、油,什么都不少。中国人多地少,对矿产需求的瘾,真是一天比一天大。不管是手机、房子、还是高铁,全都离不开铜。现在咱们还得抬头看智利那点矿石,价钱被西方死死卡着,要进口一点,还得瞅美国的脸色。说完这些,咱心里多少明白点外蒙那片地的分量了吧?
咱民族常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蒙古牛羊多,6000多万头,数着都累。中国粮食自给率刚刚过八成,大豆这些当饲料的,还得仰仗进口。粮食这事儿啊,全球就那么几家公司在玩,粮价一翻,养牛的、吃肉的都跟着发愁。你要是有了蒙古国这批牲畜,算下来会便宜不少。外蒙的牛羊进了中国厨房,市场连带活络起来,大家都有饭吃。外蒙也多了实打实的收入,说不定人家也愿意“回家”。听着像两家“搭伙过日子”,谁都不亏。
但话说回来——哪有好事一下就能成?外蒙夹在中俄中间,这位置可不一般。不是这边亲就是那边近。上世纪那几回苏联陈兵百万,咱在北方修建三线,打的是谁都心知肚明。后来冷静下来,外蒙成了地缘缓冲——大家都心照不宣,谁也别把这根线绷断。
你要是说让外蒙马上回归,那俄罗斯得不高兴。苏联当年怕外蒙丢了,有一天大铁路就直接暴露在中国兵锋下。现在中俄关系虽不是铁板一块,但对美国、北约,那确实同气连枝。哪怕再多资源、牛羊,地缘政治那是生铁坨,说搬就搬几十年都搬不了。有些东西,哪怕理想再美,现实早就摆在那里。
闲聊一句,其实外蒙如今“自个儿过日子”,夹在中俄、美国之间,也挺不容易。小国求稳,挣点钱、不结仇,谁都想这么活着。但历史这东西,就像家里老桌子门轴,时不时吱呀一下,提醒你过去的事儿还没走远。
至于外蒙什么时候能回归?谁也没准。每一代人有自己的困惑。回望草原深处,牛羊依旧,风声跟当年苏武听到的没变。中国强了,世界变了,外蒙还是外蒙。你说,这份情、这份地,真能有个终局吗?历史翻来覆去,也许就是想让咱们一直琢磨下去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