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到4日,捷克选民做出了他们的选择。前总理巴比什领导的"不满公民行动党"以34.7%的得票率位居第一,而现任中右翼政府仅获得23%左右的选票。
这场选举的核心议题很直接,要不要继续无条件援助乌克兰。
巴比什在竞选中反复强调一件事:如果当选将立即终止捷克"为乌克兰筹集百万枚炮弹"的计划。
这个由现政府牵头的项目,到现在已向乌克兰输送超过150万发弹药,选票统计出来后,捷克的对外政策走向基本明朗了。
说起捷克这个炮弹倡议,得从去年说起。2024年2月,捷克总统彼得·帕维尔表示,捷克已经在"欧盟以外地区"确定了50万发155毫米炮弹和30万发122毫米炮弹的来源。
当时乌克兰在战场上炮弹短缺严重,西方国家产能跟不上,捷克政府想了个办法,派人满世界找现货。
这个项目后来越做越大。消息公布后不久,就有"十多个国家"加入了这一项目,并"捐助了数百万美元"。
到目前为止,捷克方面已获得了"近20个其他盟友的支持",包括加拿大、德国、法国、挪威、荷兰和比利时等国。钱是各国凑的,炮弹是捷克去找的。比利时出2亿欧元,荷兰拿出2.5亿欧元,德国给了最大一笔5.4亿欧元。就这样,第一批资金超过13亿欧元募集完成。
但巴比什看不惯这套做法。他本人就是个商人,靠农业生意积累了43亿美元身家。他在竞选时反复说,捷克自己的民生问题都没解决好,凭什么往外撒这么多钱。
巴比什的竞选主要诉求包括减税、提高薪资与退休金、停止军援乌克兰。这些承诺在普通选民那里很有市场,尤其是经济不景气的当下。
选举结果出来后,局面变得复杂。官方点票结果显示,"不满公民行动"党获得80席,执政联盟成员"在一起"联盟得票率略高于23%,获得52席。
捷克议会总共200个席位,按照捷克法律,由于"不满公民行动"党未过半数,无法单独执政,将与其他政党联合组阁。
巴比什说,将寻求一党内阁,但会与其他两个细小政党,包括极右的自由和直接民主党展开组阁谈判。
现任总理菲亚拉那边态度很强硬,断然拒绝与巴比什合作。巴比什回应说,跟菲亚拉的执政联盟一起干"可能会让他感到恶心"。双方撕破脸了。
这场选举让欧盟那边很紧张,欧洲政界人士担心安德烈·巴比什领导的捷克反对派运动"不满公民行动"在捷克议会选举中获胜,担心其领导人将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托和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菲佐一起成为欧盟的"破坏性人物"。
匈牙利和斯洛伐克这两年在援乌问题上本来就不太配合,现在捷克可能也要加入这个队伍。
捷克总统帕维尔是军人出身,曾担任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立场坚定支持乌克兰。但捷克的政治体制里,总理才是实际掌握行政权的人。帕维尔可以表达不满,却没法阻止议会选举的结果。
如果巴比什组阁成功,新一届政府将调整捷克内政外交政策,更注重国内民生,在移民、气候变化等政策上与欧盟意见相左,并可能减少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
"减少"这个词用得很谨慎,毕竟捷克不太可能完全断掉对乌援助,但那种全力以赴的态势肯定要变了。
这场选举背后,是捷克民众的真实诉求在起作用。过去几年捷克通货膨胀严重,民生压力大,老百姓希望政府把钱花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往外援助。
巴比什抓住了这个点,选举策略很成功。菲亚拉政府虽然在援乌问题上赢得了西方的赞誉,但在国内选民那里却没多少加分。
从更大的格局看,捷克这次选举是欧洲内部分歧的一个缩影。西欧国家还在强调团结援乌,但中东欧一些国家的民意已经转向。
斯洛伐克去年就选出了不太愿意援乌的政府,现在捷克也走上类似道路。匈牙利本来就是这条路上的先行者。这三个中欧国家如果在欧盟内部形成一个小团体,对布鲁塞尔的决策会产生不小影响。
捷克选举尘埃落定,政策调整在所难免。欧洲对乌克兰的援助不会因为捷克一家而停摆,但原本铁板一块的支持阵营出现裂痕,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民意是会变的,政策也会跟着调整。接下来几个月,就看巴比什能不能顺利组阁,以及新政府会把援乌政策调整到什么程度。无论如何,这场选举给欧洲的对乌政策按下了一个减速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