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廉价首饰致癌物超标9000多倍
3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文|祝小同
谁的首饰盒里,还没几件“貌美价廉”的合金饰品?十几块的手链、几块钱的耳钉、几十块的“沙金”项链,凭着“大牌平替”“洗澡不掉色”的噱头,成了不少人装点日常的“性价比之选”。可最近冲上热搜的“廉价首饰致癌物超标9000多倍”,属实给所有“饰品爱好者”浇了一盆冷水——原来这些看似无害的“美丽小东西”,可能藏着要命的“毒”。
先给大家算笔账:市场上那些喊着“纯银针”的耳钉,批发价低至1元一对;号称“镀24K金”的手镯,拿货价不过十多块。商家难道是慈善家?当然不是。记者送检的21件样品里,17件镀层厚度不达标,一款“镀银”手镯镀层仅0.24微米,离2微米的国标差了8倍;某“镀金”手镯镀层更是只有0.03微米,连标准的零头都不到。说白了,这些所谓的“镀金镀银”,不过是给合金穿了层“金箔外衣”,磨几天就露馅,而藏在镀层下的,才是真正的“狠角色”。
最吓人的不是“货不对板”,而是重金属超标。某款标注S925银的耳钉,镉含量超标9000多倍——要知道,镉是一级致癌物,在人体里“赖着不走”,长期接触会损伤肾脏、骨骼,甚至诱发癌症。还有镍,这个“过敏界常客”,约15%-20%的人对它敏感,戴个几天耳钉,耳朵就红肿流脓;戴条手链,手腕痒得抓心挠肝,皮肤科医生管这叫“首饰性皮炎”,说直白点,就是你的皮肤在跟劣质金属“打架”,而输的永远是你。
商家为啥非要往首饰里加这些“毒元素”?答案就俩字:省钱。镉、镍这类金属,价格比金银低到尘埃里,加工起来还“听话”——易塑形、耐腐蚀、不容易掉色,随便捏吧捏吧就是爆款样式,成本压到最低,利润抬到最高。更离谱的是,为了卖货,商家还玩起了“文字游戏”:刻上“S925”“999”的印记,谎称是纯银纯金;拿出假检测报告忽悠消费者,甚至教卖家“只管说纯银,别管实际材质”。一套操作下来,消费者以为捡了便宜,实则把“健康雷区”戴在了身上。
有人可能会说:“我戴了好几年廉价首饰,也没啥事儿啊?”这就像抽彩票,不是没风险,只是没中奖。首先,镀层磨损是个“时间问题”——再光鲜的镀层,经不住日常摩擦、汗液浸泡,迟早会露出里面的合金基材,镉、镍这些有害物质会顺着皮肤毛孔“钻”进身体;其次,过敏和致癌都是“慢性伤害”,镍过敏可能今天没事,明天突然发作;镉的危害更是日积月累,等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别觉得“几块钱的东西,戴戴扔了就行”,健康哪是几块钱能买回来的?
当然,我们不是要大家都去买天价首饰,毕竟追求性价比是人之常情。只是选饰品时,得多留个心眼:别迷信“网红爆款”和“超低价平替”,正规品牌店、有检测认证的商家,总比批发市场“论堆卖”的摊位靠谱;优先选纯银、纯金、医用不锈钢这些安全材质,尤其是耳钉,别贪便宜买“三无银针”,宁可多花几块钱买真银的,也别让耳朵遭罪;洗澡、运动时及时摘饰品,汗液会加速金属溶解,少戴一会儿,风险就少一分;如果戴完皮肤发红、瘙痒,别硬扛,赶紧摘了清洗,严重的话及时就医。
说到底,首饰是用来装点生活的,不是用来“谋害”健康的。那些靠偷工减料、添加有害金属赚快钱的商家,终究会被监管和市场淘汰;而我们消费者,也得明白“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别让几十块的廉价饰品,换来几百上千的医药费,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毕竟,真正的“精致”,从来不是靠一堆含毒的合金撑场面,而是选安全的、适合自己的,让美丽和健康兼得。
监管部门也该跟上节奏,加大对饰品市场的抽检力度,把那些“毒首饰”从货架上清出去;电商平台也别只顾着流量,对违规商家该罚就罚,别让“低价”成了“劣质”的遮羞布。只有商家守规矩、监管不缺位、消费者擦亮眼,才能让首饰盒里的“美丽”,真的只留美好,不留隐患。(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廉价首饰致癌物超标9000多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