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不仅是我国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皇家古建筑群,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 故宫能够大到什么程度? 要知道,欧洲著名的罗马教廷梵蒂冈也不过是故宫的五分之三,虽然梵蒂冈是袖珍小国,但也足以看出故宫是多么的夸张。

我们知道,故宫在历史上是明清两个朝代帝王所居住的宫殿,也是全国最高权力中枢所在,时间跨越长达六百年之久,当真是人类历史上一大“奇迹”。 那么,故宫出自何人所造?如此庞大的建筑群又花费了多少心血?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一下故宫的前世今生。 在历史上,定都北京的同样还有明朝之前的元朝。所以,很多人可能以为现如今的“故宫”始建于元朝。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元朝时期的“元大都”(现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帝王所在,必然有皇家宫殿,但可惜的是,直到现如今也没能发现有关“元大都”时期帝王宫殿群的遗址。 而真正开始修建如今“故宫”要到了明朝时期,而这位皇帝也不是别人,正是永乐大帝—朱棣。 历史上,朱棣曾经作为“藩王”被册封于北京,但那时候他仅仅只是一个王爷,尽管手握重兵,却处境危险,再加上礼制所在,他不可能在当时修建“皇宫”规模般的故宫。

那具体是在什么时期开始下令修建的? 答案是公元1406年。 而熟悉历史的都知道,这一年,朱棣早已“靖难”成功,并且已经在南京当了四年皇帝。 明朝开国的国都在南京,作为明朝的继任皇帝,尽管这个皇帝是从侄子手中抢来的,但为了显示法统的正当性,朱棣显然应该留在南京,将南京继续作为国都也是毫无争议。 那么,为何在南京待了短短四年后,朱棣就冒着动摇“国本”的风险决定迁都北京,并下令营造皇宫?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下面分析一番。 首先,南京本非朱棣的势力大本营,因为他在很早的时候已经“就藩”北京,并且一直在北京经营自己的势力,虽然早已登上了皇位,但毕竟这个皇帝是从别人手里抢来的,始终让他觉得不踏实,因此,越早回到自己的势力地盘范围越安全。 再者,对于南京这个地方,朱棣必然是“心生愧疚”,并且惴惴不安的,毕竟,当年他带兵打到这里,不仅赶走了自己的侄子,而且杀戮了太多的前朝臣子,家眷故人。

这种手上沾满太多鲜血的“回忆”毕竟让人难以心安,为了避免“睹物思人”,回到熟悉的北方都城肯定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最为重要的是,明朝内部已经安宁,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于北边蒙元。为了江山永固,就必然需要坚守北方,甚至主动出击。 如此一来,北京的地理位置显然要比南京更为合适。

因此,从上述几种要素考虑,朱棣放弃大明“龙兴之地”,选择北迁也在情理之中。 永乐大帝在公元1406年下令修建故宫,直到1420年才修建完毕,期间整整历经14年的时间,如此漫长的时间,也就注定了“故宫”规模必然是浩大恢宏、独一无二的。 为了能够修建出理想的宫殿,朱棣下令发动全国各地开始准备营建宫殿所需的材料,包括堪比黄金的“金丝楠木”、珍稀“汉白玉”,以及那数不尽的地下“金砖”。 所谓的“金砖”,并非是用黄金打造的“砖块”,而是地基所铺垫的“砖块”。 一块普通的“砖块”如何能堪比“黄金”?甚至在几百年之后,被我国专家修复时,仍能为之连连惊呼?

众所周知,故宫面积巨大,所需的铺设地面的“砖石”也必然是数量浩繁。但不管所需数量多少,最重要的是保证“砖石”的质量“固若金汤”,以期能够传之万世,永保大明。 所以,为了能够找出最好的“砖石”,全国各地开始进贡筛选,直到最后选定了苏州的“陆慕”砖窑。 大家知道,苏州距离北京路途遥远,即使烧制完毕,光是路途运输耗费就是天价,但为何却依然不惜成本选定在苏州呢?

答案就是质量上乘。 苏州陆慕毗邻太湖,因此一来土壤细致,是烧制砖窑不二之选;二来,太湖之水用作“窑水”同样是上乘之选,二者结合,造就了苏州陆慕天然优质的制作条件。 有了材料,如何烧制“金砖”同样大有讲究。 首先,金砖全部都是人工烧制,而且工序繁杂,共计八大步骤,同时每一大步还有详细的细小步骤,这就导致一个制作周期短则130天,最长可以达到720天之久。

而且每一批金砖制成后,抽检不合格的不能超过4块,否则就要全部放弃,力求能够让每块金砖能够达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标准。 如此耗费巨大的金砖,按理说质地坚固自不必说,地面铺设一层也就可以,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专家在修复时发现,故宫的地下金砖绝不单单仅是“一层”,而是采用“横七竖八”的铺排形式,总计达到了15层之多。 那么故宫为何要铺设如此巨量的地基“金砖”?

这大概是因为作为大明的政治中枢,历代帝王的宫殿居所,故宫不仅要考虑到漂亮美观,而且还要力求“安全可靠”。 而我们知道,古代的城池大多高大坚厚,一般不会轻易攻破。因此,攻城部队就常常以“穿墙挖地”的形式攻破城池,这就给地基牢固性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而朱棣作为“马上皇帝”,一生征战无数,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 因而也就不难得出故宫的地基要打15层之厚。 作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皇家建筑群,早已成为我国光辉历史文化的经典代表,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不折不扣的世界文化历史“瑰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