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在伦敦15年,先打工后创业。下面是他的口述,程苓峰增删提炼。

跨国家庭内战

1

15年前被H公司派出国工作,先在非洲后在欧洲。当时大老板说,价格不要压得太低,不要让别人活不了。大老板还说,将来应该是三足鼎立,两极世界是不稳的。

我们普通人出海就是搞钱,但大人物是有顶层设计的。

华人在英国的创业空间比较窄,大部分做餐饮,少数技术精英去大厂。我算高级白领,经常去中餐馆吃饭。很多福建人到欧洲开中餐馆,有个老板来了十多年,他骄傲的告诉我,他有四个小孩,每个都有套房,都“安排好了”。

中国人吃苦耐劳,地球第一。这里很多建筑工人,每个月寄钱回家,十多年没回去过,因为是黑工,没签证,回去了可能再也回不来。

他们选择了这种生活,就是为了搞钱,为了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可以十多年跟家庭隔绝。

中国人是搞钱第一,安全第一,子女教育第一,三个第一加在一起,其实是责任第一。可能因为历史上习得的肌肉记忆,总要抓住一点东西才睡的安稳。跟打鸡血一样,拼命鸡娃。

中国人在英国50万,印度人至少10倍。英国国会里有1/3是印度裔,华裔只有一个。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历史交流很丰富,英文好。

我雇的装修队是印度人,夸夸其谈,一分要说成十分,过度自信。而中国人很谦虚。

但这两个种族都重视教育,不相上下。我家老大读的重点中学,亚洲人和印度人多,本地白人没几个。印度人非常抱团。

中国人第一代过去,融入本地几乎不可能,基本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生活圈里,婚姻出问题的比较多。

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封闭系统里运转,最终会消亡。就像闷在一个大罐子里,因为鸡毛蒜皮就会吵架。

尤其女人,如果男人的事业一成不变,望子成龙的梦想也破了,白雪公主的梦想也破灭了,加上更年期,受不了的。

离婚之后,男人还是继续找中国女人,女人有一些会找老外。

到了二代,男孩子很多自闭症。不止中国二代,日韩二代也是。我在大厂有两个老同事,一个的儿子天天在家里玩游戏,已经35岁。还有一个的儿子不说话,不社交。这些不是个例。

我上小学在一个村里,如果隔壁村转过来一个男生,那雄性之间会发生主权之争,要分出来谁是老大,外来的人一般要低头,要不会受欺负。

这是小孩的天性。在大人的世界里,理性为主,有制度的约束,有逃避的空间,但小孩的世界都是原始本性,所以霸凌会存在。

二代的女孩子,融入本地没有问题。女孩子没有权力竞争意识。

2

我离开大厂,是因为有个政策,5年到期就要派去其它国家。为防止腐败,就要换新的动力。其实驻欧洲算是福利,大家轮流来。我是被派去南美。

当时我的老大已经习惯英国了,拖家带口去南美太麻烦。我自己也觉得在大厂打工没意思,工作没挑战,是个螺丝钉。我渐渐认识了自己,我要折腾。

出来第一个创业是磨豆腐。我爷爷辈就是磨豆腐的,但我基本是在快手上新学。

我租了个工厂,一个人干,很辛苦。机器从国内运来,也经常坏,我还学会了电工。

第一大客户就是原来这家大厂,我认识大厨,给食堂供货。也给这个小镇上的华人供货,但华人少,天花板低。

每个月有4000磅的销售额,除去房租和成本,有2000磅利润,一周只工作两三天。

但当地的华人豆腐市场是东北人控制的,他做了几十年,厂子大,成本低,我最终竞争不过。

刚开始我给老婆画饼,要往伦敦发展,伦敦是华人聚居区,而且欧洲的素食主义者也吃豆腐,利润比较高,当时是日本人占领的。

但豆腐的保质期短,运输成本高,而且也没差异化,往伦敦发展失败了。

有个朋友是海底捞的供货商,他说海底捞在伦敦也是亏损,因为华人市场不大,外国人也不怎么吃火锅,这是投资失误。

而且,海底捞的二代在接班,管理也有问题。

我就转去卖二手车。有个伊朗人,会修车,很精明,他不投钱,投技术。但这个人天天算计,没意思。

疫情来了,我做了个本地送菜的APP,但华人市场太小,也没意思。

后来炒过一段外汇期货,有个月赚了十万镑,但又亏了,来来回回压力很大,很焦虑,长期看回报率很低。

我就看各种理论书,看哲学,控制自己的心态,放弃得失心,放弃执念。但后来觉得,我赚的每分钱都是别人亏的钱,冥冥中也没做什么好事。

后来就想做实业,正好2022年TikTok来了,当时我做豆腐租的仓库还在,就开始在TikTok上卖货。

我做运营,还有两个合伙人,一个是职业女性,来英国留学,已经待了20年,非常本地化,采购力很强。

还有个物流公司,投钱。以前的货流是b2b,后来慢慢变成散件,电商货。物流公司要适应这个新情况。

temu和速卖通上的商家,多数是搞国内的供应链,跟欧洲本地商家的关系不大,这样官方后期会找你麻烦。

TikTok的本地化程度很高,有利益共同体,这是长远的做法。

我没想搞中国的供应链,肯定搞不过在中国本土的人,我主要卖面、酱、年糕,主要从韩国拿货,韩国文化输出很强,在欧洲接受度很高。美国货也有,美国跟欧洲文化相通。

客户都是欧洲本地人,占99%,华人在欧洲还是太少。

本来找了个英国小妹当主播,一小时薪水12.5镑,但性价比低,砍掉了。

现在就让我们自己的华人阿姨上,她不会说英文,就是展示商品,靠性价比,直接上链接卖,一场能卖两百镑。

都是自然流量,多的时候有70个人看,少的时候10个人。

有些退休老太太经常看,有个人每天都下单,我们提醒他,你吃不完,她说没事,可以送给福利院的护工。有个老太太每天在群里帮我们回答问题,某天有事不来,还会提前打招呼。

这只是销量的小头,大头还是给专业的网红卖,另外TikTok shop占了30%。头两年TikTok会给免费流量,到第三年我们就必须投流。

我们下一步往德国发展,最后去美国。我想做成食品业的SheIn,用小单快跑的方式。

壁垒也比较低,本地的中国人虽然少,但特别卷。我们有先发优势,量大,所以价格比较低。另外要做自主品牌,自己做供应链。

中国来的食品,英国海关检查也不严,都是如果出了问题再倒查,民不举官不究,其实都是进口的商家自己把控质量。

如果在华人超市买东西,跟在中国本土买的是一样的。但本地白人的超市,更注意质量。

3

老婆在我这里帮忙,比如打包。她如果在家,辅导孩子作业,矛盾会很大。

英国也有很多羊毛党,跟拼多多上一样,我老婆就去对付他们,把怒气发泄到他们身上,可以天天吵架。

我三个孩子都很聪明,周末都去中文学校,这里每个区都有中文学校,跟大使馆有联系,春节还会搞活动,也是文化传播的一环。

但孩子对学中文兴趣不大,因为没有用的地方,他们三个在一起都会讲英文,英文是他们的母语,他们的内核是英国人。

他们关注自我,学校里教的是独立自主。他们会对父母说don’t shouting,会跟妈妈吵架。中国的小孩都要学会忍让,但他们要你respect 。

他们就是有钱就花,没钱再赚,没有存钱的意识。他们交朋友不分黑白,没有种族概念。

我大孩子上的是女校,她请同学来家里过夜,是个黑人,身上有味道,会抹很重的香水。

她妈就抱怨。她说你这是歧视。她妈说,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细菌群,你带进来新的细菌群,我们受不了。她就说,我关上门,这是我自己的空间。

她妈要她努力,上好大学,很焦虑,但她自己不紧张,学校管的也特别松。妈妈的英语也不好,不知道她学的怎么样,想管也没有抓手。

一个中国虎妈跟一个欧洲自由灵魂的矛盾,更年期碰上叛逆期的冲突,加上老公事业不顺,所有矛盾都需要出口。

一般的跨国家庭,就是两个国家的人结婚,确实不稳,但分开就行了。可父母是中国人,孩子是英国人,就只能硬扛了,没有退路。而且父母肯定要吸收消化掉大部分的情绪。

我们两年回一次中国,她们觉得中国好,奶茶好喝。在唐山一个小县城,吃的玩的什么都有,热闹丰富,老三九岁,都不想回来了。

但在文化上他们感受不到中国。

我的父母也不来欧洲,觉得没啥意思,年纪大了也比较封闭。他们来这里帮你带孩子,又累又无聊。

4

以前听人说,在西方,孩子到了18岁就踢出去不管了,但其实该管还得管,没房子还得回家住,没钱了还得帮着搞钱。

但西方人的界限感比中国人更清晰。中国父母宁可自己挨饿,欧洲父母先要先保证自己。

他们也可以打孩子,但很少真打,也给孩子带孙子辈,但比例很小,不能影响自己的生活。他们原生家庭的问题不比中国少。

来之前印象里觉得欧洲好,肯定没人闯红灯。来了才知道,欧洲基建不行,伦敦的地铁没信号,法国的地铁有尿味儿。

虽然是全民福利制度,但效率很差,急救中心的满意率十年来一直下降,政府没钱维护。

中国人看牙得回国内,在英国你要等几个月。而且医生水平差,因为人口基数少,遇到的疑难杂症也少。大病不要想靠公费医疗,搞不定的。

到欧洲是破除迷信。以前盲目崇洋媚外,现在更平和的心态看一切地方和一切事。

西方人的边界感很强。两家的院子挨着,你多占一厘米都不行。我门口的垃圾,没我同意,你好心帮我收掉也不行。我的停车位就算空着,你没经我同意就不能占。

同性恋很多,以前有个同事是同性恋,在国内不表现出来,辗转到了英国就放飞了。他有次跟我说,为什么不请你到我家去玩,因为我的另一半是个英国男人。

因为长期富裕,福利好,所以安全感足,往上爬的心思不强,就追求自己的快乐,追求精神世界。

但一直在吃老本,不长久。人的本性都一样,经济好,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不好,肯定有人闹事,整个群体会受影响。

中美之争,我觉得中国是扛得住美国的,因为两极是这个世界的规律,有南就有北。

中国人这么拼,没理由失败。你只要不傻,一出来看世界,你就知道中国人一定行。只有没出过国的人才想象,觉得国外更强。

中国人的能力是几千年延续下来,融到骨子里的,就跟长在土壤里的树一样,是地理决定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问:你的太极球是什么。就是把矛盾打通,不对抗,而是相生。

Tony:一极是养家糊口,一极是找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 之前在大厂,这两极是隔断的,现在自己折腾,两级开始互相缠绕,在自己的乐趣里找饭吃。

东方是太极球,而西方是火箭筒。

西方认为世界有个终点,历史是一条从混乱走向秩序、从蒙昧走向真理的线性道路。它不是循环,而是进步。不是内在调和,而是外在征服。

它的动力不是矛盾统一,而是问题 - 解决 - 再进化的推进结构。在这种世界观中,矛盾是问题,不是自然。秩序不是自我内化,是要控制、治理。

这套逻辑的象征不是太极球,而更像火箭的推进器。

从地狱通向天堂,从愚昧走向真理。个体主义是燃料,每个人自我实现。线性历史观是导航系统,告诉你未来应该更好。

理性与科学是引擎,推动人类向外突破。最终目标是乌托邦、自由意志的全面实现、天堂的再造。

这是«中国人的大航海»连载之 18。

当下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要掀美国的桌子, crypto 要掀国家的桌子,AI 要掀人类的桌子。我们要在这技术、经济、政治、文化四浪叠加的乱世里杀出一条路。

一代人的天命。这是商鞅的时代,吕不韦的时代,妲己的时代,还有始皇帝的时代,孔孟老庄的时代。不以人意志为转移,乱世的尽头,将是从未有过的新世界。

程苓峰。2006 年引爆“80后”,2012 年引爆自媒体,前腾讯两栖总监,《腾讯悟空》作者。我的天性是进窄门。曾选择离开企业,离开城市,离开行业。放在今天是不害人,不求人,不用AI。在窄门里倒逼出生而为人的无上本能。

加我微信(请简单介绍自己),告诉我你的故事,你的想法。乱世怎样求生,千年变局怎样重造海上秩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