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发生之前,满朝文武没有不厌恶曹爽的,皇帝曹芳更是对曹爽一点都不爽,曹芳对曹爽不满是因为他不放权,而满朝文武尤其是其中的世家大族对曹爽不满是因为他限制世家大族的荫官制度。

进一步来说,在所有曹魏大臣的眼里,真正的乱臣贼子不是司马仲达,而是他曹爽曹昭伯。曹爽之所以这么招人恨,也不是因为他无能,愚蠢,而是蛮干,是因为他主政期间,进行了一场政治改革,这就是历史上的正始改制。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分为三点:

一、反对设立州中正官,整顿九品官人法。

二、“郡”行政级别取消,裁撤该级官员。

三、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搞腐败。

第一个是整顿九品官人法,九品中正制相信大家应该很熟悉,就是把全社会的人分成三六九等,然后由中正官去挑选高级别的人来当官,等同于吏部。陈群搞九品中正制就是在为世家和士族利益铺路,曹丕为了获得世家的支持篡位登基向士族表示了妥协。

所以中正官的权力非常大,所有人的升迁录用全在中正官的一句话。时间一长,这个中正官就成了世家大族们给自己家的人解决就业问题的代理人。皇帝反而没有人事权。不是说“九品中正制”不好,只是后期士族集团坐大,经过代代掌权者的不断改造,九品中正成为了他们选官的专属神器。导致寒门上位的空间丧失,皇权受到严重的威胁。

曹爽上来之后就表示,你们这帮人挑出来的人全是自家人,因此从现在开始,今后升迁选拔不能由你们中正官一家说了算,必须由中央的尚书台来决定。至于说中正官,以后你就只负责考察这个人的道德水平,顺便再看看地方官员的工作能力,等同于一下子就把中正官最大的权利给撸走了。曹爽这么搞倒不是因为他有多体贴底层人,而是因为任何正常的集权王朝都会逐渐的把权力从地方给收上去,不能让某一方做大。

曹爽第二个改变的内容就是废除郡的行政级别,将全国从原来的州郡县直接变成了州县两个行政级别,中间的郡就不要了。当时郡这个行政级别冗官太严重,郡做的事情和州府做的事情差不多,又和县做的事情也没有区别,行政效率特别低,明明几个人就能干的活,非要弄成一大堆的人,还得花大把大把的钱,完全没有必要。而且这些地方官员大多数已然演变成了当地豪强和士族利益的代言人,中央要收权,可谓除其根本,所以,要坚决干掉。想法初衷是好的,但操之过急,行为过激之弊端一览无余。

曹爽要改变的第三个内容就是改革服饰,包括官员的衣服、车马等等,说直接一点就是要求勤俭,杜绝奢靡。是为了缓解帝国财政危机和缓和阶级矛盾用的。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如此顺利,就是因为曹爽做的改革把世家大族全得罪了。这帮人不理解,你曹爽都做上大将军了,握紧权力之后,你不好好享福,非得改制,又要限制世家大族的人事任免权,还要废除郡,砸人家的地方工资,还不让人家享乐,那不收拾你收拾谁呢,也就是世家大族和皇家争权。

所以这场正始改制在历史上几乎也没有什么存在感,因为作为司马家或者世家大族的对立面,有关曹爽的正面信息已经给删除了,后来的正史已经彻底把曹爽给写成了纯纯的反派形象,说他花天酒地,任人唯亲。而这些世家大族眼看着司马家养了3000死士,全都装糊涂,等高平陵之变发生的时候,这帮人的反应也是相当冷静,毕竟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重大利好的消息,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好多年了。此事就是世家联手由司马家出头罢了。

曹爽集团是失败者,历史自然也不会过多记载所谓“正始改制”的执行过程,更不会记载其成绩。但从那些年大量官员辞职和一些中央官员去地方上任的记载来看,正始改制一定是有不小影响的。只不过这些改变很快就被司马懿集团为首的士族力量给绞杀了,在历史的长河里不会再激起任何涟漪。

只是后来世家大族没有想到司马家这么不要脸,司马懿事后会突然动杀心,破坏政治游戏规则,杀了曹爽三族,不过这个也不重要,此后的世族们就彻底放飞自我了。曹爽集团的覆灭,也可以看作是魏晋年间皇权与万民对士族豪强抗争之绝唱。自此后百年,天下彻底被士族掌控,绝大多数寒门庶子再无出头之日。等到寒门出头已经是两宋时期了。

嘉平三年八月,在高平陵之变两年之后,司马懿薨世,21岁的魏帝曹芳亲临哭奠,规制比照西汉麒麟阁第一人霍光。根据司马懿的遗言,将其葬于洛阳城外的首阳山上,不封不树,坟头连个标记都不留,低调到了极点。大概也怕丢人吧。

司马家的掌舵人是司马师,但司马懿没学曹操那样封公称王,司马师没有爵位可以继承,又没有拿得出手的功劳傍身,很难接住司马懿的政治遗产,司马师想接班继续辅政,不具备合法性。再就是由于司马懿杀人太多,世家大族此时也是采取观望态势。但在亲司马系大臣群体的威压下,曹芳还是无奈地在嘉平四年正月,司马师被晋升为大将军、都督中外军事、录尚书事,正式接过司马懿政治接力棒。

此时的曹芳那是相当憋屈,他现在应该理解昔日同行汉献帝的心情,本来以为司马懿死了,终于轮到自己当家,可没有想到现在又来个司马师。自己决不能成为汉献帝第二,所以必须摇人干掉他,可曹芳遍寻满朝文武,居然一个自己人都没有,原因在于:

第一,为了吸取东汉覆灭于宦官的历史教训,曹魏的太监只会端茶倒水,有的还是文盲,现培养也来不及了。

第二,曹丕为人猜忌,不肯授予宗室实权,虽然曹睿登基后有所改变,但在王凌之乱后曹氏诸王,都被司马懿看管起来了,根本就没有兵权,指望不上。

第三,大多数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已然全数倒向司马氏。

但也不得不指出的是,权力的蛋糕是定量的,就这么大的利益,你占得多,别人自然份额就少了,你全占了,别人就得去喝西北风。因此,曹芳最大帮手就是在失去权力那些世家大族。司马氏的朋友多,而敌人也肯定不少。

曹芳选来选去,选了中书令李丰

李丰,字安国,冯翊东县(今陕西省大荔县)人。卫尉李义之子,寒族出身。由于出身寒族,世家大族是不屑带他玩的。李丰就是想投靠司马家,也机会渺茫。李丰素以以品评人物闻名海内,魏明帝在位时历任黄门郎、给事中、永宁太仆等职,儿子李韬娶了魏明帝的女儿是驸马,曹爽主政时期开始崛起,升任侍中、尚书仆射。可李丰曹爽和司马懿之间摇摆不定,两面讨好,没有政治操守,为世人所鄙视。高平陵之变时,吓得缩在司马懿的车驾下,站都站不起来。可见不是一个成大事的人,在司马懿死后拜中书令。

面对曹芳的拉拢,李丰几经考虑索性投靠曹芳,因为李丰想明白了,作为外戚,司马家主政,也不会重用他。随后以李丰为首的“政变集团”组建成功,核心成员有:

光禄大夫张缉(曹芳的老丈人)

太常夏侯玄

黄门监苏铄(太监头子)

永宁署令乐敦(郭太后亲信)

冗从仆射刘贤(负责宫禁侍卫)

那怎样解决司马师?“政变小组”计划出两种方案:

A计划:由曹芳找借口宣亲弟弟兖州刺史李翼以朝见的名义,暗地带上嫡系士兵,李丰等人做内应开城门,控制九门和皇城之后,挟持司马师其逼交权。不过,这个计划胎死腹中。司马师老狐狸,根本不给李翼进入洛阳的机会!

B计划:

直接在皇宫里动手,因为司马师掌握京城内外的兵权,只有让他落单,才有机会。这个计划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嘉平六年二月,曹芳下诏:要选贵人充实后宫。按规矩,司马师必须亲临皇宫观礼,进宫,他总不能带着护卫吧,此时由李丰安排亲信侍卫,埋伏在皇宫门口,单等司马师踏入宫门,当即将其格杀!一旦得手,曹芳立刻签发任命书,以夏侯玄担任大将军,张缉为骠骑将军,全面接管洛阳防务。

计划很完美,之前也有过无数成功的先例。

可惜这计划司马师提前知道了,这就什么也别说了,整个“政变小组”成员,全部被夷灭三族,鸡犬不留,要知道夏侯玄是司马师的大舅子,司马师也在夏侯玄的三族里,没有办法,政治斗争就是这么残酷。

以司马师的聪明才智,也不难猜到,李丰的背后是曹芳。因此必须废帝,曹芳当皇帝瑞太危险,但这么大的行动,手里得有足够的人马,要知道,曹操和司马懿都没有废帝。因此必须要有一个恰当借口。

就在此时,淮南的毌丘俭起兵造反,发兵许昌,另外的一个消息是,从长安传来急报:蜀汉大将军,平襄侯姜维再次领大军进攻陇右!司马师即令弟弟、安东将军司马昭统军前往。因为从许昌到长安,必经洛阳。

曹芳也意识的到了危险,也看到了机会,于是让禁军总管中领军许允劫夺司马昭兵权,因为司马昭带兵到洛阳,必会在城外举行阅兵,只要曹芳当场发诏书,缉拿司马昭,安定局面后,迅速回师洛阳城内,一举可以铲除司马师。鉴于李丰的教训,这次的保密工作做得不错,只有曹芳和许允知道。

可惜,关键时候,曹芳怂了——曹芳看看几案上缉拿司马昭的诏书,没敢去,此事如果换成曹髦肯定能成功就这样,司马昭有惊无险,带兵进了洛阳城。司马师后来忌惮许允的禁军典兵权,就先把他平调,外放到邺城。许允刚上路,司马师就按了一个罪名将其流放乐浪郡。最终,许允死于流放途中。

许允一死,曹芳再也没有帮手,。嘉平六年九月,司马师联名众臣上奏郭太后,以曹芳沉迷女色、不思亲政(你让他亲政吗?)为借口,请求废去曹芳的皇帝位,想另立60多岁的彭城王曹据为帝。但郭太后坚持立13岁的高贵乡公曹髦为帝。但对司马师来说,无所谓了,爱谁谁吧,都一样。可司马师万万没有料到,就是这位乳臭未干的小子,将司马氏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