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王似见铜驼祸,究极根源杀太初。公元234年,蛰伏十年之久的司马懿突然发动高平陵之变,以郭太后名义免去曹爽大将军之职。此时远在高平陵陪曹芳扫墓的曹爽得到消息的曹爽思考了一夜,弃刀,决定向司马懿投降,做一个富家翁。

最终,曹爽不但没达成富家翁的愿望,还连累自己的三族被诛。此时,远在长安的曹爽表弟夏侯玄手握十万精兵,却没有清君侧,乖乖交出兵权,入朝任大鸿胪,不久改任太常,根据《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见解,简要分析如下。

首先,夏侯玄不善用兵,偏爱玄学。夏侯玄,字泰初,他是玄学的代表人物,是当时的“四聪”之一。玄学名家,讲究的是一种风度,即使在大灾大难面前,也临危不惧。当年,打雷击中了柱子,把他的衣服都烧焦了,但他依然谈笑自若,在那儿写字。像夏侯玄这么具有名士风度的人,是不懈于做出起兵造反之类的事情来。

夏侯玄的军事造诣有限,不善于用兵,如正始五年(244年),他与曹爽一起策划了失败的骆谷之役,被蜀汉王平击退,损失惨重。《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中记载:

(夏侯玄)与曹爽共兴骆谷之役,时人讥之。

其次,夏侯玄和司马师是亲戚兼挚友,存在侥幸心理。夏侯玄的亲妹妹夏侯徽嫁给了司马师,虽然已经早亡,也否定不了夏侯玄和司马师表舅哥的关系。早年,夏侯玄和司马师关系密切,在战场上共同对抗蜀汉。夏侯玄放弃兵权,回到中枢,凭着自己和司马家的裙带关系,有很大机会活命,为什么要冒险起兵呢?

他认为自己和曹爽不同,并没有架空司马懿,没有得罪司马家,不会步曹爽后尘。况且,夏侯玄与曹魏宗室和司马家都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两派之间的桥梁,调和两派之间的紧张关系。

人算不如天算,具有绅士风度的夏侯玄不懂得政治斗争的残酷,更错误估计自己的能力和司马家的野心。他犯了和曹爽一样的错误,将曹操披荆斩棘开创的大好基业断送。古代为了权力,父子反目、兄弟相残的事情比比皆是。如秦二世胡亥将自己的30多个兄弟姐妹赐死,隋炀帝弑父杀兄,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等等。

再次,夏侯玄是曹魏宗室,深受皇恩,为了魏国安定。夏侯玄,征南大将军、荆州牧夏侯尚之子,大将军曹爽表弟。他是正宗的曹魏宗亲,深受皇恩,忠君爱国。如果夏侯玄起兵讨伐司马懿,不论成功与否,都会造成魏国的内耗。

蜀汉和曹魏在一边虎视眈眈,魏国内部相残,实力下降,就会给蜀国和吴国可乘之机。当时他的叔叔夏侯霸劝其起兵对抗司马懿,实在不可为,便去投奔蜀汉。夏侯玄都言正词严地拒绝了,说:身为魏国宗室,岂能为了苟活,而投敌叛国呢。

夏侯玄听从司马懿的征召,放弃兵权,回到京城 ,他还有一种考虑,就是想在洛阳和权臣司马懿针锋相对,做皇帝曹芳的坚强后盾。他想的是虽然司马家暂权倾朝野,可皇帝还姓曹,还有很多忠于曹家的文武大臣,自己去了京城,集合所有忠于曹家的大臣同司马家做斗争。

上天没有眷顾曹家,夏侯玄、中书令李丰和皇后父光禄大夫张缉接受曹芳的密诏,密谋除掉司马师,不慎泄露,被满门抄斩。《三国演义》中记载:

夏侯玄知事已泄,乃厉声大骂曰:“吾等所哭者,为汝威震其主,将谋篡逆耳!”师大怒,叱武士捉夏侯玄。

最后,夏侯玄即使举起讨伐司马懿大旗,也无济于事。夏侯玄虽然是雍凉都督,手下十万大军,其中一大半乃是雍州刺史郭淮的军队。郭淮是司马懿的亲信,多半不会听从夏侯玄的命令讨伐司马懿,还有可能反戈一击。司马懿在雍州经营多年,门生故吏遍布全军,如果让他们抵抗蜀国的进攻,自然会听从夏侯玄的,如果率领他们讨伐司马懿,那就很难说了。

皇帝在洛阳,跟随夏侯玄起兵,就是叛乱,成功率还很低,又是讨伐自己的老上级。这给谁头上,都会衡量一二的。夏侯霸也在征召之列,没有听从命令,领着本部3000兵马造反,被雍州刺史郭淮镇压,逃往蜀汉。《三国演义》中记载:

玄叔夏侯霸听知大惊,便引本部三千兵造反。有镇守雍州刺史郭淮,听知夏侯霸反,即率本部兵来,与夏侯霸交战。

用一句话概括手握十万大军的夏侯玄为啥们没有起兵讨伐司马懿,他主观上没有动机,客观上没有条件,还师出无名,即使起兵讨伐司马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