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专家:A股开启“慢牛”模式

今年以来,A股市场悄然开启了一轮缓慢但稳定的上涨行情。与2015年的“疯牛”形成鲜明对比,本次行情呈现出明显的“慢牛”特征。这一行情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宏观经济复苏、政策支持有力、资金供给充裕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未来其演变将取决于经济转型深化与风险因素的动态平衡。

截至8月末,上证指数最高上涨41%,深证上涨59%,创业板上涨95%,科创50翻倍,北证50更是大涨173%。市场上涨节奏明显被拉长,杠杆水平、换手率和增量资金结构都更为温和。

一、行情成因:政策与科技双轮驱动

本轮慢牛行情的启动并非偶然,而是政策与科技双轮驱动的结果。政策面上,2024年9月以来的一揽子增量刺激政策,带来货币与财政双宽松。

低利率环境成为行情的重要推手。六大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跌破1%,近期多家银行又下调三到五年期存款利率。低利率降低了贴现率,从而提升了股票估值。

科技面上,中国正在从人口红利走向工程师红利,科技智造业迅速崛起。寒武纪等科技公司的股价甚至超过茅台,成为中国股王。

专家:A股开启“慢牛”模式

二、资金结构:杠杆可控,存款搬家

与2015年相比,本次牛市的资金结构更为健康。2015年,场外灰色杠杆约1.8万亿,成为后来踩踏行情的放大器。

如今,这条灰色杠杆链已被连根拔起,体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当前两融余额虽突破2.3万亿,创历史新高,但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不到3%,而十年前是4.27%。

居民存款搬家是本轮牛市的重要驱动力。7月单月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据中金测算,居民存款还有5-7万亿的“预备队”尚未大规模动迁。

三、行情特征:慢牛与震荡并存

本轮行情最大特征是“慢牛”与“震荡”并存。行情自2024年9月24日启动以来,采用“走两步退一步”的节奏。

9月2日至4日,市场连续三日下跌,首次进入整理期。这不是熊市的开始,而是牛市的中继整理期。

在“慢牛”背景下,指数回调较为温和,整理期较长,指数呈现震荡修复趋势。前期指数上涨比较稳健时,指数回撤幅度在7%-9%左右,整理时间在1-2个月左右。

四、板块轮动:从AI硬件到新能源

市场主线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前期AI硬件板块表现抢眼,光模块CPO板块年内诞生了8只翻倍股。

寒武纪年内上涨387%,中际旭创业绩大涨200%。创新药板块也迎来爆发式增长,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达66%。

近期市场主线有从此前高位的AI硬件向低位的储能及新能源方向切换的迹象。海外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国内储能电芯企业订单激增,出现“一芯难求”的局面。

阳光电源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1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78%,占总营收的40.89%,首次超越光伏业务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专家:A股开启“慢牛”模式

五、未来展望:慢牛仍将延续

展望未来,多数机构认为慢牛行情仍将延续。9家券商中大部分认为,经历前期上涨后,市场或将阶段性呈现震荡整固特点,但行情不会止步于此。

“反内卷”政策带来的业绩改善预期,以及居民储蓄入市带来的流动性改善预期,均未发生明显变化。本轮牛市的根基并未动摇。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也将对市场形成支撑。美国8月非农就业数据远低于预期,强化了美联储降息预期。美联储降息将为央行带来更多货币政策空间,有利于维持当前股市的良好势头。

六、投资策略:把握板块轮动机会

在投资策略上,投资者应把握板块轮动机会。高低切换思路下,重点关注涨幅落后但景气逻辑仍在的赛道。

新能源、新消费、创新药、有色金属、基础化工、非银金融、红利等板块值得关注。储能及新能源方向可能接替AI硬件成为新一轮市场上涨的主线。

服务消费仍是扩消费的重点支持方向。9月份可逐步布局旅游、餐饮、免税、电影等服务消费方向。

截至9月初,市场虽经历短暂调整,但中长期向上趋势未改。居民储蓄存款入市将继续成为市场走强的重要支撑。

专家:A股开启“慢牛”模式

展望未来,慢牛行情的延续将取决于三重因素的演变。从支撑面看,经济转型深化带来的产业机遇值得期待,科创板盈利改善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持续创造投资亮点。政策层面,央行明确表示将保持流动性充裕,推动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将为市场提供稳定环境。随着金融市场开放的深入,外资流入空间仍然广阔,有望成为行情的重要推动力。

未来随着“反内卷”政策推进及需求端政策出台,A股市场有望继续震荡走强。慢牛行情不是短跑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投资者保持耐心和信心。

免责声明: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或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请谨慎!

专家:A股开启“慢牛”模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