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据多方消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突然宣布取消原定于2025年11月25日的企业访华团,以及11月30日的中日友好交流活动,理由是其涉台言论引发中方不满。 顺着这个取消往下聊,企业访华团平常是干啥?经团连、商社、制造业负责人去看产线、谈采购、签合作。中国长期是日本最大进口来源、第二大出口市场,这种团一停,最直接就是项目延后、供应链对接慢半拍。把交流当筹码,短期表态爽,长期是给企业加堵。 补个背景:2023年7月23日,日本把23类半导体设备纳入管制,刻蚀、沉积、清洗都在名单里,东京电子、SCREEN、日立高新等受影响。对比荷兰ASML限制DUV、美国层层加码,钥匙一把把收走,信任自然打折。 再看中国这边没躺平。中微、北方华创、盛美、拓荆近两年设备订单走高;SMIC用DUV堆工艺做出7纳米级产品,华为Mate60是例子。就像别人抢你球鞋,你只能赤脚跑,久了练出硬茧,换鞋也不怕,替代就会加速。 把新信息和前面对比下:政治话一硬,企业先感冒。韩国的三星、SK海力士在无锡、西安,一边争取美国豁免,一边稳住对华业务,尽量让政治噪音别压过商业算盘。话再硬,账得算清。 按实际操作推进,真要硬脱开,成本吓人。一个零件换供应商,重新认证常要12—24个月;汽车、化工、机床背后是成百上千子件库。日本机床在苏州、东莞有密集服务网,维护一断,客户马上找德瑞替代;德国车企在华到今天没轻易抽身,就是这个道理。拉闸容易,恢复难。 回扣刚才的核心:这次破的是“企业合作的机会”,源头是话说过线,并不等于一句话就掰断两国关系。产业链会找缝隙把路再铺,但每次口不择言都会让路更窄、成本更高。 收个尾:尊重与合作,是对企业最省钱、对普通人最省心的方案;动不动取消交流、把商业当舞台灯,只会逼技术和订单改道。与其关门摔桌子,不如把人送到产线边、会议桌前,流程、标准、交期一条条掰开。风停了还得出海,船要走得稳,得两支桨一起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