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由中方主办的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并在致辞中明确表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的谈判中将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背后其实包含着深远的战略思考、中国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对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定位的重新思考。我试着解读下。
WTO中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具体有哪些?
首先我们一起了解下什么是特殊和差别待遇。所谓特殊和差别待遇(SDT),是WTO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逐步提高竞争力而设的一些规则和政策。它的核心是承认各国发展水平不同,为经济较落后的国家提供灵活性和缓冲时间,让它们有机会在公平规则下稳步发展。但这不是无限特权,是一种制度性保护,主要是让发展中国家自己逐步增强能力,而不是直接替它们取得成功。
WTO
具体来说,发展中国家在履行部分贸易协定义务时,比如降低关税、开放服务市场或落实知识产权规则,可以获得更长的缓冲期。这让它们有时间逐步调整产业,应对国际竞争,同时为经济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空间。
除了时间上的缓冲,能力建设也是关键环节。发达国家需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帮助其提升管理水平、标准化能力,以及企业的竞争力。这种支持不是直接给予利益,而是让发展中国家具备独立应对国际规则的能力,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
还有市场准入优惠。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市场可以享受关税减免或配额便利,这使它们的产品更容易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增加出口。以我们国家为例,21世纪初,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获得了关税减让和出口配额,这不仅带动了外贸增长,还让相关产业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为后续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打下基础。
最后,还有灵活的保护措施。当发展中国家遇到进口激增或贸易冲击时,可以通过临时关税或其他手段保护本国产业,避免经济发展被短期影响打乱。还是以我们国家为例,加入WTO初期就用过类似办法,当时一些轻工业和农产品受到大量进口冲击,政府通过调整关税和贸易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这种做法既保持了规则的公平性,也让发展中国家有机会稳步发展经济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为长期发展提供了保障。
总的来说,SDT是一种制度安排,让发展中国家有时间和机会慢慢适应全球贸易规则。它既能给一些缓冲,也能帮他们提升能力,让国家在公平竞争中一步步发展壮大。
此番表态意味着什么?
首先,李强总理这一表态显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自信和责任感。过去,中国刚加入WTO时,经济规模较小,产业基础薄弱,获得特殊和差别待遇是合理也是必要的。
但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刚起步时的模样。经济总量冲到了世界第二,产业链又全又能打,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也强了不少。如果还想着靠新的特殊照顾,很容易被人说成是借着制度便利捞好处,说不定以后谈事情的时候还会占下风。也能避免类似特朗普讽刺中国不是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发生。
李强总理明确说 “不寻求新的特殊待遇”,这是跟国际社会表达:中国有能力,也有决心在规则平等的情况下参与全球竞争,还愿意多挑点担子。
其次,这一表态在国内同样意义重大。长期以来,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低成本劳动力和出口驱动的优势逐渐减弱,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关键。如果继续依赖特殊待遇,可能让企业产生依赖心理,削弱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动力。
这也是中国对国际格局的一种回应。目前,全球贸易体系面临诸多挑战,部分国家曾质疑中国特殊待遇的合理性。中国主动放弃新的特殊待遇,这种姿态有助于增强中国在谈判中的话语权,同时提升其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