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缺席亚洲杯的内线能凑一桌麻将,虽然胡明轩和廖三宁还在球迷的心口蹦迪,但两场球下来,这支男篮的几根大腿已经慢慢浮出水面:稳定策动挡拆的赵睿、稳定统治内线的胡金秋、稳定拉开空间的程帅澎,和稳定填补四号位空白的王俊杰。
刚满20岁的王俊杰可谓是这届亚洲杯的最大惊喜,他前年还在和杨瀚森组队打U19世界杯,今年刚在旧金山大学坐稳首发,就在夏天直接入选国家队,只用两场比赛就成了男篮四号位的最优解——某些时候,甚至是唯一解。
和其他本土球员不同,王俊杰的履历略显跳脱,他几乎和CBA不沾边,反倒和NBA关系甚密。14岁就去了澳大利亚的NBA学院接受训练,4年后又和庞清方、赵维伦一道进入NBA的篮球无疆界训练营,还和布泽里斯、托皮奇等人一道,入选了那届训练营的最佳阵容。
两年后,这些海外天才陆续进入NBA,王俊杰虽然摸不到NBA的门槛,却也做出了大胆的决定:加入NCAA一级联赛的旧金山大学,并以此为跳板向NBA选秀迈进。
其实不少本土和华人球员都在美国大学打过球,可大部分都只能滑向饮水机,王俊杰就坐了整整一年冷板凳,一度在网上表示“对自己信心都没了”。好在他有新一代年轻人的优点:不内耗。他主动找教练提问,寻求能稳定上场的答案,与此同时,他给自己上强度加练,从碎片时间的3D蓝领做起,从场均不到3分的饮水机管理员,成长为场均20分钟的稳定首发。
平心而论,王俊杰在NCAA的投射并不好,今年的三分准心只有30%,真实命中率也就50出头,作为四号位实在不合格。然而反直觉的来了——王俊杰24年底的三分还不错,可那时他的队内地位还不牢,经常只打几分钟就下场,等25年三分彻底躺平,他的出场时间反而彻底稳定了。
换个角度想,投射这么不稳,他还是能靠卡位、对抗、防守和空切等数据体现不出的细节,站稳首发主力的位置,说明他微微一笑,真的赢得了主帅信任。
究其原因,还是王俊杰身高体壮,不惧对抗,啥都能干,全面发展。长期的海外训练让他的球风更接近欧美锋线,2米06的身高,108公斤的体重,他在同级别的比赛里完全不怕对抗,甚至在很多时候,王俊杰都会主动寻找对抗。像这种接球突入禁区的回合,就是他的拿手戏之一。
在NCAA都不怕对抗,回到亚洲就更是一座肉山了。面对沙特中锋的接球冲框,王俊杰毫不犹豫,直接和对面撞了个满怀,虽然自己被顶飞,却也造了对手的走步违例。
有了身体和对抗,只需再加一点持球,就能像西红柿和鸡蛋结合,迸发出别样的风味。王俊杰在腰位和罚球线的接球攻框已经成了常规战术,而且现在看来,亚洲球队还很难找到能完全罩住他转身突破的人,速度、身体和运球的结合,让男篮拥有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位优势。
在面对委内瑞拉和荷兰这种欧美球队时,王俊杰依然能像蛮牛一般凿穿禁区,甚至吸引对手三人夹击。
当然,这个年代光有蛮牛冲撞还不行,得搭上射程才能吃遍天。回归男篮之后,面对骤降一档的防守压力,王俊杰的投篮准心也校正到位,还玩起了撤步后仰的花活。
光看王俊杰在男篮这段时间的比赛,你很难想象他在NCAA的三分只有30%,他出手动作标准,投篮速度快,就算对手贴脸,也能在三分线外一步果断发炮。两场小组赛,三分球10投5中,从底角射手到挡拆外切再到递手干拔,王俊杰几乎能在任何战术中扮演空间点的角色。
王俊杰另一个突出亮点是他的罚球线策应,这两场比赛中,王俊杰频繁在掩护后移动到罚球线附近扮演卡牌大师。他做得也非常好,视野开阔,出球果断,几乎不会停球,尤其是助攻赵睿三分的这一回合,仿佛脑后长眼,不会辜负每个跑出空位的队友。
从战术角度来说,王俊杰的高位处理球能力非常值得深挖。他本身技术全面,投突兼备,往罚球线一站就能牵制对手,加上他优秀的策应水平,再发展几年就有望长成中国小火龙,盘活全队的阵地战进攻。到时候他和杨瀚森的梦幻连线,也将成为中国男篮的名场面。
比赛是最好的试金石,不用刻意强调,打着打着队友就会发现你的亮点,进攻权重也会向你倾斜。第一场教练还有意控制王俊杰的时间,试图挖掘四号位的更多可能,可两场下来,王俊杰的价值已经无需多言。他能攻能防,能突能投,能卡位抢板,能掩护策应,简直像一抹万金油,自动融入各种战术和阵容。在这个年代,这样的前锋永远不嫌多。
当然,沙特和印度都不是什么强队,王俊杰这两场也没碰到什么硬茬,他的全能身手还有待更高强度比赛的检验(可以想象,在亚洲一线队和更强的防守人面前,他难免会有吃瘪的时刻)。但他今年才20岁,还没打过真正的职业联赛,所谓的职业生涯更是无从谈起,就已经能打出这样梦幻的开局,他的未来只会让人更加浮想联翩。
而且王俊杰的成长之路虽然不算典型,却也不难复制,或许正如张兆旭所说:“我们有很多有天赋的年轻人,我不是说去美国打大学篮球这条路适合所有人,而是我们这么多人,不妨出去试试。”我们能看到,以王俊杰和杨瀚森为代表的新一代年轻人,有着更开放的心态,更开阔的视野,他们能快速融入海外篮球的体系,也能以“社牛”身份和不同肤色的队友谈笑风生。
这样的年轻人是中国篮球的希望和财富,中国篮球的未来也会因这批新苗的破土而更显光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