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帝王刘秀与赵州——历史与传说交织的故事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足迹深深烙印在古赵州大地,这片土地上众多的古迹、村名、庙名、河名都与刘秀的传奇经历紧密相连,成为延续河北优秀传统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精彩片段。


一代帝王刘秀与赵州——历史与传说交织的故事

刘秀走河北

登眺常临望汉台:耿纯对刘秀的忠诚见证

河北,作为刘秀成就帝业的肇基之所,留下了许多与之相关的历史遗迹 ,赵县的望汉云台便是其中之一。它承载着一段关于忠诚与抉择的历史佳话。


一代帝王刘秀与赵州——历史与传说交织的故事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刘秀奉刘玄之命镇抚河北诸郡国。出生在赵州宋子的世家大族耿纯久为刘秀折节下士之名望而仰慕不已,待刘秀从蓟南下,耿纯便与从弟耿、耿宿、耿植共同率领宗族宾客两千余人投奔刘秀,甚至连老者、病者都带上了棺木,以表誓死追随的决心 。据《后汉书》记载:“世祖自蓟东南驰,纯与从昆弟、宿、植共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老病者皆载木自随,奉迎于育。”当时王郎势力较大,好多郡国官吏望风归附降于王郎。耿纯怕自己宗族中有人观望犹豫,专门派耿、耿宿回乡,烧掉了所有房屋。后来,刘秀问他烧房屋的缘故,他说:“窃见明公单车临河北,非有府臧之蓄,重赏甘饵,可以聚人者也,徒以恩德怀之,是故士众乐附。今邯郸自立,北州疑惑,纯虽举族归命,老弱在行,犹恐宗人宾客半有不同心者,故燔烧屋室,绝其反顾之望。”听了这些话,刘秀叹息不已,见耿纯忠心一片,便任命他为前将军,封耿乡侯。刘秀势力扩大后,诸将纷纷劝他称帝,刘秀却一直犹豫不决。当大军行至平棘(今赵县南)时,耿纯进言:“大家丢弃亲戚乡里,跟随大王奔走战斗,就是为了攀龙鳞,附凤翼,成功得志。现在功业当就,天人相应,而大王不听劝告及时正位,我恐怕大家失望,各自离散。众人一散,就难以复合了!”这番言辞情真意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说动刘秀,促使其在驻扎鄗城(故城店)时正式登基称帝 。据《资治通鉴》载,“建武元年(公元25年),诸将且出,耿纯进曰: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今大王留时逆众,不正号位,纯恐士大夫望绝计穷,则有去归之思,无为久自苦也。大众一散,难可复合。纯言甚诚切,王深感曰:吾将思之。”

一代帝王刘秀与赵州——历史与传说交织的故事

宋子位量


一代帝王刘秀与赵州——历史与传说交织的故事

攀龙鳞


一代帝王刘秀与赵州——历史与传说交织的故事

附凤翼

天下承平后,耿纯每每感念其重用之恩,涕泪长流。于是,在赵州城内筑起一座望汉台,以解思汉之情。清光绪年间的《赵州志·舆地志·古迹》记载:“(望汉台)相传后汉初耿纯所筑,以望光武” 。望汉台原址台高七寻(古代八尺为一寻),基周长二百八十尺,上广十尺,有亭阁遮蔽风雨,并有围栏环绕。站立台上俯瞰或远眺,让人不禁怀古思今。台下辟有一道高约三丈、宽约两丈的砖砌拱券甬门,门额上方正中书有“望汉台”之名。明代赵州州判陆健以“望汉云台”称其为古赵州十景之一 。原位于望汉台的攀龙鳞附凤翼碑已移至赵州桥景区,并公布为县保文物。攀龙附凤的成语故事以及见证刘秀与耿纯君臣一心的望汉台伴随着后人书写的12首诗篇成为河北刘秀文化的鲜明脚注。

一代帝王刘秀与赵州——历史与传说交织的故事

千秋过往成今客:村名背后的故事

在赵州,诸多村名的由来也与刘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个村名都像是一段历史的切片,诉说着当年的风云变幻。

贤门楼下解危难

《赵县地名志》记载,相传西汉末年,王莽追赶刘秀至贤门楼附近,他眼见追兵迫近,情急之下看见一座高大的门楼,赶紧躲进去,正好避开了追兵,在又饥又渴时,一位老者又给他送来一大碗粥充饥,刘秀心怀感激的说到,好一个贤门楼!从此“闲门楼”改为“贤门楼”。据说,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曾获评石家庄鼓王争霸赛“金鼓王”的金石战鼓在贤门楼一带广为流传也给刘秀有关,其鼓谱分为《光武点将》《十面埋伏·交战》《胜利凯旋》三节,鼓点雄壮威武,气势磅礴,节奏紧凑,为刘秀走河北“沙场秋点兵”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2023年贤门楼战鼓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停住头里宿安眠

在《赵县地名志》里讲到,停住头村,原来叫杨家窑,相传刘秀被王郎一路追赶到该村,在夜宿无门之时,被一大户人家及时挽留,并在此住宿一夜,又躲过一劫,后来刘秀即位,便改为停主头,逐渐演变为停住头。令人称奇的是,共产党革命之初,这里建立了赵县最早的村级党组织,赵县早期多名共产党员都出生在这里、活动在这里,素有赵县“小延安”“小陕甘宁”之称 。这里也是小说《笨花》的故事发生地。

鸡嚎之处天下白

在《赵县地名志》里提到与刘秀有关的村名还有东纪毫与西纪毫。据传,刘秀被王郎的军队追赶到东西纪豪之间时,公鸡开始不断鸣叫,天忽然间大亮,吓的追兵以为有埋伏绕道而走。刘秀高兴的说东西鸡嚎,追兵跑掉。自此两村叫东鸡嚎和西鸡嚎,清代变为东西纪豪,近代变成东西纪毫。

刘秀在赵县一带的活动,不仅为村庄赋予了鲜活的名字,更成为村庄独特的文化符号。


一代帝王刘秀与赵州——历史与传说交织的故事


一代帝王刘秀与赵州——历史与传说交织的故事

水祠娘娘

衣带渐宽终不悔:水祠娘娘与刘秀的凄美传说

在赵州,有一座水祠娘娘庙,它的背后也隐藏着一段与刘秀相关的神秘传说。

相传刘秀被王莽追杀,逃至常信附近一处荒野,人困马乏,疲

衣带渐宽终不悔:水祠娘娘与刘秀的凄美传说

在赵州,有一座水祠娘娘庙,它的背后也隐藏着一段与刘秀相关的神秘传说。

相传刘秀被王莽追杀,逃至常信附近一处荒野,人困马乏,疲惫不堪的他晕倒在地,正好被路过送饭的村姑贾亚茹看到,心生怜悯。她用自己的头巾蘸水,轻轻擦拭刘秀的额头,慢慢唤醒了他。后又解带打水救下刘秀的马匹。在女子的帮助下,刘秀得以度过难关 。刘秀称帝后,始终没有忘记这位女子的救命之恩。他派大将耿纯四处寻找女子的下落,却得知女子为自证清白已经去世。为了纪念这位善良的女子,刘秀下旨册封为水祠娘娘,并敕建昭济圣母庙。从此以后,每年从五月二十八日到六月初二,还举办盛大的庙会纪念这位姑娘的忠贞义举。2020年12月,水祠娘娘庙会被列入石家庄第八批非遗名录。

亦真亦幻王莽沟:刘秀与河流的传说


一代帝王刘秀与赵州——历史与传说交织的故事

汪洋沟,又称王莽沟,这条河流也与刘秀的故事紧密相连,见证了刘秀在困境中的顽强斗志。

传说在刘秀被追杀的路上,天气炎热、酷暑难当,当他从蓟阳快跑到赵县时又困又乏,就把长枪往地下一扎想迷糊一下,躺下不久,忽然被一只蝼蛄咬醒了,他随手就把它一掰两段,扔到地上。可当他抬头看时,发现追兵正向他这边赶来。他想到是这只蝼蛄救了他,于是顺手找了一根枣树圪针,把那只蝼蛄给串起来了。从那时起,蝼蛄的腰就像一根针那样细了。随后,他又托起长枪,枪尖划着地就向东南方向逃走了,没想到他插枪的地方源源不断地冒出了水,他拖枪划过的地方形成了一条河沟,正好挡住了追兵,从此以后,大家都叫这条沟王莽沟了。

赵州大地上的古迹、村名、庙名以及河名,犹如一片片若飞若动的羽毛丰满着刘秀在河北大地上的故事,领略到刘秀的传奇人生和独特魅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