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中美在瑞典的经贸会谈结束,坐上过山车的中美经贸关系在这第三轮会谈之后有望继续企稳。中美的关切和条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双方如何过招,这轮会谈的成果有哪些?距离达成最终协议路还有多长?

Part.
1

备受瞩目的中美瑞典斯德哥尔摩经贸磋商,在当地时间7月29日夜间结束。这次磋商吸引了足够多的目光,富有悬念。中美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第三轮博弈将决定贸易战是否要重启,备受不确定性困扰的中美贸易是否会被再次扰乱。
面对记者,中国谈判代表李成钢表示,中美的谈判富有成效,还会继续进行会谈。

本轮谈判的重点是能否将中美关税暂缓限期再度延期,为中美继续磋商留下空间。会谈后,美方举行了新闻发布会,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双方举行了建设性的会谈,但具体是否要延期,还得等待特朗普的批准。
搭乘空军一号,从苏格兰返回华盛顿的特朗普表示,已经和贝森特通过电话,7月30日,他会继续听取贸易代表格里尔的汇报,并决定是否批准延期。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张建平:
从美国首次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到如今对全球展开关税战,背后都是美国以自身市场和进口为筹码,频频威胁他国加征关税,关税延期不过是其“关税大棒”的手段之一。中方始终保持克制理性,是为了防止中美经贸关系脱轨,因为这不仅关乎中美双方利益,更影响全球未来发展。
Part.
2

会谈前,贝森特放风,他想和中国谈停止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
此前,特朗普曾经发出威胁,如果俄罗斯在50天内不与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将对俄罗斯征收100%关税。同时,对俄罗斯石油的买家实施“二级制裁“,征收100%的关税。对于特朗普的“二级关税”威胁,7月15日,中国外交部回应,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张建平:
中方态度始终明确:中俄贸易是两国间的事,与第三方无关。俄罗斯是中国长期重要经贸伙伴,中俄远东石油管道使贸易便利,且贸易额持续增长,不受俄乌冲突或美俄斗争影响。中俄石油贸易互利共赢,对中国这样石油依赖度高的国家来说,进口俄油对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至关重要,这一利益我们必须捍卫。

中美斯德哥尔摩磋商前夕,美国与部分主要贸易伙伴达成了贸易协议。
7月22日,特朗普宣布与日本达成“史上最大”贸易协议。根据协议,美国对日本征收15%的关税,日本需要向美国开放大米等农产品市场,并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其中90%的利润归美国所有。
7月27日,中美谈判前一天,美国和欧盟达成贸易协议,美国对欧盟征收15%的关税,欧盟还需要对美投资6000亿美金,并向美购买7500亿美元的美能源、军工产品等。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张建平:
近期有不少批评指出,若欧盟4月能与中国联手对抗美国,局面或不同今。如今欧盟内部反对声高涨,严厉谴责当前这份有失尊严的协议。欧盟走到这一步,皆因过去对美一直抱有幻想。
中美伦敦二谈后,特朗普对华态度发生了大转弯,一系列利好不断传来。
7月11日,中国外长王毅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首次会面。双方加强了沟通。

7月15日,美国科技巨头英伟达的CEO黄仁勋访华。来华前,黄仁勋与特朗普和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分别会面,让他本年度的第三次中国之行蒙上了极深的政治色彩。也正是在这次访华期间,英伟达宣布AI芯片H20重新获得美国政府对华出口许可。随后,特朗普也宣布了放松对华人工智能芯片的管制。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称,此举是6月中美伦敦磋商建立框架协议后,美方的履约举动。

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参赞 何伟文:
这实为一场博弈。美虽嘴上称芯片管制不能谈,却暗中调整,如放宽对英伟达部分芯片出口。不过,这并非美政策根本转变,因其放宽的只是“阉割版”芯片,非原标准。但至少表明我们仍有谈判和推动改变的空间。

7月16日,黄仁勋脱下标志性皮衣,身穿唐装站上了第三届链博会的演讲台。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张建平:
这家市值超4万亿美元的跨国巨头,规模堪比日本印度的全年GDP。但芯片需依赖应用市场,对黄仁勋而言,中国市场至关重要。当前中美经贸关系经多轮谈判后氛围好转,借此契机推动芯片贸易、满足双方发展需求,其实是互利共赢的事情。
Part.
3
过去的四个月,中美经贸关系仿佛是坐了过山车。

4月2日,特朗普推出“对等关税”,中美新一轮关税战爆发。高峰时,中美之间的关税规模高达145%。经贸关系陷入停滞,货轮停运。5月12日,中美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第一轮磋商,达成了关税战“休战”协议。中美贸易迅速恢复,甚至出现船荒。
日内瓦首谈后,中美贸易战转向科技和稀土领域。美国对中国的非关税制裁手段层出不穷,接连对半导体,半导体设计软件,大飞机发动机等实施出口管制措施。而中国则祭出稀土管制。

事态不断升级之际,中美两国领导人打了自特朗普上任来的第一次电话,确定尽快举行新一轮经贸团队线下会谈。6月9日到10日,中美在伦敦展开第二轮磋商,达成框架协议。这一利好直接推动中国在6月份的出口同比增长5.8%,超出预期。增长强劲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国际贸易商希望赶在8月12日关税暂缓期限之前发货。中美关税战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阴影,仍在困扰国际贸易。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4至6月,中国对美出口下降24%,但中国在4至6月的总体出口却稳定增长6.4%。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18%,对日本出口增长7%。中国对美国以外国家出货加快,推动了整体增长率。
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参赞 何伟文:
此前预计美国加征关税后,中国今年经济增速将降至4%,但上半年实际达5.3%。昨日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将中国今年增速预测上调0.8个百分点至4.8%,受此带动,全球增速预测也上调0.2个百分点至3.0%(4月预测为2.8%)。可见,美国对华出口下降虽非利好,但对中国外贸及整体经济的影响远小于外界,尤其是美方的预估。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张建平:
当前中美经贸领域相互依存关系其实极为紧密。研究显示,中美是全球最具系统重要性的两大经济体,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已将两国深度绑定。即便中国拥有全产业体系,但在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及部分软件领域仍依赖国际贸易;而美国缺失的产业和产品更多,依存度更高。

多家外媒评论,近期,“访华”似乎成了特朗普最感兴趣的事情之一,是他挂在嘴边的念想。
本次中美磋商谈再次延期暂缓执行关税,也是为特朗普访华做铺垫。《金融时报》爆料,负责出口管制的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近几个月来频频被特朗普告知,避免对中国采取强硬行动。
分析认为,种种迹象表明,特朗普想通过各种友好举动,促成访华。

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参赞 何伟文:
特朗普曾表达访华意愿,这是好事,我们也积极推动。但更重要的是,中美需着力解决现存矛盾问题。美方应展现政治意愿,与中国保持政治、外交、经济、投资、贸易及人文等各领域关系的稳定,如此后续合作推进才会更顺畅。

制片人:宋阳
编导:夏莎
编辑:王津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