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元首会晤能否按下俄乌“停火键”

“特朗普政府俄乌战争政策,说到底是为美国的眼前利益服务,而不是谋划俄乌双方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关系。”(视觉中国/图)

一场即将到来的会晤,将全球的目光拉向了地球北端的冰封之地。

2025年8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Truth Social)上宣布,将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于8月15日在阿拉斯加州举行“重要会晤”。

阿拉斯加的选择,绝非偶然。“此地远离欧洲冲突的核心地带。”多位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指出,“阿拉斯加提供了一个相对‘中立’却又浸润着历史联结的特殊环境。”他们认为,对于美俄之间可能涉及乌克兰问题等高度敏感议题的谈判,这里或许能降低直接对抗的烈度,为艰难的对话创造一丝可能。

重返白宫的特朗普,面临兑现“迅速结束俄乌战争”竞选承诺的压力,与普京直接对话,其国内与国际的政治得分几何?而对于深陷冲突泥潭、承受西方严厉制裁的俄罗斯,又意味着怎样的破局契机或外交筹码?

在阿拉斯加的美俄元首会晤,涌动着远比表面更为复杂的暗流。

特朗普需交“完美答卷”

美俄元首会晤能否按下俄乌“停火键”

当地时间2025年4月25日,俄罗斯莫斯科,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见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视觉中国/图)

就在特朗普放出领导人即将会晤消息前夕,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于当地时间8月6日到访俄罗斯,并与普京举行了3个小时的会谈。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表示,普京和威特科夫举行了“有益且具有建设性”的对话,双方讨论了乌克兰危机和俄美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前景问题。

“特朗普自上任以来公开的俄美高层接触已达29次,包括6次俄美总统通话,除乌克兰危机之外,双方会谈议题涉及一系列议程,所以不是可能性的问题,而是持续性、持久性的问题。”在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万青松看来,美俄关系实际上已经处于重启阶段。

在外界看来,对特朗普而言,阿拉斯加会晤首先是一场关乎国内政治生存的战役。

竞选时“24小时结束战争”的承诺,已成为民主党攻击的标靶。随着2026年中期选举临近,特朗普急需一场高调的外交胜利来证明自己兑现诺言的能力。

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马晓霖认为,特朗普竞选前,曾承诺上台后,一夜之间便可结束俄乌冲突。特朗普上台后,迅即将俄乌冲突列为外交优先项,不仅快速寻求美俄关系的改善,而且抛弃了欧洲伙伴,通过向乌克兰施压并迫其割让土地来寻求冲突的快速解决。

他表示,当这种牺牲他国利益而谋求美国霸权的冲动外交,以及交易外交遭遇失败后,特朗普以其简单粗暴的行事风格和非黑即白的极化思维,将怒气一股脑地撒向让其“失望”的俄罗斯。

此次会晤的促成,并非一蹴而就。

7月下旬,特朗普曾公开为俄罗斯设定了一个“最后期限”,要求其在8月8日前在乌克兰实现“可验证的停火”,否则将面临美国对俄商品征收100%关税的威胁。

“俄罗斯在战场斩获增多,与特朗普希望在当前战线上冻结冲突相去甚远。”万青松分析,特朗普的当务之急是尽快与“拜登的战争遗产”切割,向选民展示行动和效果,与普京直接会谈,至少从观感上有更多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马晓霖看来,特朗普政府似乎并不想成为俄乌冲突的边缘角色,正谋求采取迂回策略向俄罗斯施压而迫使对方让步。

值得关注的是,俄乌冲突已演变为一场残酷的消耗战,乌克兰的战争潜力濒临枯竭。

8月7日,俄罗斯国防部战报显示,乌军单日损失达1335名军人。美国国防部评估显示,自冲突爆发以来,乌军累计损失已超过30万名兵员,其中战斗减员超过15万。

现代战争中单日千人级别的伤亡,意味着弱势一方的人力储备正面临枯竭临界点。

西方援助体系同样显露疲态。美国国会内关于对乌援助的争论日益激烈,欧洲国家武器库存也接近见底。当地不少媒体报道称,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200辆豹2主战坦克,却导致本国陆军装备完好率降至60%以下。

乌克兰最高拉达财政委员会主席丹尼尔·格特曼采夫坦言,乌克兰所有税收收入已全部用于军事开支,每月预算赤字高达100亿美元,预计年底将扩大至120亿美元。西方提供的财政支持完全以贷款形式进行。

受访的专家学者均认为,对乌援助已引发美国国内舆论压力。如果阿拉斯加会晤能够促成停火,将极大缓解美国的财政负担,为特朗普提供向国内选民交代的“完美答卷”。

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在谈判策略上展现出令人瞩目的转向。他明确表示“普京无需先见泽连斯基”,直接削弱了乌克兰的谈判地位。并暗示可能接受“对双方有利的领土调整”。

这一表态引发乌克兰强烈焦虑。泽连斯基连夜喊话“勿在细节上欺骗我们”,强调停火是谈判前提,并要求参与决策。乌方担心美俄私相授受领土,紧急呼吁欧洲国家介入制衡。

外界舆论认为,这场会晤反映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调整。面对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战略压力,特朗普政府可能希望通过缓和对俄关系,减轻欧洲方向的战略消耗,集中资源应对其他挑战。

“特朗普政府俄乌战争政策,说到底是为美国的眼前利益服务,而不是谋划俄乌双方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关系。”马晓霖分析,俄乌冲突的前景大致轮廓已浮出水面,乌克兰既无望加入北约,也无望收复已失去的土地。双方最终沿实际交火线签订停战协议,将现在的边界变更问题,交给后人和时间去慢慢解决。

普京的让步

美俄元首会晤能否按下俄乌“停火键”

当地时间2025年8月9日,俄罗斯顿河畔罗斯托夫,该公寓在一次乌克兰无人机袭击后发生火灾。(视觉中国/图)

2025年7月开始,特朗普试图将国际油价从80美元/桶压至65美元/桶。并威胁制裁印度等俄油买家,直击俄经济命脉。

“特朗普政府威胁对俄实施关税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马晓霖认为,对维持与俄贸易特别是其主要贸易伙伴实施“长臂管辖”和“二级制裁”,有望对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一剑封喉,对俄罗斯的战争潜力釜底抽薪。

在万青松看来,次级制裁不可能迫使俄罗斯屈服,乌克兰危机事关俄罗斯的生死存亡,普京不会轻易妥协。他表示,西方能制裁的手段都已经祭出,欧盟对俄已经实施了18轮制裁,也没有让俄罗斯妥协,而特朗普的次级制裁更是明牌,俄罗斯早已有备选对策。

他表示,俄罗斯一直都在谈判桌上,只是桌上摆出的条件,要么乌克兰难以接受,要么与特朗普提出的条件相去甚远,或者说俄罗斯对特朗普提出的方案兴趣不大,所以还要通过在战场取得更多战果来获得更多的谈判筹码。

过去两年多,普京始终坚持一个不容妥协的底线:任何停火谈判的前提必须是乌克兰军队完全撤出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四个州。这一要求实质迫使乌克兰在法律层面承认对上述领土的丧失,因而被乌克兰方面断然拒绝,导致多次秘密或公开的和谈尝试均告破裂。

然而,僵硬的立场近期悄然出现改变。

特朗普特使威特科夫日前从莫斯科带回关键信息——普京的核心诉求已发生显著变化。俄方不再强硬坚持乌军必须从上述四州全域撤出,而是将焦点收缩至顿巴斯地区,即仅要求乌方撤出卢甘斯克与顿涅茨克两州范围。

万青松认为,普京既清楚特朗普想要立竿见影的急功近利心理,也很清楚特朗普面临的国内压力,“在俄军夏季攻势进入关键阶段且占据战场主动权下,普京此时同意俄美总统直接会晤,有助于维系俄美关系正常化进程。”

然而,战场上的局部优势,难以掩盖俄罗斯国内日益严峻的挑战。

8月9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在顿涅茨克州阿夫季夫卡方向取得突破,声称已控制关键铁路枢纽,乌军被迫后撤20公里。尽管如此,俄罗斯国内的经济和社会压力持续加剧。

战争研究所(ISW)的评估指出,俄军总伤亡人数超过40万,其中包括至少10万死亡人员,国内反战情绪高涨。经济上,据俄罗斯中央银行7月底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7月俄罗斯国内商业活动指数下滑至49.3,为2022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表明经济活动陷入收缩。

据俄央行支付系统数据,2025年上半年非现金支付交易额同比下降8.1%,反映出消费和商业活动的低迷。西方制裁的长期效应和战争消耗正对俄经济产生深层次影响。

万青松从俄国内政治考虑分析,今年下半年俄罗斯国家杜马将正式启动明年的选举,国内形势依然复杂,各党派正在摩拳擦掌,如何稳定战争背景下的国内政局,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也是关键的影响因素。

前路的荆棘

美俄元首会晤能否按下俄乌“停火键”

当地时间2025年8月10日,扎波罗热地区,乌克兰救援人员在袭击现场进行搜救工作。(视觉中国/图)

特朗普与普京的会晤最终实现,将是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美俄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在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的第一任期内,两人曾会面5次,最近一次是在2019年6月。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崔洪建教授看来,美俄领导人会晤,实际上是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对俄方提出的一个主要诉求,但此前俄方的态度相对冷淡。

“这次之所以双方能够按照领导人会晤去进行准备,主要原因是俄方的策略进行了一些调整。”崔洪建表示,俄方实际上是希望通过以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按照自身的节奏、立场来和美方保持接触,同时在俄乌冲突政治解决进程中发挥更主动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他认为这次双方的领导人会晤很难说有多大的诚意。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会晤日期临近,关于潜在协议框架的讨论,正逐渐浮出水面。

俄罗斯当地不少媒体透露,俄方提出“两阶段停火计划”:第一阶段要求乌军撤出顿涅茨克核心区;第二阶段由美俄敲定最终方案后再与乌克兰谈判,实质将基辅排除在核心决策外。

崔洪建判断,在这次美俄领导人会晤中,有可能会涉及俄乌冲突停火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在战场上俄乌双方都能够主动降低冲突的烈度,同时开始更务实地去讨论停火问题,显然会为接下来的政治解决进程,包括和平谈判创造一些积极有利的条件。

“但关于停火的问题,其实并不仅仅是美俄双方说了算。”崔洪建表示,此前在美俄谈判中,实际上也涉及俄乌冲突的停火问题,但是由于乌克兰方面没有被纳入到谈判过程中去,所以来自乌克兰甚至来自欧洲方面的一些反弹,很有可能会让美俄之间达成的一些所谓共识很难落实。

外界猜测,领土归属问题也是达成任何协议的障碍之一。

8月8日,特朗普在会见阿塞拜疆、亚美尼亚领导人时首次公开阐述和平协议框架,称“我们会收回一些领土,也会交换一些,双方将实现互利共赢”,并透露该方案“非常复杂”,需协调收益平衡。

这些关于领土处置的表述,无疑为即将到来的会晤设定了一个重要的“背景板”。

对普京而言,与美国达成协议的核心目标,是将战场取得的实际控制区,转化为具有国际背书的政治现实,并以此撬动西方对俄制裁体系的松动。

也有不少舆论担忧,若阿拉斯加会晤仅达成临时性停火安排,而未解决领土主权、安全保障、制裁解除等根本性问题,则可能只是为下一场更大冲突埋下伏笔。确保协议的有效监督和执行机制将是巨大挑战。

“这次美俄领导人的会晤,应该说它的象征意义或政治意义,要大于它的实际外交和军事意义,很难说能够顺利地为俄乌冲突按下一个‘暂停键’。”崔洪建认为,关于具体的停火时机、方向、步骤等具体问题,可能还需要放到俄乌谈判的框架中去进行。

南方周末记者 王瑭琳

责编 姚忆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