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方反制后,澳大利亚才发现本周中方已经将必和必拓美元计价的铁矿石全停了,连在海上飘的货都没例外,知道这个消息后,阿尔巴尼斯就公开喊“失望”,催着赶紧解决,国库部长更是急着找必和必拓老板谈。   发出通知的是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内容很明确:国内买家暂停采购所有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海运铁矿石,哪怕是已经在海上飘着的船货也不例外。   消息刚传开,必和必拓的股价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往下掉,短短时间里市值蒸发超过 120 亿澳元,澳元对美元汇率也跟着出现了短暂回落。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很快公开回应,说这个决定 “令人失望”,盼着能赶紧解决问题。他反复强调铁矿石贸易对两国经济都很重要,言语里藏不住焦急。   国库部长吉姆・查默斯更直接,立马约了必和必拓的首席执行官谈这事,生怕局面进一步恶化。必和必拓那边倒显得克制,只说 “无法就商业安排发表评论”,但市场的反应已经说明一切。   有意思的是,这次暂停有个明显的指向性 —— 只针对美元计价的订单。那些已经运到中国港口、用人民币结算的现货,清关和交易都照常进行,一点没受影响。   这背后其实是双方谈了好几轮都没谈拢的矛盾:中方希望铁矿石价格能贴合全球市场行情,还想推进人民币结算,可澳方坚持要维持现有价格,还死死咬住美元结算不放。   这场博弈早就有迹可循。早在 9 月初,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就已经要求国内钢厂暂停购买必和必拓的金布巴粉,这次不过是把范围扩大到了所有美元计价的产品。   这家 2022 年成立的央企不简单,注册资本 200 亿,把国内几十家钢厂的采购需求整合到一起,就是为了在谈判桌上拿出更硬的底气。   澳大利亚的紧张不是没有原因。铁矿石是该国最值钱的出口商品,2024 年光对华出口就有 7.1 亿吨,赚了 1300 亿澳元,占对华贸易总额的 38.2%,还贡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 5% 左右,撑起了数万个就业岗位。   西澳大利亚州更是靠铁矿石吃饭,当地政府收入的四分之一都来自这个产业,85% 的铁矿石都要卖到中国市场。   以前澳大利亚能在定价上占据主动,靠的是中国对其铁矿石的高度依赖,毕竟中国每年进口的铁矿石里,六成左右都来自澳大利亚。但现在情况变了,中国早就在布局多元化的供应渠道。   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年底就能首批出货,2026 年产能能突破 1.2 亿吨,矿石品位比澳大利亚的还高。俄罗斯通过跨境铁路对华出口的铁矿石同比涨了 22% 以上,近一半都用人民币结算。巴西、秘鲁这些国家的铁矿项目也在陆续投产,新增供应超 1000 万吨。   供应端有了更多选择,中国在结算货币上的话语权也在提升。以前全球铁矿石贸易 90% 以上都用美元,哪怕中国是最大买家,也要受美元波动的影响。   现在不一样了,2023 年铁矿石贸易里人民币结算比例才 5%,到 2025 年已经冲到 25%。巴西淡水河谷早就开始用人民币结算,占了对华贸易的 28%,力拓也在私下和中国买家谈这事。   定价规则也在悄悄改变。过去全看美元和普氏指数,国际资本随便就能影响价格,中国钢企两头吃亏。现在中国推的 “北铁指数” 用人民币计价,盯着国内港口的现货价,还和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期货联动。   大连期市的铁矿石成交量已经是新加坡市场的 23 倍,价格和现货的相关性超过 0.9,眼看就要形成 “普氏 + 中国指数” 的双锚格局。   必和必拓显然感受到了压力,原本占中国铁矿石进口 15%-18% 的份额,现在被迫把现货全转成人民币结算,未来份额可能跌到 10% 以下。   全球铁矿石市场也在变,2025 年全球产能要增 4950 万吨,而中国电炉钢比例提高后,对低品位矿的需求也少了,卖方垄断的时代正在过去。   说到底,这就是市场里最朴素的逻辑:谁买货谁说了算。中国有全球一半的钢铁产能,一年产 10 亿吨粗钢,比第二到第十名加起来都多。澳大利亚虽然有矿,却没有像样的钢铁厂,只能靠卖原材料过日子,找不到能替代中国的大买家。   现在阿尔巴尼斯喊 “失望”,国库部长急着谈判,可问题的关键早不是 “恢复订单” 那么简单。从结算货币到定价规则,从供应渠道到市场格局,这场围绕铁矿石的调整才刚刚开始。   你觉得澳大利亚会松口改人民币结算吗?未来铁矿石的定价权还会有哪些变化?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